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430062)
由于目前社会经济迫切需要复苏,“地摊经济”重新被提起,引发一阵热潮,一方面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地摊经济”是中国经济史上很重要的一环,没有地摊的中国街道就失去了一些烟火气,生活味。研究街道公共空间改造的目的就是要释放“地摊经济”的最大活力。
一、当下的“地摊经济”热
(一)中国地摊的发展历程
地摊具有流动性,时效性的特征,会定时定点出现在街巷,售卖各类商品,营业时间集中在清晨的叫做“早市”,集中在夜晚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夜市”。地摊的概念自古就有,是中国古代一种常见的商业模式。西周时期就有早市和夜市,《周礼》记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当时有“一日三市”的制度:“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宋代取消宵禁制度,夜市发展达到了顶峰,北宋的东京汴梁马行街夜市,南宋的临安天街都是当时著名的街道。《清明上河图》生动的描绘出北宋汴梁市井间繁华的商业景象,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街巷中的买卖昼夜不绝,贩卖的商品从餐饮到生活用品应有尽有。画卷中摆摊的活动证明,地摊是一种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商业文化。国内许多城市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过于追求高大上,忽略了底层民众实际需求,将摆摊经营视为影响城市形象的违法行为,地摊经济活力受到限制。(二)新“地摊经济”政策
目前中央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此次政策松绑极大刺激“地摊经济”的复苏,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能够有效缓解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据统计,西部某城市根据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 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 万人就业。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二、“传统地摊的印象”访查
在传统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思维中,对于“地摊经济”更多是持否定态度,一、过量占用公共空间,导致交通问题,公共休闲空间流失,二、带来了严重的卫生和治安问题。作者以“你对传统地摊的印象”为主题,设计了一次访查,本次访查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位访查对象。根据访查结果,三人对于“地摊经济”的看法有共同点:(1)支持“地摊经济”。都认为“地摊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即使曾经不了解,但通过这次新政策了解到“地摊经济”这一名词,并充满好奇和期待。
(2)对传统的摆摊印象差。三位对摆摊这种经营方式都很熟悉,但整体印象较低,主要印象是混乱的、失序的、无美感的。
(3)都期待对地摊的改造能改善目前的状况,希望能够看到一个井然有序、合理利用街道、摊铺形式更具创新性、商品多元化、时间地点固定的“地摊经济”,既不影响交通和市民的出行体验,同时又能兼顾商家和消费者的需求。
三位调查对象即使对地摊的第一印象不完美,但对改善地摊空间环境都很强烈的热情,希望解决因“地摊经济”复苏导致的街道交通混乱,贩卖空间狭窄,卫生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改造后的空间能够具有整洁有序、引导清晰和良好的行走体验,还可以充当人文景观。同时,协调地摊与城市景观,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增加城市绿化,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解决社会问题,这是设计师要思考的问题。
三、地摊空间的改造策略
中国式地摊流动性强,因此改造要基于中国传统模式入手,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原本的地摊环境和消除刻板印象,所以要对地摊的位置和地摊的形式进行重新构思,对未来地摊的重新思考归根到底在于:什么时候、在哪里可以摆摊,以什么形式摆,国外一些优秀案例或许是可以借鉴的思路。地摊改造的核心在于处理好商铺与街区主要功能的关系,明确空间使用主体,要考虑人,不仅要考虑消费者,还要考虑非消费者和经营者。(一)对国外改造案例的研究
1.纽约时代广场集装箱快餐店集装箱快餐店位于纽约最繁华的街区时代广场,二手集装箱被改造成为一家颇具创意的现代化快餐店。由于时代广场人群拥挤,街道空间狭小,这就对快餐店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个可以活动的集装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它不仅能很好的融入有限的空间,而且无论从外观还是色彩上都非常显眼,长度为6 米的集装箱也有足够的空间供员工们完成日常工作。同时集装箱非常灵活,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实现店面的展开或者关闭。此外,它还具有环保性能,箱内配备有一块电池和一台太阳能发电机,使用混合动力。太阳能发电机的余热还可以给店内的员工提供热量,在冬天以作取暖之用。
2.波士顿街道公共空间的优化
2018 年,美国波士顿发布了《波士顿公共空间策略性导则》,政府试图通过这个导则,对波士顿公共空间的管理和改造提供依据,这项导则的颁布目的是对未被充分利用的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加以回收和改造,使得社区可以享用。
“策略广场”是《波士顿导则》中最有代表性、最精彩的。目的是有效利用街道中不规则形状的空间,使这些消极空间可以被激活为功能性的公共空间。改善街道规则形状空间的形式有很多,如消除冗余道路、完善街角、填充斜切路等。将这些未被利用的空间进行特殊的铺地、交通管制桩和设置边界线,并在其中放置城市家具,形成一个理想的公共空间。
“露天咖啡”不仅可以由停车位改造,还能在比较宽的人行道上设立,“露天咖啡”被专门划分为三种:立面座位、路沿座位、路中座位。立面座位是在商铺门口保证不堵塞人行通道的情况下,划分出一个区域,充当咖啡空间;路沿座位是沿着马路和人行道中间的区域留出一定的咖啡空间,店铺和咖啡空间中间预留出足够的人行通道;路中座位则是占用一部分路边的停车位,将停车空间改造为咖啡空间。
(二)国内改造方案的策略思考
国内目前的“地摊空间”在街道公共空间中的利用方面确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摆摊形式的改善和创新问题,摊位如何合理规划区位问题,撤摊后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何提高城市零散空间和街道空间利用率的问题。因此急需重新规划经营环境和方式的策略方法,避免热潮再度带来城市环境问题。中国的“地摊经济”可以引入集装箱的概念,集装箱有几个优势:(1)材料坚固,防风风雨性能好,抗震防变形能力;(2)重量轻,拆装方便;(3)属于活动房,便于整体迁移,使用寿命较长;(4)外立面可以自由发挥,个性美观;(5)集装箱的造型以方盒子为主,结构简单,整体性好,整齐不杂乱。集装箱在造型结构上更具有统一性,便于规划和分区域管理,歇业的时候还可以尽量少占用公共空间,不影响市容市貌。
地摊与“移动商铺”的概念类似,国内目前有一家网红企业——街景梦工厂,这个项目是由山东的一家企业发起,初衷是希望帮小商贩升级,做出“能挡雨、功能更齐备、更好看,普通人也买得起”的小店车。移动餐车的出现一方面使人们可以享受小商贩带来的生活便利,另一方面曾经脏、乱、差的经营环境,反而变成了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移动商铺流动性极强,装饰性极强,还能为商家提供室内空间,商铺的类型多样,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空间上可以垂直延伸,减少占地面积。移动商铺具有“轻景观”性,把景观性做成了连接城市、大商业、居民和小商贩的纽带。
《波士顿导则》中提出的“策略广场”和“露天咖啡”的概念对我国地摊空间的改造有些借鉴之处,国内城市规划遗留下来的消极空间应该被充分利用起来,从而避免过度占用街道积极空间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将这些零碎的空间整合起来重新进行规划,再加上有效的管理,可以满足附近区位居民及商贩的需求,将这些边角空间重新焕发生机活力,使之不仅具备商业功能,同时还充当城市景观带。对于可容纳摊位空间的街道改造也是可行的,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拓宽道路,同时预留足够的共享空间,打造新型商业街区,模糊街道空间的表示标线,采用景观绿化或者改变路面材料的方式来扩大街道面积,是公共空间范围的增大,再通过物理隔离的手段设置满足地摊空间需求的区域。不过这种方式成本较高,也比较耗时。较便捷的方法是寻找城市街道中的未利用较宽敞的空间,将摊贩聚集,打造独特的地摊空间,这样的改造更具有聚集性,统一性,管理也更便捷。
国内还有一些近几年热度高的市集、市场改造案例也可以借鉴到地摊改造中,例如位于苏州的双塔市集,双塔市集的升级改造其实是对传统菜市场更加的深入探索,它基于传统菜市场的基本功能用途,将苏州本地文化融入市集的方方面面,通过改造市场的布局,区位划分、灯光、档口、广告等方面提升经营环境。再例如杭州的鼹鼠地铁市集,创意市集利用比露天地摊更具区位优势的特点,减少了天气、光线、尘土等问题带来的困扰,经营环境更具优越性,并且更少的占用有效的街道空间,打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全新的地铁文化空间。
四、总结
中国的地摊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借鉴国外案例的同时一定要保留中国特色,要以原有的地摊经济作为依托去创新。地摊经营活动具有多样性以及灵活性,故在街巷地摊空间的设计中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对摊位活动范围以及摊位活动空间进行导则性引导,给予商家经营空间更优化的可能性。通过对地摊空间的改造,可以改善消极空间,增加街道公共空间的质量和艺术性,提升街道公共空间的利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提升城市的整体活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