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沉醉的诗意——幸福在山海间盛开的《妈妈咪呀》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304
张先圆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重庆402260)

一、引言

幸福是每个人的追寻,如同太阳一般供给人力量的源泉,离开了幸福,人会如同草木般慢慢枯萎。生活中的跌跌撞撞带来伤痛,更需要幸福阳光的浸润才能抚慰零落的孤独。很多时候幸福和内心期许有关—-我们渴望自己的期许能转瞬实现,可是等待却是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不可或缺的因子。四季轮回,尽管冬天的严寒令人胆颤,但唯有保持定力方能抵达春暖花开。

  在电影《妈妈咪呀》中,不管是青春活力的苏菲,还是年过不惑的唐娜,抑或是已过暮年的罗茜,她们对于幸福的求索贯穿全片,像一串海中熠熠生辉的珍珠之链,展现出一幅人间亲情,友情,爱情之歌---而这首幸福之歌是时间浸润的产物,对未来的坚定期许成了她们幸福小径的指引,一点点得带领着她们与久违的幸福相遇。

二、苏菲的彼岸星火

很多人说幸福来自于内在,不需要来自于任何人,甚至有专家认为“幸福就是我们人本身的存在”[1]。事实真的如此吗?苏菲作为一个从小跟母亲长大的孩子,从来就没有见过她的生身父亲。从影片中她和母亲唐娜的互动来看,她是幸福的——她并没有一般单亲孩子的可怜兮兮或苦大仇深的刻板印象,相反她周身散发出阳光的光芒,一如电影中灿烂的希腊岛屿阳光,美得如同希腊神话中的林中仙女,然而青春盎然的表象之下是对于残缺的父爱的渴望——未曾圆满的终究是缺憾的,哪怕再多的阳光也无法遮蔽执念的阴影。

  唯一填补心中空缺的依然是心心念念的对圆满的期待,因此她选择寄出那三封可能永远没有回应的给“可能的父亲”信。这才了却了她多年的心愿——彼岸虽遥不可及,但那星星火光依然璀璨耀眼,因为那是幸福的信号,再遥远也依旧值得守候惦念。

  在愤世嫉俗的人看来,人生不过是一次漫长的痛苦的旅程,其间点缀着些许幸福的瞬间。而影片中的苏菲的人生却恰恰相反——她的人生似乎没有任何的痛苦,即使是没有父爱的照拂,她依旧能够活出自己的幸福人生,这和她的生活态度息息相关: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她能做到和母亲相处得亲密无间;独生子女的她并没有让自己骄纵自大,相反她能做到和朋友推心置腹,甚至连母亲的私密日记都能分享;对于从未谋面的三个“可能的爸爸”,她表现得泰然自若,自然大方,还能跟他们一同出海,弹唱游玩。这一切都体现了她的幸福人生的态度。

三、唐娜的在水一方

苏菲的母亲唐娜年轻时的青春肆意都随着岁月的沉淀化作涓涓母爱,倾注到苏菲身上。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坚实的肩膀反而充分激发出她内在蓬勃的生命力,她将自己幸福的源泉集结到苏菲身上,以至于在苏菲大婚前夜之际,居然提出“如果她不想结婚,那现在就可以取消和斯凯尔的婚礼”这样看似荒唐武断的建议——过度的母爱是她对于幸福隔岸相望的折射——独自走过大半生,女儿是她幸福岸边的停靠点,是她的灵魂居所——这样她也慢慢习惯了漠视自我的存在。

  霍布斯曾说,“幸福是人生不断蓬勃生机的延展。”[2]幸福延展的最终目的地依旧还得回落到自身才妥帖。山姆的到来及之后的表白让她那看似牢不可破的防线慢慢瓦解。人生暮年,阅尽千帆,一个人的世界固然随心,可是唯有进入另一个人的世界才能真正过得敞亮,因为千鸟散尽之时,能给予人些许慰藉的莫过于爱情的华光——即使微弱,也足以点燃幸福的灯塔。

  唐娜的幸福和她对生命旅程的热切期待有关,表面上看,似乎是她女儿苏菲的婚礼点燃了她自己对于生命的热情,而深究之下,不难发现,她之所以敢于鼓足勇气认爱还是她对于人生孤独的终极抗拒,正如她和山姆在宴席上所唱的“在内心深处,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秋天的寒意。飞行的鸟儿,你和我。我们本能地飞翔。当夏天的结束,乌云蔽日……我们仍然在争取的天空……”即使是到了人生暮年,人依旧渴望找到可以共同对抗人生风雨的那个对象。诗人艾略特曾观察道:“人们极力追寻幸福的情况随处可见:彩云追月般得寻觅,放肆大笑,买醉狂欢,埋首工作,甚至包括痛恨自己。”,他没有注意到,其实这一切看似愚蠢的表现的根源还是在于人对于爱的追寻,这一条是所有人的共同追求,一如唐娜和山姆那样的黄昏恋——年龄不能阻碍他们寻求支撑人终极生存目的的爱。

四、爱的狂欢

正如萨尔皮西娅在她的诗中所写,“让我的幸福放声说话,甚至替那些没有幸福的人说话”[3],一个人的幸福会感染其他人——除了唐娜,她的闺蜜罗茜和好友哈利也在苏菲的婚礼上大胆告白,仿佛爱神在此刻降临,爱的复苏让在场的每个人都陷入狂喜,婚礼现场弥漫着甜蜜自由的气息。平日的审慎克制让位于放浪不羁,如同冬日过后的春风过膝,幸福的旋风扫过每个人。漫漫人生路,幸福的求索有时只需要一颗随性的心,因此,婚礼上的每个人开始脱下往日的伪装,开始纵情歌唱,舞蹈。

  幸福如同上天的恩赐,仿佛只有通过发自内心的真实展示才能真正释放幸福的力量,歌舞的狂欢烘托出爱的热烈,沉浸在爱的海洋中的他们个个闪闪发光,如同爱的光晕,令人迷醉。我们传统的对于幸福的追寻通常有一个前提——理性——一切的幸福的追寻都应该基于理性基础之上,脱离了理性的幸福追寻通常被认为是疯狂的,而影片中一个个都似疯狂的表现却并没有让人觉得他们不幸福;相反,他们的狂欢是幸福的极致表现,脱离了理性束缚的幸福是纯感性的,无需在乎他人眼光得放肆释放自己,那才是这个希腊小岛上的居民独特的幸福表达方式。

  这样的幸福表达和着这座希腊小岛的山山水水,芸芸众生都鲜活得可爱起来,她们可以丢下手中的活,不顾一切得加入到以唐娜为首的歌唱队伍中,徜徉在希腊的碧海蓝天下,甚至于在幸福的顶峰到来之际,穿着衣服直接跃入海中,也可以在地面活泉井喷之际,照样放肆舞蹈,这是影片对于极致幸福的极致刻画,虽然梦幻,更不符合常理,但却直击人心,我们那颗跳动的心也随之起舞,随着片中人物荡漾在幸福弥漫的这座希腊岛屿上。就像影片临近结尾处,唐娜激动得喊道“是爱神降临了吗?”没错,不光影片中的人被爱的魔力所俘虏,我们的观众亦全然能够接受这样的看似逻辑矛盾的“不合理”。

五、结语

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对于片中人物的诸多行为表示“永远无法理解”,认为缺乏“理性”(sensible)[4],其实当幸福来临时,它的光芒四射会让最理智的人心醉神迷,又有多少人能在它的迷幻光晕前不缴械投降呢?更何况幸福本身便是非理性的集合体,它的表现更是千差万别。如果非要一板一眼得循着逻辑的顺序一板一眼得勾画幸福,那么它就不可能是一部让人意乱神迷的虚构世界中的看似真实的人生故事。一板一眼的叙说幸福那该是纪录片,这部影片的最大魅力便是从人的非理性视角去刻画幸福状态下,人的种种“不可思议”的举动,而正是这样的非理性的举动让整部影片充满了真实的人情味,毕竟幸福很多时候便是人为幻觉的产物——我们自己创造“希冀”,再通过努力去实现它们。影片中的苏菲正是相信她的“三个可能的爸爸”有可能愿意参加她这个他们从未谋面的“女儿”,才鼓足了勇气寄出了她的那三份在现实的人看来只会石沉大海的信;她的母亲也是做出了在现实的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在自己女儿的婚礼上嫁给自己年轻时候的真爱。然而,也正是这样的“不真实”使得本片披上了朦胧的面纱,而让这层面纱发光的是主人公们对幸福的坚信。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