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走近艺术——一堂全民艺术普及的创新课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837
冯 韬

  (成都市文化馆,四川 成都61OO72)

一、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的实事求是的重大判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什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呢?从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三十多年来,我国主要的社会矛盾始终围绕着物质文化的需求,直到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首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围绕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而产生。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一直在大国复兴之路上前行,凭借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奋斗,积累起了雄厚的物质文化基础,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在科技、经济、制造能力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前列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基本达成。一方面是衣食住行等生活商品供应极大丰富,另一方面是,人民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二、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是党和政府在新时代赋予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今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困时代到温饱时代、从基本小康迈向全面小康,需求也逐渐成长为高级需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自然成为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也就是说,目前我国不仅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更要追求高质量发展,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为国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文化馆做好全民艺术普及、全民优秀文化传承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文化馆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精神道德品质、文化艺术素养,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自信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多形式的文化艺术产品,传承发展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文化。开展艺术普及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民族文化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对于文化馆这个职能部门来说,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始终把繁荣文化事业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以文化艺术普及工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持续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使艺术普及服务覆盖全域、惠及全民,进一步加快发展全民艺术事业,加大文化艺术普及力度,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和获得感。

三、做符合成都市民精神需求的创新讲座

要做好针对成都人的艺术普及工作,首先要了解成都人的文化性格。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认为一个地方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矿藏、生物等条件对社会变化起决定作用,是决定社会变化的根本因素。一个地方居民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文化发展等都受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的深刻影响。早在秦朝,李冰父子就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灌溉工程,沿用至今,造福一方百姓。成都也因风调雨顺,成为天府之国。成都的蜀锦、造纸、印刷、漆器、音乐、歌舞、戏剧、盖碗茶、小吃等都闻名全国。在物质带来的安全感下,成都人的精神生活上追求闲适、安逸,对于新鲜事物、外来文化充满兴趣,对于传统艺术也只执着坚持。在对成都市民的文化兴趣点进行了充分调研之后,成都市文化馆重磅推出全民艺术普及品牌讲座“走近艺术”,让成都市民可以在周末时光,以轻松愉悦的方式,与艺术相伴。

四、独具风格,让艺术与群众不再有距离

为了做出普通市民也能听懂,并且能够轻松接受的艺术讲座,“走近艺术”在一开始就抓住传统艺术讲座的两大痛点:有的讲座太过深刻,专业性强,需要长期系统学习,普通群众难以接受;有的讲座形式上太过教条,照本宣科,群众容易觉得沉闷。“走近艺术”首先在讲座形式上进行了革新,以“讲”“演”结合的方式来开展艺术普及。

  在讲座筹备期间,我们与邀约嘉宾充分沟通,根据群众需求,确定讲座内容的范围和深度。讲座内容不需要像在大专院校课程一样系统、全面、深刻,而是抓住一两个易于吸引人的关注点,逐渐展开,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

  在讲座的现场表现形式上,大多采取艺术家主讲与嘉宾助演相结合的方式,让整个讲座“活”起来。艺术家的主讲深入浅出、条理清晰,让观众能够轻松对于该艺术门类有一个“面”上的了解。而助演嘉宾的展示,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直观地体验到该艺术门类的魅力。在现场讲座中,我们经常看到主讲艺术家采取朴实幽默的语言,将艺术的真谛通俗易懂地传递给群众,助演嘉宾活学活用,用生动的示范表演解析课程,不再古板老套的讲座让普通市民不仅能听懂、看懂,还能激发出他们对该艺术门类的浓厚兴趣,受到了市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热烈追捧。几年的坚持,“走近艺术”积累了大批“忠粉”,他们不错过每一场讲座,“走近艺术”已成为他们日常周末生活中的一部分。

五、名师聚集,让高冷艺术亲民起来

在“走近艺术”的主题设置上,我们争取将传统、现代的各种艺术门类充分囊括。其中,既有对我国传统乐器古琴、古筝的解读,也有对西方交响乐团的介绍;既有川剧、京剧选段的表演,也有歌剧经典曲目的赏析;既有日常手机摄影技巧分享,也有西方古典油画鉴赏……我们还不时选择一些日常被忽视的小众艺术门类介绍给市民群众,例如来自欧洲的班多钮琴,我国古代雅乐中使用的箜篌等,这些冷门的乐器让市民群众表示大开眼界。

  同时,站上“走近艺术”讲座的讲师,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都属于在各个艺术领域中潜心专研、具有极高艺术造诣,且善于表达分享的老师。其中既有中国音乐协会主席叶小峰、全国知名的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京剧明星王佩瑜、上海歌剧院男中音歌唱家杨小勇、旅日琵琶演奏家唐华,也有成都的民谣音乐人树子,既有少数民族音乐的老师朱婷,手机摄影达人宁大鹏等,还有来自夏威夷的尤克里里艺术家ABE和Cythia,为群众带来了精彩的讲座分享和音乐会。高质量、多元化、国际化的嘉宾阵容,让艺术的普及具有了高质感。

六、注重反馈,让群众成为策划者

从2018年以来,在每期“走近艺术”讲座的现场我们都对参与市民群众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让观众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喜好和期望。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群众真实的艺术普及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调整主题、形式和嘉宾,有针对性地对讲座进行优化和改进,以切实满足群众需求。对于群众感兴趣的主题,我们力求克服困难去落地实现。例如有群众曾提出想听一听竖琴的演奏,却找不到渠道。通过大量的前期工作,我们联系到了国内知名的旅荷竖琴演奏家罗蕾,邀请她为群众带来了一场高雅的竖琴音乐会。对于部分最受群众欢迎的嘉宾,我们通过多次邀请,以系列讲座的形式满足群众,比如分享民族民间舞的老师易辛,幽默风趣,在讲座中不仅讲授民族民间舞的历史背景、民间传说,还载歌载舞进行示范,赢得了市民群众的喜爱,于是我们多次邀请了易辛老师进行主题分享,现场人气爆棚,众多观众都跟随者他的舞步翩翩起舞。尊重群众的意见,让群众参与到主题策划中,这样的全民艺术普及讲座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

七、拓展平台,“线上”也能走近艺术

在发展的过程中,“走近艺术”坚持在成都市文化馆文化天府APP上进行视频讲座更新,通过线上的二次传播辐射到更多的群众,让群众共享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文化天府是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线上平台,拥有50多万的注册用户。把讲座内容放到线上平台上,可以扩大其传播范围,提升传播覆盖面,打破时空的局限,让不能到现场参与的群众也有机会获得艺术分享的机会。线上讲座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让台上台下的距离更近了。这个距离并不是物理距离,而是交流的距离。在走近艺术讲座线上直播的过程中,观众不仅能够观看,还能通过弹幕与留言评论,与嘉宾即时保持沟通。嘉宾在看到线上互动留言之后,也能及时为观众解疑答惑。这样的互动增强了观众与嘉宾之间的粘性,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增加了艺术普及的趣味性。

  在今年的特殊时期,继续向热爱艺术的市民群众开展艺术普及,“走近艺术”的课堂搬到“空中”,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通过音乐会视频版权购买与现场直播等形式,让群众足不出户,在家即可享受高品质的艺术课程,每场活动的在线观看人数均达到了四千人以上。

  同时,“走近艺术”线上的分享课,也吸引了媒体的关注。3月28日音乐人赵迎作客直播间,和观众畅聊音乐作品与歌唱的关系。直播结束后,《唱一首春天的歌:<走近艺术>赵迎讲谈录》陆续发表在人民日报、新华网、搜狐、音乐时报、新浪网、腾讯网等平台,其中新华网的文章阅读点击率为76.7万,搜狐音乐咨询频道的文章阅读点击率为31万。通过媒体报道和互联网的二次传播,本次活动在网络平台上的辐射人群超过100万。在赵迎老师的个人微博下,网友纷纷评论本次活动赵老师讲内容的幽默而又深刻,让大家感受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

  几年来,“走近艺术”讲座一直在顺应时代和市民群众的需求而不断提升,不断优化,而一直没有变的,是我们做这个品牌讲座的初心——做好献给成都市民的一堂艺术课,让艺术不再高冷,让成都人的生活中充满艺术。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