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歌舞团,江苏 常州 213100)
一、概述
笔者从事化妆行业十余年,偶听舞台剧演员抱怨妆太浓,看上去“张牙舞爪”;亦听有被化生活妆者觉得妆后区别不大,失去了化妆的意义。相信类似情况从事化妆行业的朋友们都或多或少遇到过,我们该如何面对和处理呢?今天就想从舞台妆和生活妆的区别来探讨一下化妆的重点。本文先阐述舞台妆和生活妆的区别,并从距离、光线、受众、目的四处入手分析造成二者不同的原因,最后对化妆师朋友们提出相应建议,希望能给从事化妆行业的朋友带来一些小小的帮助。二、舞台妆和生活妆的区别
舞台妆和生活妆最大的不同,笔者认为可用两词概之:淡妆与浓抹。顾名思义,与浓烈舞台妆相比,生活妆为“淡妆”;与轻薄的生活妆相比,舞台妆为“浓抹”。(一)舞台妆的“浓抹”
舞台妆的“浓抹”,除了底妆厚重之外,更要在塑造五官的立体度上下“重手”。这里以下图日本宝冢歌剧团舞台妆为例:近距离拍摄下,可以看出演员画着极粗的眼线,贴着夸张的假睫毛,甚至化了欧式双眼皮;侧影、鼻影的颜色也相对较深,面部的明暗交界线非常生硬。可想而知这样的妆面在自然光线下极为不自然,但在舞台上却显得生动、有辨识度和冲击力。图1 宝冢舞台照
(二)生活妆的“淡妆”
生活妆显然无须如此,而是更贴合模特本身的容貌特征,在此基础上作提升即可。故生活妆被笔者称之为“淡妆”,也是因为即使由于某些特殊场合需要,妆容相对较浓,但与舞台妆“改脸”相比,生活妆依然属于淡妆的范畴。如下图2所示,模特本身脸骨立体度已经足够,没有特别需要修饰的地方,化妆师便只为她面色不均的部分做了遮瑕,再利用高光加强了鼻梁和鼻尖部分,以突出她鼻梁高挺的优点,其它部分并没有刻意修饰,这样恰到好处的化妆使模特看起来自然又得体,且具有个人辨识度。图2 模特:周凌波,2019年8月,摄于常州
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迭代,目前流行的妆容多种多样:日系、韩系、欧美系……韩系妆容的重点在打造清透无暇的水光肌,日系妆容更偏向于令人充满朝气,无论韩系还是日系,这两者都更倾向于贴近自然而非加强妆容本身的存在感;与二者不同,欧美系妆容更倾向于张扬个人特色,在妆容打造上与日韩相比下手更重。即便如此,与整骨一般的舞台妆相比,欧美妆仍旧属于“淡妆”范畴。
三、造成舞台妆和生活妆区别的原因
笔者认为,造成舞台妆和生活妆妆面截然不同的原因有很多,这里就四个比较显而易见的原因展开讨论:距离、光线、受众、目的。(一)距离
距离很好理解,舞台与观众的距离颇远,如果妆容过淡,则人物面部特征便无法显现,而面部特征往往是观众对剧中人物的第一印象之一(其他还包含穿着打扮、声音等),也是该人物性格的外在体现。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出演舞台剧,欧美人在形象上更具优势:天生的立体脸骨、高鼻梁、深邃的眼窝使得他们的人物形象更为分明。而亚洲人大部分天生脸骨低平,在舞台与观众的距离之下,若不从化妆上加强五官的立体度,则观众从远处看到的面孔差异度很难体现。而生活妆面所涉及的场合则普遍没有距离过远的困扰,无须用浓妆来加强五官立体度,妆容过厚反而会给人“假面”感,近距离之下更为不堪,过犹不及。(二)光线
光线是笔者总结的第二个原因。光线的强弱与妆容的显现度成正比,光线越强,妆面则越不容易体现,俗称“吃妆”。舞台剧是一项集美术、表演、文学等为一体的复合型艺术,复杂多变的灯光是不会顾及到每个演员脸部细节的,更多是为全场的照明和氛围服务。强光是必须的,这是观众能看清剧目的基础,强光之下若无浓妆加持,则每个演员的五官几乎都会被“磨平”,观众只看得到一张张大白脸,哪怕画了多精致的淡妆,在台上也会给人一种完全没化过妆的感觉。生活妆则不然,光源多为自然光、日常照明光等,这些光线相对柔和,“吃妆”少,故妆容须轻薄、自然才更为得体。(三)受众
笔者所述受众是指欣赏妆面的观众。古人云“女为悦己者容”,描眉画黛、搽脂抹粉,自古以来女子便知化妆以悦君心,可见化妆这项施展在自身的艺术,其受众却是见此妆面者。当然也有仅为自己开心而妆者,这很好,这值得夸赞,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应该首先令自己开心。但这与本文所持观点并无矛盾之处,故不展开讨论。回到正题,舞台妆的受众自然就是观众。从沙翁剧中哈姆雷特的“to be or not to be”,到如今3D全息投影技术下更为开阔的舞台,伟大的艺术创作者们为观众讲述了一个个曲折生动的故事。而若非观众,则故事再好也无人得知,故舞台剧创作者们需要尊重观众,而演出真实生动的剧目,令观众身临其境便是对观众最好的尊重。基于此,舞台剧演员的妆容当以贴合角色为第一目标,这就不免因角色需要而须浓妆以改其貌。粉丝经济使然,当然有观众冲着角色而去,不乏有一些演员背上了所谓的“偶像包袱”,但化妆师作为整个舞台剧协同创造者,应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尽可能给观众呈现角色应有的妆容。再言生活妆的受众,除了本段开头所提“悦己者”——这只是举例,事实上生活妆的受众当然不仅仅是心仪的对象。去上班,受众便是公司职员;去参加晚宴,受众便是宾客;去面试,受众便是面试官……与舞台妆不同的是,此时的持妆者仅仅是持妆者本人,不用背负另一个角色的形容样貌,人们想看到的,是更加好看的持妆者本人,故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即可,无须改头换面,便无须浓妆艳抹。(四)目的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两者目的不同。古往今来,无论是狩猎时代人们用动物的羽毛做装饰伪装自己,还是宗教信仰者用颜料涂抹自身祈求平安,化妆都有一定的目的。发展至今,化妆术绝大部分运用于人们美化自身或是作为一种社交礼仪,除此之外便多是为各类表演艺术赋能。笔者着重提出化妆的目的,是因为开头所述听舞台剧演员抱怨妆太浓一事发生于笔者学生身上,当时该生的反应较为慌乱、迷茫,若不是笔者发现的早,可能该生就听从演员建议为其减淡妆容,那对于舞台剧来说便极为不妥。在此事件中,笔者的学生没搞清楚这次化妆的目的:舞台剧化妆术包含于舞台剧艺术之中,它的目的一定是为舞台剧赋能,演员的容颜当然包含其中,但不是最主要的。从角色出发,用化妆为观众描绘角色的外貌特征、性格等才是首要目的。何况演员在柔和光线的镜中所观容貌与观众从舞台上看到的一定截然两样,化妆师若是对自己的职业素养产生怀疑,自然无法看清化妆的目的。同样的,生活妆的把控亦要从目的出发,化妆师可以有自己的审美,但更多要考虑的是模特自身容颜的优劣、即将出席的场合、即将面对的社交人群等因素,新娘妆和上镜妆一定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妆面。四、结论
综上所述,造成舞台妆和生活妆不同的原因,笔者认为有距离、光线以及目的三个主要因素。其中,目的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淡妆”还是“浓抹”,取决于这个妆面是为了什么而成。目的不仅是化妆师在构思一个妆面时须第一思考的问题,亦是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解决问题时避免走弯路的思考方式。笔者从自身实例出发,提出一点思考,希望与广大同仁一起研究、探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