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探究宋代园林的山水营造与意境表达——以《千里江山图》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8091
马琪真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530006)

一、前言

在中国绘画历史上流传的无数绘画作品当中,《千里江山图》这种青绿山水式的画卷是比较少见的。王希孟用传统长卷的形式,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图中细致的描绘了波光粼粼的江河,层峦叠嶂的山石,翠绿繁茂的树木,以及具有浓厚的宋代建筑和园林等。整幅图色彩绚丽,烟波淼淼,刻画细致入微,呈现出北宋广阔的天地和壮美瑰丽的大自然。

  通过了解有关《千里江山图》的文献资料,现已有文章从《千里江山图》不同方向的切入点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要从画法技巧、山水风景、构图、色彩、建筑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如周凤的《<千里江山图>研究》(2016)一文,对本幅“青绿”的表现形式、“全景式”的构图模式等艺术特征做出详细的描述。傅熹年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北宋建筑》(1979)一文中,对《千里江山图》中的园林、住宅、寺观、屋檐、水磨,甚至室内家具等都进行了深度的剖析。杨勇《两宋教育研究》(2012)一文中,认为《千里江山图》符合了宋徽宗将画院审美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相融于一体的新的审美风潮等。综上所述,此画作在园林山水营造方面的解读和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主要对宋代山水园林观为切入点,探究《千里江山图》中山水园林的营造和手法,以及所展现出其中的意境,可对此图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能更好的传承宋代园林中的传统园林文化和文化意蕴,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感叹青绿山水的色彩魅力。

二、《千里江山图》中的宋代山水园林观

(一)山水园林文化

宋代山水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中的一个鼎盛阶段,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宋代在吸取前人的园林经验和文化后,将宋代山水的诗词、绘画以及园林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写意的山水园林文化,以及形成了新的文人审美观念。文人士大夫阶层看重清新脱俗的闲趣生活,从市井的喧嚣中脱离出来,感受自然的魅力,体会在自然中的独特心境。而园林中的山水艺术也正符合文人雅士的思想,通过感受山、水等自然景物,形成自己的造园思想,并创造出符合其审美的山水园林,使其可逍遥在山林江河之间,得到心灵上的自在和满足。

(二)风格特征

宋代的文人墨士推崇格物致知、修身养性的思想境界,希望在园林中能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并与其信仰契合。因此造园者将自身的情趣反映在山水园林中,使园林反映出其真实的艺术思想和生活认知。园林要素中的山石、水流、树木等景观,可体现宋人超凡脱俗的造园思想,也需在自然景观规律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每种景观要素。通过遵循水流的动态,山石的变化,树木的长势,辅以建筑和景观构筑物为衬托,这不仅是宋代园林中的景象,更是文人墨客笔下诗词、画卷中所表现出的景象。而《千里江山图》也将宋代文人墨士悠然、隐居的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画作中所展现的宋代山水园林的景象,符合园林中的造园思想和艺术审美。

三、山水营造之下的《千里江山图》

(一)山之阔

《千里江山图》中山石的画面所占甚多,王希孟在画中对山石的描画可谓用心良苦,用色彩明艳的矿物质颜料将画中的山体描绘的明丽壮阔。全图大致分为六段山峰,其山势绵延万里,高低错落,且群峰围绕主峰,主峰傲然伫立在其中,犹如皇帝上朝时,群臣朝拜的景象,展现出山峰大则尊,山峰小则卑的意蕴,从而在画卷中体现出宋代君尊臣卑的思想。画中的山与山之间重峦叠嶂,相互遮挡,却又若隐若现。

  山体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江水相隔,山脚、山腰处亦有连绵的山路贯穿其中,并以行人、商旅等人物进行衬托,将绵延的山路描绘的形象且生动。山体从低势渐成高势,又从高势渐下低势,其起伏的节奏从容有序,用平缓的方式强调出画中山体的态势。并且图中的水流贯穿于整个山脉之间,山水交映成趣,烟波淼淼,使整个山河之间充满灵动之感。

(二)水之谧

宋代园林与明清时期园林的不同点在于对活水这一景观的运用,其意在用生生不息的水流来展现宋代文人墨士对自然情趣的追求和执着。《林泉高致》曰:“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照溪谷而光辉,此水之活体也”。《千里江山图》中的水表现的静谧且柔美,偶有奔流的瀑布相伴,水环绕着山,山围绕着水,山水相映成趣。

  画中的水用以纯度较高的石绿来染色,使水面碧绿清澈,水面上的水纹被描绘的极有规律,且临近不同的事物,水纹波动的形状是不同的。例如在瀑布前的水纹,形态则稍显丰富,有一圈一圈的回环形态;而细看远处的水纹,更显静态和烟波淼淼之感。同时,画中瀑布的景致也极具观赏价值,作者非常注重对瀑布的表现,呈现出瀑泉、三叠瀑以及四叠瀑等形态,描绘出了瀑布的不同形态,其或缓或急,三叠或四叠的瀑布飞流直下,形成了此幅图中多叠瀑布的奇观。整幅图中虽将水描绘出了静态美,但从水纹、瀑布的多种形态中看出作者用许多细致的细节来丰富画面中对水的表达。

(三)建筑之于一方天地

在山水园林的表达中,建筑需与园林环境相互融合,用建筑来衬托环境的格局,反之也用自然环境来展现建筑的因地制宜。《营造法式》等建筑著作的出现,也为园林和绘画中的宋代建筑提供了规范。《千里江山图》中将大自然间的壮阔和宋代建筑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利用丰富的各式建筑衬托图卷中辽阔的天地和波澜壮阔的山水,产生出“天人合一”的境界。《林泉高致》中讲到;“店舍依溪,不依水冲。依溪以近水,不依水冲以为害。或有依水冲者,水虽冲之,必无水害处也。”从其所讲的内容中看出山水画对画面中的村落、房屋等建筑的位置都有其要求。

  《千里江山图》则遵循了此书中的要求,村落和房屋避开了有水冲和多发灾害之处,大多在平静的陆地处,且临近平静的水面,方便村民耕种和生活;有些房屋也建于山腰处或低山顶上,有宽阔的平地,房屋庭院分布错落有致。房屋基本以木质结构搭建而成,主体房屋的屋顶大多为歇山顶的样式,而仔细观察其他房屋的屋顶是黑色瓦片组成,或是赭色稻草覆盖。庭院旁的瀑布和山体上有亭桥设立在其中,亭桥的式样各有不同,但皆以木质结构构建而成。整幅图将山、水、亭桥、房屋、村落等物体的关系表现的既明确,又相互衬托,把各个景致相互串联,形成了具有整体感的布局和画面。

四、《千里江山图》下的意境氛围

宋代山水园林中展现出中国山水画的意蕴所在,画面通过不同的心境体现出不同的意境,景物与实物之间的相互衬托突出自然环境之美。王希孟在《千里江山图》中展现的山水园林和绘画,都给人以深远感的意境,深刻体现出景深的视觉效果,突出画卷中的意境表达。同时,图中表现的不同种类的树木,如槐树、杨柳、松树、竹子和芦苇等,这些种类的树木虽都是常见的品种,但大多树木都长的坚挺笔直,有亭亭耸立之感。尤其当中的松树与竹子,自古有傲然挺立的“君子”之称,其象征是有德行、能成材者,并虚心且有节气。王希孟当时受到山水画论的影响,将象征君子品德的林木表现出来,以表达所处社会的气节和德行。

  整幅图中山势绵延千里,其中所穿插的山路绵延不绝,道道相连,可见道路的通畅和便捷;其描绘的水面平静且清澈,源源不断的河流遍布整个画面,细致的描绘出自然中的生生不息之感;村落和房屋表现的错落有致,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画中观光、垂钓的文人雅士,赶路、运货的商贩,在田地劳作的农民,以及摇桨坐船的渔民等这些不同类型的人物,都表现出闲雅的状态,即使劳作、赶路的人物都是衣衫整齐、造型雅致的,并无凌乱粗俗之态。这些画面将北宋士人的闲趣、幽雅的生活状态表现了出来,将北宋江山描画出一片太平祥和之象。

五、结语

《千里江山图》描绘的不是既定存在的山水,而是象征性的江山景象,强调明艳的设色,以及闲适的画面氛围。其体现了宋徽宗的造园思想和园林趣味,集聚了北宋天下江山的精华。画中没有华丽的宫墙和威严的城楼,道路也并非宽阔大气的宫廷大道,而是结构简单、样式朴素的屋房瓦舍,以及绵延弯曲的山间小道,从人物到景物都一直在强调闲雅之态,这与徽宗的宫廷画苑基本以江南趣调为主一样,体现了江南的景象和意境。

  此外,画面中的房屋、楼阁、亭桥等建筑都不施以种类丰富、明亮的色彩,而是以黑色、木色、浅褐色以及深赭色等较暗的色彩来表现,这与宋徽宗时期山水园林所崇尚的自然审美趣味一致,表现出宋徽宗时期较为典型的山水园林审美。《千里江山图》中的建筑、景色、风气等都体现了江南的景象和意境,朴素的建筑与明艳的山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青绿山水与文人雅士的闲情趣味融合在一起,使画面产生了新的表现能力,赋予了其有诗意、有思意的意境氛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