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数字文化融合下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与发展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957
沈沁湉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文化站,广东 珠海519000)

一、前言

把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成现代数字文化产品,必须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两个关键步骤,而文化市场的资源分散化配置是这个转化过程的牵引力。文化馆资源是公共文化建设的核心基础,在数字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推进文化馆现代化进程已是大势所趋。数字文化馆是文化载体具备现代属性的典型特征[1]。毋庸置疑,如果文化馆不能和数字化信息技术有机结合,那么就不算是现代型的文化馆。由此,怎样搞好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并促进其良好地发展,是各级文化部门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作的重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数字文化融合的意义

数字是技术,文化是灵魂,文化创意始终是数字文化产业的核心。融合的中介是人,这决定了数字文化融合必定具备情感和意义的“表达”,之后才是考虑使用什么技术手段去表现它。同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也取决于相对应的技术手段。首先,纸质媒介被电子媒介取代,是传统技术的进步,现在模拟技术又被数字技术和所取代,这是电子媒介的发展创新。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载体”和“手段”来描述数字技术,而要探索对内容创意本身的影响,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文化遗产数字化,已经具备建立文化“素材库”的条件和实际意义。利用数字技术深度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提取其要素、标注其意义,然后构建知识图谱,用数字手段挖掘出传统技术措施难以触及的全新价值,以此拓展出传统文化新的研究领域,这对数字文化的融合和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数字文化馆发展的现状

(一)发展资金不足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多元化的文化格局逐渐形成,民众的文化需求从单纯的唱歌跳舞等形式向深层次的精神领域拓展,这些因素给文化馆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其相对应的是我国财政在不断增加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但财政增加的程度是在整体的财政投入比例上进行的,与实际的资金需求量是有差距的,尤其是对数字化的文化馆建设,这些财政投入是杯水车薪。因为数字化建设项目不仅是人员和场地增加,还需要高昂的建设费用,尤其是在数字化建设的初期阶段,相关的数字化设备和招聘技术人才等都是经费巨大的。

  一般情况下,文化馆的建设都是政府出资的,但数字化建设在其他部门也是如此,同样需要资金支持,政府的财政压力巨大,这无疑会给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带来资金的困扰,严重阻碍了文化馆数字化的进程。

(二)网站建设滞后

虽然互联网技术已经应用到文化馆的管理和服务中,馆内也有相应的网络系统,但现代的文化馆只有简单的网站的容量是难以满足数字化建设标准的。网站的数字化的重要部分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技术高超的人员进行网站维护[2]。

  目前文化馆的网站很难对网站内容进行深度的拓展。符合数字化标准的网站应该是具备内容、分类、延伸的网站;另外,数字化的网站需要及时更新内容,保证信息充足,还要有自媒体作为支撑,同时文化馆的微博和公众号的建设经营都是不可或缺的。但目前,很多文化馆存在缺少相应人员配备的问题,网站的数字化不能有效维护,形成有人做没人管,久而久之,文化馆的网络建设就流于形式。

四、数字文化融合下数字文化馆建和设的发展路径

(一)与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的融合途径

2018年12月颁布实施的《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是由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的。其宗旨是对原有的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进行融合,这三大工程包括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将融合后的三大工程确定为公共数字文化工程。

  该工程要实现的目标是:重点融合原公共数字文化六级服务网络体系,进行工程标准规范的统一、规范统筹管理、共享共建资源等,让服务更高效便捷,大大提升服务效率,促进健全的社会参与力量的形成。为了保证公共数字文化的有效融合,国家成立了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工作组,以对三大工程资源进行整合。

  在此背景下,新时期数字文化馆建设面临崭新的发展契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可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展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试点一直进行着,但多半是没有经验可取,只能是在承建的过程中探索。而在如今的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的大格局里,顶层设计进行明确,使数字文化馆建设有了清晰的方向。

  2.进一步完善了数字文化馆的标准和平台建设工作,解决了建设的资金问题。例如:工作组的标准组参考了各地数字文化馆建设标准,制定出可以在全国应用的标准。同时,平台搭建组也可以进行国家公共数字文化基础平台的构建,以及数字文化馆的门户网站构建等,这些都让数字文化馆的各方面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最关键的是融合后的数字文化馆建设经费的来源渠道更广阔,更清晰,更能调动投资方的积极性,解决了经费不足的问题,这些优惠条件是前所未有的。

  3.打破了地域的局限性。与公共数字文化相融合后的文化馆建设,可以不再局限在本地,而是要进行国家与各省之间、省级文化馆之间、地方文化馆和文化馆之间的交流共享,具体内容包括服务、资源、数据、活动等。

(二)效能为本的建设理念

1.服务职能的优化

  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提升其自身的服务效能是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任务之一。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宗旨是普及全民艺术,利用建设数字资源、搭建平台、数字化服务以及线下体验等模式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其中包括创作、艺术培训、远程辅导等。利用这些相关的数字化服务,让文化馆的影响力显著扩大,文化馆的服务内容会被越来越多地群众所了解,吸引观众走进文化馆来参与相关的艺术活动。通过文化馆的全民艺术普及的职能,大大提升了广大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认知度和参与热情。

  2.服务方式的转变

  (1)网络直播

  文化馆可以利用网络直播的模式开展艺术普及、文化活动、文艺培训、科技信息,有效激发观众的参与积极性。作为实体面积有限的文化馆来说,借助网络的平台可以在第一时间让观众获得高质量的信息[3]。

  (2)总分馆制的建设

  总分馆制是图书馆建设中比较成熟的模式,文化馆应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进行总分馆制的尝试和探索。而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推进可以促进总分馆制的有效实施,可以在场馆预约、工作培训、资源整合方面发挥服务职能,从而为文化馆的创新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功能定位的发展思路

1.匹配创新的发展建议

  (1)首先要对设备设施进行数字化的完善;(2)对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标准进行研究拟订;(3)实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整合;(4)注重文化馆网络数字平台的搭建;(5)构建实体文化馆数字体验空间;(6)构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文化馆体验服务的新模式。

  2.范围与效能的发展建议

  (1)结合文化馆的服务功能,扩大馆内网站的数字化的范围,比如在省级网站集群开通微信等移动网络的服务,有效对接国家公共文化云。

  (2)对相关资源加工设备进行配套,并对数字资源建设标准进行统一,根据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资源共享系统的标准,对数字资源进行上传和下载。

  (3)对中国文化网络进行应用,对专业人员组织培训、对网络培训设备进行配套,开展网络互动培训化体系的服务。

  3.功能定位的发展措施

  (1)对文化馆网络平台功能进行完善,综合全民艺术普及的要求,对数字化服务平台进行规划。同时支持移动终端业务,并对市县文化馆的数字化业务进行协助;

  (2)对文化艺术普及的资源信息进行采集,并对其资源实施标准的统一;

  (3)对接国家文化云系统,把文化馆的数字文化融入国家公共文化云,并开通在线预约业务;

  (4)全面加强全民艺术普及的开展频率,同时强化网络互动培训活动。

(四)扬长避短的发展策略

数字文化馆建设不能搞一刀切,必须遵循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中,克服自身的短处、发挥自身的优势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地域广阔,民众素质千差万别,文化设施建设难以均衡[4]。基于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大城市与偏远乡村之间文化的发展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中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追求一蹴而就。要在数字文化的融合的大格局中,不同文化部门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地域特点在建设发展中扬长避短。在对一些文化馆建设的相关调查中,发现文化馆人才队伍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数字化方面的技术人才奇缺,希望有关部门在人才技术方面进行大力度的投入,确保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地对文化艺术和科技信息的需求。

五、结语

随着数字文化的融合,在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中借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创意,然后把这些创意打造成文化精品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就是传统文化数字化的显著成果。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是文化现代化的要求,文化馆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信息的需求,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文化的传播形式。在提升自身数据化水平的同时,更要虚心吸收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线上和线下的服务质量,以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建设一个数字化、现代化的文化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