(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一、前言
皮影艺术是我国最早的影像艺术,也是河北地区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当前皮影艺术传承面临一些现实问题:一是从事皮影戏演出人员少,有传艺断代的趋势;二是皮影剧团数量逐渐减少,冀东地区不足30个;三是手抄唱本的搜集、整理、保护工作远远不够。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不仅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同时还是集绘画艺术、雕刻艺术、戏曲艺术和民间音乐等综合的艺术形式。对它的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倾全馆之力共同打造传统文化项目“光影传奇——秦皇岛皮影艺术专题展”,通过此举将这门传统艺术形式保留下来传承下去。二、策划秦皇岛皮影专题展
2016年3月,我们与唐山市博物馆进行了馆际交流,《唐山皮影艺术展》在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展出。这次展览共展出皮影灯箱40个,辅助展品52件,大部分是清代末年至民国初期的皮影作品。展览内容精炼,设计清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展览的同时组织了社教活动,特邀唐山市皮影艺人演出皮影短剧《鹤与龟》《魔女巧梳妆》、《火焰山》等经典剧目。这种传统的演出形式激发了当代人的热情,展览和演出活动得到广泛关注,展览期间广大观众要求皮影演出增加到10场,历时50天的展览共接待观众万余人。通过展览与互动效果的凸显,更加触动了我们策划秦皇岛地区皮影专题展的念头。经过调研,秦皇岛市有条件、有能力创作属于自己的专题展览,2016年底开始了展览的筹备工作。为了保证展览的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光影传奇——秦皇岛皮影艺术专题展”策划小组,采取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各负其责。在展品的征集过程中,积极与皮影非遗传承人沟通、座谈,在展览大纲的编写过程中走访皮影老艺人和从事过皮影工作的老同志,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经过两年的筹备策划“光影传奇——秦皇岛皮影艺术专题展”于2019年9月28日与秦皇岛市观众见面。
三、秦皇岛皮影的传承历史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艺人在表演时要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腔演出故事,与其他剧种一样也配上打击乐器和弦乐。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它的流行范围也非常广泛,也因各地唱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艺术在冀东地区广泛流传,大约在金朝灭亡北宋之后。不过在金、元时期,皮影戏并没有得到大的发展,直到明朝建立明成祖迁都北京,河北成为京畿番辅之地,大量江南富庶之人的北移,使不温不火的皮影戏发生了变化。南方人的迁入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戏曲文化也得到了发展,从而使北方的皮影戏获得了发展的契机,至此皮影戏经元明两代传承发展,到清朝初年基本成熟定型。北京是全国各路皮影艺术共同展示技艺的地方,从而逐步遍及永平府(今秦皇岛、唐山)各州县并影响周边地区。故秦皇岛皮影也被称为“东路皮影”。随着去东北地区的人数日益增多,秦皇岛皮影也传到了东北三省。
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是冀东皮影戏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秦皇岛境内的皮影戏在演唱艺术、操纵、编剧和雕刻等方面出现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为冀东皮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滦州秀才黄素志曾对皮影戏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形成比较浓厚的地域表演特色,从而使滦州皮影闻名遐迩。皮影戏班——乾利堂的出现为冀东皮影艺术发展中心转移到昌黎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昌黎是冀东行署的所在地,冀东皮影演唱高手逐渐集中昌黎,“昌黎皮影”之称也明冠一方。昌黎在历史上曾两度成为皮影艺术发展的摇篮:一次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昌黎士绅马冠军、马冠甲建立的马家皮影班,把昌黎、乐亭、滦县等附近各县的皮影表演高手召集一起,形成了顶级的皮影演出团体,在冀东和关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另一次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唐山地委、唐山行政公署驻扎在昌黎县城,并在解放区皮影社的基础上建立唐山专区皮影社,加上昌黎本地的一些皮影社,皮影演出现状盛况空前,且皮影雕刻人才也层出不穷。
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皮影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不被当代人所认识。但秦皇岛市的皮影艺术一直在传承发展,分别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并作为子项目,与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等共同构成中国皮影戏,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在我市活跃着两支皮影演出团队,“昌黎县向东皮影剧团”、“青龙百灵皮影剧团”,他们始终坚持从事演出活动,足迹遍布国内外。
四、秦皇岛皮影专题展概况
“光影传奇——秦皇岛皮影艺术专题展”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影戏溯源。主要介绍皮影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第二部分:心脉传承。介绍皮影的唱功特色和制作工艺,体现了秦皇岛艺人的匠心独运与创作智慧;第三部分;上造良工。皮影造型是皮影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包括头茬、戳子、场片、砌末四个方面;第四部分:精阙奎章。选取精华场景展示皮影艺术。展览共制作灯箱50个,收录影卷200本,唱片及其他辅助展品100余件。展览期间共服务观众2万余人,团体40个。为了提高展览的互动性与宣传效果,在布展设计时专门设计了戏台和影窗,共演出《鹤与龟》《武松打虎》等皮影短剧8场。开设了DIY手工活动项目,完成手工课程20余次。举办皮影艺术学习班1个,招收学员20名,培训24课时,学员全部完成结业演出。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展览的互动效果凸显。
为了增强展览的学术性,展览之际举办《秦皇岛地域皮影保护与发展论坛》,共邀我市各级行政主管领导和致力于皮影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皮影爱好者和观众60余人参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向东针对《昌黎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进行详细介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明忠以《收藏经典剧目 传承皮影艺术》为题,就多年的收藏经历进行了阐述;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徐熳就《中国北方皮影舞台艺术表演人才培养》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进行了介绍,特邀领导和嘉宾也对皮影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做了重点发言,与会人士也针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提问和探讨。论坛达成了共识,今后将论坛的形式延续下去,不定期的开展各学科的讨论会,为社会搭建推荐展览、讨论感兴趣话题、抒发观点的平台。皮影艺术再次以展览与表演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在公众面前。非遗传承人张向东、杨明忠的表演与著名雕刻大师肖福成、刘佳文制作的皮影精品、还有上百年历史的影卷在此交相呼应,使古老的艺术形式与现代展示手段相结合,展示了秦皇岛皮影艺术的精粹,折射出传统艺术的时代魅力与民间文化的蓬勃生命。
五、秦皇岛皮影专题展的特点
本次展览是秦皇岛市首个以非遗项目为主题举办的展览,是尝试,也是突破。在展览过程中增加表演形式,是我们在筹备展览时进行的多方考虑:一是展览时间延长,让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从2019年9月28日至2020年2月25日,期间有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特别是在建国70周年之际,老师们特别赶排了《精忠报国》短剧,向祖国70华诞献礼。
二是展览达到一定水准,体现秦皇岛地域皮影的特色。2016年开始筹备本次展览,从展品征集、大纲编写、展示设计都凝集了各方领导、专家、学者的心血。特别是在作品征集、大纲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先后走访张向东、杨忠明两位非遗传承人,单玉周、冯承先等多年从事皮影工作的老同志,为展览提供了大量素材。
三是临时展览也是流动展览。展览从筹备初期就确定了巡回展览目标,展览的成功举办是成果也是检测。在展览过程中,我们根据参观者反馈,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调整,挖掘展览展示作用的最大潜能,最大限度地达到专业与公众需求的统一。
六、巩固秦皇岛皮影专题展成果
秦皇岛皮影专题展的成功举办仅仅是一个开始,后续我们将开展一系列工作,推动文化融合发展,深入挖掘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展览将陆续在国内外进行巡展,塑造秦皇岛对外文化交流的“金名片”。目前,该展览已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市级课题项目,力争在专业理论上得到认可。我们将更加关注皮影艺术本身的创作与发展。与传承人一同研发一批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紧密结合,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剧目,研发更多被群众所接受的文创产品,打造非遗品牌、创造非遗价值。特别是作为城市窗口、文化前沿阵地,要营造当代文化生活与传统文化项目相融合的气氛,引领文化潮流,体现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我馆将以秦皇岛皮影专题展为契机,与秦皇岛市各界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与合作,开展更多元的展览展示活动,为秦皇岛市文博事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俗与雅、丑与美、古与今交融在皮影的方寸之间。皮影是民族的大众的艺术,具有浓重的地域性,然而它又注定不会被地域所局限,皮影艺术已被全世界所瞩目和喜爱……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