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舞蹈的美育功能与社会现状——以少儿舞蹈教育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484
郭敏哲

  (湖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一、前言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强,所以舞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人们所广泛关注。舞蹈具有强大的教化功能,也是美育的一种手段,其对于个人艺术修养以及美育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孩子们通过肢体变化、控制节奏、感受音乐,进行自由创造,直观形象地向大众表达自身的情感。舞蹈的学习不仅能够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启迪,促进少儿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舞蹈艺术的美育功能

什么是舞蹈美育?舞蹈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舞蹈艺术美育指以舞蹈艺术为内容和实施手段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在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美育的教育价值逐渐为人们所知。舞蹈是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借助舞蹈艺术实施美育,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舞蹈美育的过程中,首先要立足于艺术之美,以引导学生感受舞蹈之美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出舞蹈的美育功能与价值。

三、舞蹈教育在少儿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少儿时期是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舞蹈美育教育对于孩子们的艺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孩子们的性格塑造起着关键性作用。长期学习舞蹈,不仅能够帮助孩子锻炼肢体的协调性、培养音乐节奏感,而且对于价值观等方面的塑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培养优美身形,提高身体素质

少儿时期的身形培养对未来的骨骼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舞蹈基础训练中的开、绷、直、立,都在无形中矫正其体态养成,为其后期的身体骨骼发育打下良好基础。学习舞蹈,也保证了少儿时期该有的运动量,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

(二)陶冶性格情操,磨练坚定意志

孩子的性格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在不断实践的塑造过程。舞蹈的肢体动作与音乐形式向孩子们不断传达着美好温馨的氛围,这也在无形中带领其朝向积极、乐观、健康的方向发展。学习舞蹈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孩子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怕苦不怕难的坚定意志。

(三)促进大脑开发,提升了创造力

长期的舞蹈学习,不仅使孩子们获得丰富的舞蹈知识,也锻炼了协调性与节奏感,促进了大脑开发。同时在学习舞蹈过程中,接触到不同的音乐风格与节奏型,也培养了孩子的乐感,使孩子们的专注力和创造性都得到加强。

四、当今少儿舞蹈美育的社会发展现状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舞蹈节目《舞蹈风暴》、自媒体平台“抖音”等出现,舞蹈凭借这股优势力量进入到更广阔的大众视野,舞蹈这门艺术教育也就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们的重视,各种舞蹈培训中心也就应运而生,形式各样的比赛也在全国各地不断开展起来。这种局面一方面令人欣喜,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就笔者有的一些少儿教学经验,以及亲身参与的实践经历,简单的提出一些个人认识和看法。

(一)部分教师参差不齐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舞蹈教学中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少儿时期属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任何一个违背科学的训练方法,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许多舞蹈培训机构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机构的环境设施以及对于家长的服务上面,甚至有些忽略了对老师教学素质标准的评定。家长们在了解一个机构时,也对其环境与服务质量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去了解授课教师的专业信息,其实是本末倒置。很多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从小的严格训练以及教学方法,就去给孩子们进行授课,甚至教授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技巧动作。近几年新闻中对舞蹈教育行业由于训练方法的不规范而酿成惨案的报道也是屡见不鲜,让人痛心。

  所以我认为,网络媒体对舞蹈的传播推广对于整个舞蹈艺术发展以及舞蹈教育工作者们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我们却不应该仅仅让其成为盈利的工具。舞蹈美育的初心是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美、培养美、实践美,传导美,作为舞蹈美育的传授者我们更要对自己更加高标准、严要求,我们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还要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对舞蹈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感受舞蹈所带来的快乐,因为那才是舞蹈最本质的东西,才是舞蹈美育真正的意义所在。

(二)部分家长对舞蹈艺术的错误理念

1.对舞蹈基本功的错误理解

  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基本功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更需要老师们和家长们拿捏好尺度。舞蹈毕竟是对于肢体的训练,过早进行高强度的技术训练对于小孩子的骨骼与肌肉的发育十分不利。小孩4岁后即可接受舞蹈训练,但此阶段应主要以兴趣为主;专业训练建议9岁后再进行。然而有些家长却错误的理解为,学跳舞就是要练高难度的软开度动作和各种技巧动作,从而向老师和机构施加各种压力,有些培训机构就是为了满足这些家长们的“期望”,给孩子们提前进行不属于这个年龄该学的动作,结果造成孩子身体出现劳损性的伤害,比如:韧带受伤、骨骼与软组织受伤等。

  中国著名舞蹈家潘志涛、罗斌、高度三位老师曾共同呼吁:“孩子12岁以前不要盲目追求技术技巧,舞蹈基础和兴趣更重要!”舞蹈的学习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通过舞者的努力与汗水堆积起来的,只有耐得住基础训练的枯燥,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对待孩子学习舞蹈,老师不能急功近利,也请家长不要盲目攀比。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舞蹈美育的内涵,不要再因为部分家长和培训机构的不专业使更多的孩子受到无法挽回的伤害。

  2.对考级证书的过度追求

  如今,在诸多兴趣班中,考级成为了许多家长和学生们努力的目标,貌似学舞蹈就是为了考级拿到证书。考级是对孩子学习成果的一种鉴定,也是衡量孩子舞蹈学习成绩的标准之一。所以,参加考级是有必要的。不过,它一定是要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的进行的。可是,现在部分家长急于求成,不看过程只注重结果,盲目地追求级别,哪个机构每年可以考的级数多就选择哪里,找各种理由给孩子两级甚至三级连考,在暑假期间强制性让孩子“加班加点”的上课,把两三个级别的组合内容一股脑地全部灌输给孩子,并没有真正关心孩子对舞蹈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没有关心舞蹈是否给孩子带来快乐,也无法有效影响孩子学习舞蹈的兴趣。

  笔者认为,少儿阶段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在最美好的年华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保护孩童的纯真。父母不要为了追逐所谓的证书荣誉而忽视了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和参与感,要让他们在舞蹈的世界里快乐起来、笑起来,找到属于他们童年阶段应有的幸福感,我认为这才是最好的美育教育。

(三)少儿舞蹈创作偏向成人化

这些年,笔者带自己的学生参加了几次少儿舞蹈比赛,发现如今少儿舞蹈“成人化”的现象愈演愈烈。在今年我参加的一场座谈会上,我国的文艺名家,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主任沈培艺老师在自己的畅享会上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沈培艺老师谈到:“孩子们的天性是快乐,但我发现在儿童舞蹈比赛的舞台上,真正快乐的孩子不多。做着大人设计的动作,表演着成人结构的作品,抒发着大人们想要表达的情感,我认为他们没有快乐。”

  一些舞蹈的编排过于技巧化,家长们也十分希望老师给自己编排一个有“难度”的作品,认为作品中的技巧多,技术高就是好作品,才能在赛场上拿高分,其实不然。舞蹈是展示身体美感的艺术,少儿舞蹈是为了体现小朋友的精神面貌与风采的,即便有一些技巧,也应从符合少儿舞蹈需要出发。比赛是为了让孩子们通过舞台经历来锻炼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和舞蹈表现力,并不是浅薄地只为了追求金铜奖杯。少一点功利性,让作品和孩子的童心童趣保持一致,多注重学习过程,才能更好的达到最佳的成长状态,从而更好地发挥少儿舞蹈的美育作用。

五、结语

为了实现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良好发展,提升舞蹈艺术教育水平,必须重视少儿舞蹈美育教育。作为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严谨教学,发挥出美育的功能与作用。作为家长,需要摆正心态,擦亮眼睛,选择专业合规的培训机构学习舞蹈,保护孩子的天性,留住孩童的纯真。我们都要在舞蹈教育下正确理解舞蹈美育内涵,在不断创新和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舞蹈美育功能,正确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意识及其审美的人生境界,带给孩子们在童年时期最美好的舞蹈体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