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书籍装帧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5984
王 惠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平顶山467000)

一、引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越来越专业化,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其课程设置与工作密切相关,开发出了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课程,成为高职教育的一大亮点。与其他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与其它院校同等水平的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高职学生作为信息共享者具有与其它学生共有的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随着计算机网络、数字化教学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高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渗透和应用,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程改革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的高等教育院校,必须跟上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步伐,构建智能化的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推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专业实践,但在实际实施中还需要一些研究[1]。在教学上可以积极引入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教学模式,将其与教学大纲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使学生适应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的质量。

二、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书籍装帧设计的内涵

书籍装帧设计是一门艺术设计学科,其显著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稿件设计加工成出版物的整个过程,是将二维稿件加工成三维立体化的过程,该过程是将艺术思维、构图创意等想法通过技术手段变成现实的过程。具体包括书籍的装帧方式、封面板式的设计、字体颜色大小以及纸张选择、印刷及装订等系列系统化的操作。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只有完整的整体系统的设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装帧设计,若仅设计封面或者策划等的部分设计,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装帧设计。

(二)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

书籍装帧设计最早出现在英国,它的发展为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1920 年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书籍装帧设计进行不断的创新变革,当时的从业人员不断推陈出新,将书籍当做可以再次改造创作的事物,这样的设计创作理念使书籍的外观及内在特征表现的富有美学特征。我国古代书籍一般是装订,并没有当今“装帧”一词,近代我国的装帧设计最早出现在五四运动后,是西方装帧设计理念与我国当时的现实情况结合的产物。经过多年的发展,直到1990 年后我国的书籍装帧设计才成为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使用的艺术类装帧设计教材仍采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内容,虽然经过了多年的改革创新,在书籍的形式上有了改变,但是书籍装帧设计效果并不明显。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以“概念书”理念进行书籍装帧教学工作,这种方法是以书籍表现形态作为基础,将书籍体现的阅读理解和未来书籍的作用融入其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有助于激发读者读书的乐趣。

(三)书籍装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书籍装帧教学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传统书籍设计教学,二是概念书籍设计教学[2]。传统书籍设计一般指大规模出版发行的书籍的设计,在这类书籍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局限于电脑软件设计的便捷,往往忽视了对印刷材料的选择、装订方式等方面的实践性细节,往往导致设计的版面之间没有联系,导致书本没有整体性。有时学生担心达不到设计美学要求,过分的追求简约美,导致设计过分单调,读者失去阅读兴趣。概念书设计指的是对日常书籍的表现形态进行创新,保留书籍本身的特征,创造出一种新形式的书籍。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传统书籍的设计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和传统文化了解不够等因素,导致对于书籍背后的故事、象征性的含义以及书籍功能性的构建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对学生来说,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书籍设计的创新并设计出有深度的作品是很难实现的,为此,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式需要改革创新。

三、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的意义

(一)慕课的发展为高职院校书籍装帧设计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通信技术兴起,慕课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对传统的书籍装帧设计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应该充分认识到慕课变革当前教学模式的机遇,是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慕课具有开放共享的特点,为高校教师、学生学习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使得高校之间的师生沟通交流便捷流畅,这样的崭新平台势必会对当前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要把握慕课带来的改革教学的机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效果。

(二)慕课是高职院校书籍装帧设计教学信息化的窗口

目前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开发和创建教育教学资源是当前高职院校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的重点,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同样要进行信息化方式的改革,主要将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向网络化、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教学转变,以互联网及多媒体的教学载体促进高职院校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的创新发展。

  慕课具有的开放性特征给以往的教育教学形态带来了冲击,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的相对封闭状态,其具有的灵活性、系统性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不受时间、地点、体制机制的限制,学习世界各地优质的教学资源。慕课的发展有效的推动了教育资源走向大众,拓宽了大众接受教育的途径,同时也使得学生大规模的接受优质教育成为了可能。

(三)慕课使的书籍装帧从业人员个性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高职院校书籍装帧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书籍稿件设计加工成出版物的能力,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锻造解决问题的能力。慕课改变了学校单一的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的模式,通过学习慕课上丰富的书籍装帧设计的相关课程,有效的拓展了课本外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学习平台,可以让从业人员都可以接受专业的知识,只要有网络,登录慕课平台,根据自己欠缺或者感兴趣的项目随时随地的学习,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同时随着慕课平台教育资源的不断更新丰富,使得从业人员获得了终身学习的机会,进而构建了学习型社会,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四、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书籍装帧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转变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理念

对图书装帧设计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应在多读教育学、教学论等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文献关于图书装帧设计课程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在图书装帧设计教学中进行积极实践应用,积累实践经验,对原有的书籍装帧设计课程内容和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加强和改进书籍设计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成长、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3]。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应区别于传统的、固定的、有限的模式,树立包容、开放的态度,以接受和包容学生的个体创造性和探索性。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传统的高职院校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理念已不能满足当面教育发展需求,其教育理念受到较大的冲击,高职院校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信息化时代,利用大数据人们对于知识的获取更加便捷快速。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和个性化学习成为了教学信息化的必然方向,这就要求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工作人员面对信息化趋势转变教学理念,制定适应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计划,跟随时代变革的步伐,积极主动的拥抱变化,探索适宜信息化时代的在线教学模式,整合线下和线上教育,提升高职院校的书籍装帧设计教学能力。

(二)建设适宜本地区高职院校书籍装帧设计课程

高职院校书籍装帧设计要树立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思想,在重视传统教学中教授的基础知识及技能,更要注重书籍制作流程的实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速书籍装帧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建设慕课平台使用的教材,创新教材设置,将知识点分解后录制微视频,学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有效的学习。以此改变传统的章节为基本单元教学的模式,充分利用慕课平台,开设适合书籍装帧设计专业课程。

  高职院校要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有效的利用精品课程及网络公开课程等平台资源,充分的提升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为书籍装帧设计教师提供慕课开发的基础,学校层面应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大力支持教师开发符合高职院校书籍装帧设计慕课课程的建设。

(三)传统教学与慕课平台的融合发展

传统的书籍装帧设计教学注重理论的学习,考核多以试卷方式进行,教学往往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授课,这样的方式优势和劣势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大众群体设置课程,制定大众的教学目标及计划,往往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过程都有差异,如果只注重书籍装帧设计理论的教学,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限制了个性的发展。慕课平台的兴起,以崭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弥补了传统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的不足,学生在平台上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书籍装帧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其反复观看学习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再结合传统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高职院校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随着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慕课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的方向,有力的推动了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推进了教育的改革进程。高职院校书籍装帧设计教学课程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探索开展书籍装帧设计方面的慕课建设,探索慕课的教学规律,促进传统书籍装帧教学设计教学与慕课的有机融合,有效的提升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的信息化改革,推进艺术类教育的改革和实践。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