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山水画形式构成要素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1020
黄一丹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325035)

一、前言

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具有十分典型的时代特征,在新时代成长的年轻人不一定都能欣赏和感受这种传统美学,中国传统艺术本身包含着中国古代人民许许多多的情感在内。设计师在将中国传统艺术应用于视觉设计中时应注意仔细解读其所想要表达的深刻情感,而不是简单地将其代表性形象直接拿来主义进行使用,应该充分利用其文化象征意义来表现设计作品的情感与思想。因此,设计师在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视觉设计时应注意与现代化设计结合起来,作品如果与传统艺术相差太远,则无法表达其内在文化含义,失去了融合再创作的初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仅仅停留在表面简单的借鉴,那么设计就会显得生硬,没有情感。因此在视觉设计中应该是提取其艺术特色,运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进行展现,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设计的相互融合,起到良好的传播美与传统文化的效果。

  当下非常流行的文创产品就是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如何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推广,特别是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对传统艺术的形式研究能很好的提炼出适合应用的元素,从而让产品更具有中国美学的特色,达到高附加值产品的效应,这是非常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本文选取了中国山水画这个具有十分鲜明视觉艺术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形式构成要素,如何将其形象特色运用到现代化视觉设计当中提供理论基础,提高中国特色艺术在视觉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二、山水画概述

山水画为中国画的一种,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南北朝以背景画出现,隋唐开始独立发展,五代、北宋兴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最大的画种,几乎是中国艺术史最突出的典型特色。中国艺术在审美主客观上不会强调视觉刺激和理性分析,更多的是主客观的交融,和名族特性密不可分,着重于浑厚、旷达、和谐等,细细品味的审美方式,慢慢回味其中的雅致。黄宾虹有道:“江山本似画,内美静中参”,内美就指气质,包括笔墨精神,也有合乎规矩、伦理道德等教育意义。

  山水画是有现实风景到纸上作品,从创作到欣赏都有移情于景的特色,没有画家身在其中的体验就没有观赏者的身临其境,作为山水画家应该具备“导游”的精神,带领观赏者游览其中,为之怡情陶冶,达到情绪上的放松,实现心灵的正合,也就是所谓的“畅神”。画山水注重“师造化”,作画和看画同样身临其境,向审美活动的更深层次发展:亲近和回归自然,与之合一,达到主观世界与与时共进的境界;潜移默化在镜像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达到精神境界的提升!

  近代以来,吸水性能的纸质成了书画家们的所爱,这种渗水性功能,可以更加深切地体味笔墨的效果,自然的推动了水与墨的融合。中国画的笔墨除了“应物象形”的造型功能以外,更加承载着艺术家感情表达和精神感染的功能,并且笔墨自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因此,笔墨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这便是中国画的核心价值所在。

三、构成要素的解读

讲一种绘画艺术与设计艺术进行融合时,首先要做的是系统的学习,只有建立在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好的作品,服务于最后的画面效果。通过选取一些能融合的视觉化应用元素,进行一个简单地分析和解读,为后面的设计融合应用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构图,也被称为布局、章法或经营位置,它被唐代张彦远推为“画之总要”。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章法非常讲究立意定景,注重运用开合、宾主、虚实、繁简、参差等对立统一的法则,以达到“近取其质,远取其势”的艺术效果,并巧妙布局画面中的空白,使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早期的绘画空间和西方是一样的,都是寄托在建筑或者器物的表面。但中国与西方对空间和时间的观念在一开始就似乎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了。在埃及,金字塔是三角形,是固定、静止、单一视觉的;在中华大地上延绵起伏的长城,是展开、流动、无限的。在这些视觉符号中,似乎已经蕴含着一个文化体系各自不同的思考方向。中国画到了宋代以后,完全摆脱了这种假象的追求,而关注抽象的笔墨互动和联系,虚实结合中进行更为真实的时空捕捉。中国人已经透彻的了解了时空的无限性,不任性的要求时空的静止或固定。反而与时间和空间一起畅游。

  在艺术形式上,不用静止固定的透视,而是强调线条的绵延和周而复始,强调每一个单元发展成无限的特点。对于事物的认知,山水画摈弃了视觉上的误导,而是直接关照事物的真相、天地的大道。所谓的“山乃大物”“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概念即是关照天地的,而不是局部的“人大于山”,或者焦点透视所带来的视觉上的障碍。艺术理念的产生对山水画构图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影响了其他艺术种类。

  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法,极具中国美学特点;是书画艺术创作中协调整体画面有意留下的空白,使画面留有想象的空间。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大师,方寸之地显示出天地之宽,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北宋到南宋的过渡人物,郭熙的《林泉高致》除了归纳前期观察偏重于理性写生技法之外,在“画决”段落中,已经透露出他对纯粹笔与墨的兴趣,也就是情调个人主观表现趋势的萌芽。在测试画家们写生能力之外,更侧重画面主题和意境的构思,这些都是山水画向更主观感性上发展的表现。为了使画面更诗意的表达,客观上的落笔越少越好,于是“空白”出现了,这“空白”只有中国人知道是“虚”,但是“虚”并不是没有,恰恰是“实”的互动,从北宋哲学的时空演变下来,南宋的山水是更加有抽象的虚实结合,更纯粹的在画面结构上经营。两宋是山水画发展的成熟时期,其主导地位在中国画坛上的确立,客观因素是五代的战乱,促使画家们积累起了各种表现手法,特别是皴法的出现,树的丰富和造境“三远法”的运用,推动了山水画走向主导地位;主观因素是艺术家和欣赏者整体素质的提升,借山水画以作“卧游”享受的需求,决定了其兴旺。而这“留白”成为了中国画区别于其他国家绘画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也是中国画对于其他艺术种类的重大启发。

  皴法,是艺术家审美意象的一种外化,它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是画家的思想、情感的注入,画家所运用的皴法,意不在本身,而是作为表现画家审美意象的一个载体,是艺术家自己通过对外在世界感悟的审美追求。五代的画家们努力于写生和观察,既从自然中学习模仿,但又能从机械的写生模仿中归纳出大自然组合的秘密,“皴”和“点”正是这种不断观察的结果,五代张璪画论上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正是五代时画家们在客观主观,在物质情趣两方面不断向上统一的证明。从五代后凡事谈论山水画,“皴”和“点”成了辨认画家们的特征。回归物质世界,是山川的土壤结构,是理性观察的结果;往抽象表现方向去理解,便是个人的情感节奏,是感性的情绪变化,是笔法的表象和水墨的渲染。五代、北宋是山水画发展的高峰期,也是皴法定型和发展的顶峰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皴法也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是最能体现代表画家审美取向的一个重要方面。皴法的价值超越了被描摹的自然景象,而是艺术家审美意象的一种外化,艺术家将自己心中的审美意象借助于皴法来表象出来,从而形成了画面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象风格,丰富了画面效果的语言表达。

  色彩,在任何一个种族绘画中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唐代以后,中国绘画却努力摆脱色彩的束缚,从色彩过渡到水墨,此后一千年,中国的绘画竟然以“无色”作为它的主流,较之其他民族的画,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特色。中国的绘画因此叛逆了以求形似而发展成更观念的绘画,这种绘画提升的哲学致使五代以后的中国绘画发展了巨大变化,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色彩的淡去转而代之的便是“墨”。墨线,“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在一幅山水画中,即使只有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很好的表现物象。唐代以后,墨分五色更多的是指墨色的深浅,常指焦、浓、重、淡、清。因为要表现不同的物象,所以产生了墨分五色的技法,对应相应的表现方式。中国艺术家对绘画中的色彩做了思考,不是印象派把色彩放在阳光里做科学和视觉的分析;而是把色彩从阳光里分离出来,在单一的墨色中把色彩当做一种观念来重新处理。“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正是中国绘画成熟的一种观念思考的表现,“不贵五彩”成为中国绘画的特质。

四、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视觉设计是采用现代传播材质为媒介的一种文化传播艺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视觉设计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而国潮流行文化的崛起大大提高了本土传统艺术的宣传,随着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弘扬传统文化成为了一种流行时尚趋势。因此,中国山水画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起来,可以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大中国传统文化在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中的文化影响力,而且能增强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提高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从而达到文化自信。

  1.构图,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区别与西方的焦点透视,在画面布局上会有很大的区别,在视觉设计中可以运用山水画“边走边看”的散点透视。不仅是前后空间的叠加,更多的是画面左右边缘线消失后的空间想象,充分利用这种独有的透视方法,加强视觉化的处理方式,不是普通单一方向的静态图像,而是俯视、平视和仰视多重视角的组合,提高画面空间透视的欣赏趣味,将国画的一步一景融入在有限尺寸的视觉设计当中。常用的一种应用方式就是将作品的画面线稿先直接提取,在这样的初稿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根据设计的内容进行画面构图的调整,预留信息位置,通过反复的调整找到合适的空间布局。由此,既能还原原作的画面格局,又能加入适当的设计内容,使绘画作品转换成视觉设计作品。从简单画面到复杂画面的处理训练,能不断地提高设计师对画面构图的空间感受,使画面融合的更自然,做出更显中国特色的视觉设计。

  2.留白,这“空白”只有中国人知道是“虚”,但是“虚”并不是没有,恰恰是“实”的互动,视觉设计中可以多运用“空白”来突出主体设计。放大画面的疏密关系,增加没有任何元素填充的画面面积,达到视觉上有意识集中欣赏的功能,提高设计主体形象在观赏中的占比。有时“少即是多”,虽然受众人群是被动地接受画面信息,但是每个人对于画面信息的理解却是有各自想法的,空白的处理方式能提高受众人群在现有的内容中进行想象和创造,视觉设计作品不仅要传递需要传递的信息,有时更需要传递一种无声的审美信息。受众人群想象的空间越大,观赏的时长就会越长,那么停留在作品上的时间也会变长,时间上的延伸会让设计作品从单纯的摄取信息而转向艺术欣赏阶段,从而提高视觉设计的艺术性和想象的空间。

  3.皴法,这是最难借鉴和融合的一部分,因为这是每位艺术家独有的一种技法展现和情感表达,很难进行统一的分析和应用,全凭设计师个人的喜好进行选取和应用,在学习和分析时只能根据时代的变更一定程度上的进行区分和归类。同样的一座山、一片湖或者一朵云,在每位艺术家的眼中都是不一样的,看到的景象都发生了视觉上的变化差距,那么从艺术家手里绘画表现出来的作品差距显然会更大。皴法这部分无法进行统一的方法和操作流程来进行画面的处理,需要针对性的解剖选取出的这一位艺术家作品,观察这一位艺术家对于表现画面内容形象时所使用的画面效果和处理方式,提炼出画面的特殊形象符号运用到视觉设计当中,由此产生的元素应用会使设计作品更加接近艺术家本身的绘画作品,视觉设计的画面也更加具有独特性。

  4.色彩,在视觉设计中可以利用墨线浓淡差异的这个特点来加强视觉设计中分割画面和前后空间的处理,提高视觉设计的色彩效果。山水画特有的“墨分五色”无彩色彩应用在视觉设计当中的色彩搭配具有独特的视觉吸引力,通过丰富灰色的层次,展现颜色搭配不一样的画面效果,展现独有的统一画面效果。如何将特有的配色进行更高浓度的展现成为了现代视觉设计的主题,赤、黄、青、黑、白作为中国的常用配色跟西方的色彩理论配色有很大的区别,而对应每个颜色的意义在每个国家也有很大的差距,由此需要考虑色彩的背景意义及对这个颜色的解释有何不同之处,关键是受众人群对于相应颜色的理解,对应色彩的意义进行配色,能使设计内容更好的传递给大众,提高视觉设计的记忆点。

五、结语

中国的视觉设计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传统艺术和现代设计并存与文化中,两者是在相互借鉴和相互影响下共同发展的,中国的设计想要成熟化特色化并走向世界,就必须依赖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地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和提取养分。将中国传统艺术运用于视觉设计中不仅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良好继承与发展,也能扩大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影响力,增强其文化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艺术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也能提高设计作品的魅力,丰富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对于中国传统艺术和视觉设计的发展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是一种双赢的办法,因此将中国传统艺术应用于视觉设计中是必经之路。

  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文化,立足于优秀文化的设计能赋予更多的审美价值,能更好的推动社会的审美趋势和文化发展趋势。虽然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多可用的设计素材,但还是需要设计师自己寻找合适的融合点,本文选取的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艺术,通过对山水画形式构成要素的解读:构图、留白、皴法和色彩,虽然文章将山水画艺术的特色点进行了分解,但是在真正的设计过程中还是需要具有整体艺术概念的思想,即使选取了一个元素作为视觉特色点,但另外的几个视觉点并不代表可以忽略不做,而是要在适合的位置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根据具体的设计项目进行具体的设计操作方案,这样才能使设计出来的作品既能保留传统文化的底蕴,又能体现时代感,还能保有完整的画面视觉效果,最后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展现在大众的眼前,用作品来提高全民的审美素养和生活品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