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学院 音乐学院,湖南 岳阳410019)
一、小学课堂识读乐谱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认识和掌握各种节奏、模唱和视唱是识读乐谱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各种类型的符号和记号,例如表情符号、速度力度记号等。在要求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在音乐教育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识读乐谱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识读乐谱教学有利于“教”。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读乐谱的能力,会更加有利于促进音乐欣赏和音乐创造等其他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表现”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表现”领域所涵盖的主要教学内容包含了“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及“识读乐谱”四项内容。其中,前三项内容属于实质性的音乐表现内容,而识读乐谱则是一种为更好地表现音乐的辅助性的服务教学工具。培养学生识读乐谱方面的能力,可为小学音乐课堂其他教学内容的实施清扫障碍。
其次,识读乐谱教学有利于“学”。识读乐谱教学是一种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识读乐谱不是审美,但它是能力的一部分,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工具,是学习音乐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识读乐谱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拿到通往音乐世界大门的金钥匙,不会识读乐谱将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
最后,识读乐谱教学有利于学生终生独立学习。其实,掌握一定的识读乐谱技能是学生终身独立学习音乐的基础,它不仅是学生们当前学习音乐这门学科的直接工具,而且是他们终身学习音乐这门学科的重要工具。识读乐谱技能一旦缺失,“学生终生学习音乐”的目标就不能得到保障。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识读乐谱技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与他人共同欣赏音乐、分析音乐的能力,促进生成终生学习音乐的愿望。
二、小学课堂识读乐谱教学的现状分析
柯达伊认为,音乐的读写能帮助学生独立自主地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体验、感受和表现音乐,尤其是歌唱、奏乐活动,熟悉并能运用乐谱对学生更好地表现、探索音乐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了以下三种教学现象:(一)“形同虚设”的识读乐谱教学
在人文性主题的引领下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需要改变传统课堂中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结构,这就导致了老师们对识读乐谱教学有了一些误解,部分教师认为进行识读乐谱教学的课题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理念。因此,老师们在具体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常常随意降低识读乐谱的要求,刻意回避识读乐谱教学,不敢进行有关识读乐谱的教学。在他们的意识里,识读乐谱学习与音乐审美是对立起来的。因此忽视了对学生音乐基本知识技能的训练,导致音乐知识体系与音乐实践运用严重脱节,使得学生不愿意去识读乐谱,于是就造成了学生识谱技能的缺失。(二)“专业化”的识读乐谱教学
部分教师在音乐课堂中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识读乐谱”训练上,有时甚至一整堂课都在练习识读乐谱,搞所谓的“集中识谱法”。而我们小学的音乐课一周只有两节,这种集中识谱法其实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使得音乐课堂看上去像数学课或者语文课,这样的课堂既枯燥乏味,也加大了识读的难度。这样的识读乐谱教学忽略了音乐学科的特性,违背了音乐教学的本质,把音乐技能训练和音乐素质培养对立起来,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更多的是听音乐教师枯燥无味地讲解乐理知识,机械呆板地进行识读乐谱技能的训练,而感受不到美的享受。这种“专业化”的识读乐谱教学并没有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反而会扼杀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出现学生所反馈的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二)“趣味化”的识读乐谱教学
针对上述问题现状,部分教师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基本理念引导下,摆正了识谱与学习音乐的关系:识读乐谱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它具有重要的辅助和服务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探索音乐和表现音乐。他们坚持认为要在追求“趣味化”“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同时寻找适当的、有效的识读乐谱的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三、小学课堂识读乐谱教学的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是音乐新课程教学实践的中心环节。数据表明,当孩子们在对课堂产生浓厚兴趣时、遇到困难需要挑战时、被所创设的情境感染时等等这些学习形态下具有较好的学习效果。笔者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创设情境”“参与体验”“探索创造”“加强综合”四个方面进行识谱教学策略的实施。(一)创设情境,营造“识读乐谱”教学的氛围
环境往往影响人的心情,审美教育需要美的渲染。在识读乐谱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一种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生动真实的情境和氛围,以激发、诱导学生产生学习识读乐谱的兴趣和积极性。例一:《报春》(设计者:湖南省小学师资培训中心龙亚君)
1.感受春天
(播放音乐《小燕子》,教师和学生一起随乐律动。)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看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
师:对的,春天总是充满生机和活力。春天是多么美啊!大地复苏,百花争艳,听!是谁在唱歌?(教师模仿布谷鸟的叫声)

布谷布谷布谷布谷
生:布谷鸟。
(2)体验春天
师:同学们,布谷鸟的歌声多好听啊!我们一起来模仿布谷鸟唱歌吧!(布谷布谷)
该教师通过感受春天、体验春天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在参与模仿布谷鸟叫声的过程中学生们感受了春天的气息,教室里布谷鸟的叫声此起彼伏,春意昂然,激发了学生学习谱例的浓厚兴趣。
(二)重视体验,参与“识读乐谱”教学的实践。
要重视音乐体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与音乐的心理、生理相互作用产生内在的音乐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精神的火花,拨动他们的心弦。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变教育观念,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体验情感。音乐教师需要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使他们在音乐体验中产生共鸣,从而真正地理解音乐。例二:小学二年级欣赏教学片断—《军队进行曲》《小宝宝睡着了》(选自《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
(1)师生共同边听音乐《军队进行曲》,边和乐踏步;听赏《小宝宝睡着了》,边唱边以身体和乐摇晃;
(2)师生共同边听音乐边进行节拍的控制。两个学生一组,学生将皮筋变形撑成圆形和三角形。

(3)教师分别弹奏的三种伴奏音型,引导学生选择其中一种音型为《小宝宝睡着了》伴奏,并给出理由。
(4)引导学生总结《小宝宝睡着了》甜美、抒情的音乐特点、《军队进行了曲》气势宏伟的特点。
此课例采用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选择伴奏音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和乐行走和用皮筋控制划拍的游戏,使学生能够在游戏后自己总结出二拍子和三拍子的特点,并能快速分辨二拍子和三拍子,让孩子们真正的参与、感受和体验音乐。
(三)探索创造,激发“识读乐谱”教学的乐趣。
探索创造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种主动探索的过程,亲身经历的体验可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形成长久的创作追求。例三:利用自创图形谱练习识谱和记谱,简化音符节奏时值的记法(选自《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

图形谱可以通过线条、颜色、形状、符号形象具体的表现音乐的旋律音高、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曲式结构等,便于学生快速直观地认识音乐特征。在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创造图形谱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四)强调综合,提高“识读乐谱”教学的效率
识读乐谱是各种音乐表演活动和教学活动的教学工具。对这些教学内容来说,识读乐谱具有很好的辅助和服务作用。在日常教学中,识读乐谱的教学不应与演唱、演奏教学活动分割开来,应强调综合,把识读乐谱教学融入学生的听、唱、奏、演等音乐表现活动实践之中。识谱教学要强调实践第一,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识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读乐谱教学,让学生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中愉快地学习识读乐谱。这种活学活用的识读乐谱学习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识读乐谱教学的效率。四、结语
掌握识读乐谱技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共同创造、表现、欣赏音乐的机会。在要求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教师需要在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前提下,融入其它各类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充分考虑学生情感上和情趣上的需要,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利用识读乐谱这个学习音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理解乐谱、在自我独立学习时运用乐谱。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