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唢呐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8880
王俊梅

  (沈阳师范大学 戏剧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110034)

  学生在唢呐演奏的学习过程中,唢呐不同于其他民族吹管乐器,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教师来说,在教学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很多学生学习唢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中途放弃,其主要原因便是没有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1]。随着唢呐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无论是从教学方式上出发,还是从训练方式上出发,均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唢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推动唢呐的稳定发展。

一、当前唢呐教学中需要加以注意的问题

(一)唢呐花舌音教学问题

现如今学习唢呐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其发音方式和发音习惯存在明显的不同,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很多学生并不能有效掌握花舌音发音的技巧。同时唢呐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具有较高的肺活量、体力充沛,凭借自己的满腔精力便能够全面掌握花舌音的技巧,但明显是对唢呐认知程度不足的表现,这样发出的花舌音和标准规范的花舌音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在具体演奏方面,不具备一定的灵性,导致学生的面部表情十分的刻意和生硬,对演奏的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加强对唢呐教学中花舌音教学的重视,从最开始、最基本的发音练习开始,例如可以让学生发出“嘟嘟”、“咕咕”“噜噜”的声音,有助于发现学生发音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其发音,对于提高其舌头的灵活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原因为花舌音对于学生舌头的位置具有一定的要求,如果长时间只练习花舌音会增加学生疲惫感,导致学生注意力无法有效集中,进而直接导致学生舌头的位置不准确,对花舌音的规范性和标准性产生影响。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能够发出饱满、准确和优美的花舌音呢?这便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锻炼,通过反复的训练提高学生舌头的灵活性,并且在实际演奏过程中需要保证其面部不要过于生硬,同时在发音练习阶段,可以让学生试着练习“的啦啦”的发音,该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正式演奏过程中将舌头放置在正确的位置[2]。

(二)唢呐控制音教学问题

唢呐的组成部分繁多,主要包括哨、气牌、侵子、杆和碗五大部分。其中哨片是唢呐各部分中最灵敏的部位,敏感的哨片十分灵活,难以捕捉,对其掌握和控制具有极高的难度系数。因为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嘴型、手势以及演奏动作等均会对哨片的正常反应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如果将其应用于“弱音”的演奏具有非常高的难度。学习过唢呐的人都能够认识到舌头的具体位置、口型以及气息对于唢呐演奏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掌握相关技巧。对于没有将全部技巧有效掌握的学生来说,如果让其进行“弱音”的吹奏,可以说是非常困难。大多数学生演奏“弱音”并不稳定,使听众听后非常不舒服,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面部肌肉过于僵硬,无法让其自然舒缓和变化,进而导致弱音吹奏的不稳定性,并且学生没有掌握控制气流的技巧,能力不足,因此还可能发生流通过哨片空气不是稳定持续的情况,进而导致吹奏的声音十分刺耳[3]。

  对于上述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汉字发音嘴型练习的方式进行训练,练习内容虽然十分简单,但是有助于学生加强自己嘴唇和气息配合的能力,及时发现两者存在的差异,反复训练,达到最终效果。

(三)唢呐滑音教学问题

通过长期的发展,根据滑音的特性可将其分为下述三种,分别为指滑音、气滑音和唇滑音。三种滑音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三者之间联系紧密,互相协作。特别是进行乐趣联系的过程中,三种滑音能够达到此起彼伏的效果。所以演奏者在具体演奏的过程中首先乣稳定滑音中存在的循环,不要断断续续,如果乐曲具有一定的难度,滑音快读较大,对演奏者的气息控制、嘴唇、手指以及面部肌肉等的协调配合能力制定合理的标准。如果想要确保演奏效果的完美,那么则需要接受长期的刻苦练习,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四)对基本功教学的严重忽视

对学生实施唢呐学习的脐部阶段,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引导学生接受肺活量的测试,主要原因为肺活量的大小会对学生出吹奏唢呐的质量形成一定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在初始练习阶段,均存在大脑短暂缺氧、天魂地转、头晕等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气息的处理方式不合理,处理水平较低,无法确保长时间、持续的气息供应[4]。如果用完气则需要立即换气,短时间内效果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可能会导致电脑持续缺氧。因此,演奏唢呐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高效、稳定的乎其方法,进而确保气息具有稳定性,保证大脑供氧的充分,进而有效防止因为换气所引起的音色不佳、不规范、不标准问题。现如今,越来越多学习唢呐的学生正是因为这一问题停滞不前,甚至放弃学习。这便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对学生的引导,确保学生换气的规范性和关键性。比如说,吸气后并不要急于进行吐气,应进行适当的闭气,确保自己的胸腔中充满氧气,进而提高氧气储备水平。之后进行缓慢突起才能提高音节的灵活性和饱满性,预防学生出现头晕、疲惫等不良反应。

(五)唢呐教学需要依托情感的投入

不管对当下颇为流行的西方乐器来说,还是对特色鲜明的民族乐器来说,如果演奏者想要使自己的演奏和广大听众形成有效衔接,得到广泛认可,不仅需要全面掌握演奏基础知识和演奏方法,还需要将起身情感注入到唢呐演奏过程中,投入自身的情况。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各个乐器,不同的地域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来说,唢呐的风格多体现为好爽、刚柔比较等,乐曲中诸多花舌音相关技巧。

  对山东地区来说,唢呐的风格十分嘹亮,技巧的有效转化和融合具有非常高的灵活性。如果学生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唢呐演奏者,则需要加强联系,不断完善自身技艺水平,通过练习的方式逐渐掌握唢呐的重难点,掌握相关技术[5]。

二、唢呐教学中存在的超吹问题

通常情况下,处于初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通过一段时间的平吹训练,需要为其开展超吹教学,超吹是学生学习的障碍,难度非常高,如果顺利掌握该方法,那么对于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来说至关重要。

  超吹指的是将平吹作为基础,加大对气息的控制力度,提高唇部对哨片控制的强度,进而导致哨片振动从基础音发音状态进入到泛音的发音状态中;处于平常状态下,双唇无法有效控制哨片,但是如果双唇稍微提高对哨片的控制力度,其控制位置则会从平吹过程中的哨座延伸到哨肚,还可能会延伸到哨面,这也就是音高从平吹状态转化为超吹状态的重要因素。但是超吹状态并不表示演奏者音准的准确性,还需要将平吹作为基础,强化气息支撑力度,通过唇部有效控制哨片的力度以及气息的支撑力度,保证两者间的平衡,这样才能够确保演奏者音准和音色的准确性[6]。结合音高的差异,两种力度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

  通常情况下,下方音孔超吹以唇部对哨片的控制力度为主,气息力度支撑具有辅助作用;中间音孔则截然不同,其超吹需要两种力量保持平衡;上方音孔超吹主要以气息力度支撑为主,唇部控制哨片的力度起辅助作用,正好和下方音孔超吹相反。其中有一点需要加以注意,第三音孔在两种力度转化的中心,不但需要唇部控制力度,还需要一定的气息支撑,并且需要两者保持平衡,这一音吹的难度非常高,如果无法把握好二者的平衡,则很可能出现转音问题。除此之外,学生在吹超吹筒音的过程中也存在问题,或者无法发音,或者将音吹炸。无法发音的主要原因为唇部控制力度较大,将音吹炸的主要原因为气息力度较大。

  总而言之,如果没有把控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吹筒音超吹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唇部对哨片的控制,减小气息力度,这样才能吹好音。

  如果学生存在超吹音量小并且音色发虚的问题,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没有控制好两种力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承诺不控制哨片力度较大或者气息力度较小。由于该方法省力,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引导,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超吹音色的优劣由气息的支撑决定,没有足够的气息支撑是无法吹出好听的音色[7]。

三、结语

总而言之,唢呐作为我国经典的民间乐器,具有非常高的接受度,学习者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对唢呐教学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唢呐教学中需要加以注意的问题,使教师能够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及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