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汉代“形神论”视角下的赣州客家匾额文化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4349
李 蕾 刘 洋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341000)

一、前言

“形神论”传统美学思想范畴始于汉代,是《淮南子》对形神问题的研究。“形神论”运用到匾额艺术之中,使艺术作品的“形”以有韵味的“神”,具有深层次的美学价值和艺术创新价值,从而发掘出赣州客家匾额的独特之美。

  匾额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在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起来,其具有重要的艺术、观赏、收藏等多方面价值。“以匾研史,可当佐证;以匾研诗,可得诗眼;以匾学书,可行笔髓。”赣州客家匾额,是赣州地区较为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它是由古代北方士族南迁赣州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既见证赣州地区历史的更替,又反映出每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文化面貌。

  在2014年“赣南客家匾额风俗”成为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赣南客家匾额源于汉魏时期的门阀制度。魏晋南北朝的绘画、书法等艺术均视“形”为外,“神”为内。刘勰将“形”与“神”引入文论,《文心雕龙·夸饰》云:“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意识是艺术创作的难重在传神,而外形的描绘则可通过夸饰来实现。但后期随着历史的发展“提倡形、神兼备,辩证统一,成为“形”与“神”关系论中的主流派,促进了我国各项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赣州客家匾额的艺术审美活动也是如此。

二、客家匾额的起源

赣州客家匾额始于“衣冠南渡”后,赣州是客家祖先停留的第一站,也是客家匾额的第一站。儒家思想影响我国社会文化千年,客家匾额所讲究的忠、孝、义、廉等与儒家思想主旨环环相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先民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客家先民受到我国传统儒家思想影响,非常重视后代子女思想品德与文化教育,自古人们的思想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大大地提高了人们对子女读书的重视。在客家人的心中匾额是家世家风、社会地位的彰显,也体现了客家人民崇文重教的精神面貌,功德匾就是其崇文重教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代表。赣州客家匾额继承的是中原地区的匾额文化,但是在后期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与打磨逐渐形成了客家独有的文化样式。一般客家匾额上除了一般的书法文字以外,还会搭配上绘画和各类寓意吉祥的图案于一体,形成一道内容丰富的民俗景观。

  有时站在门前细细观摩客家匾额,你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一幅普普通通的文字符号,不仅仅是客家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美好意愿。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客家历史文化信息和艺术价值,它也是研究客家姓氏家族史、民族民俗文化史的百科全书,例如:堂匾,它就是客家人根意识的体现,人无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赣州客家匾额就是当代客家人与先祖之间的无形纽带,是万千赣州客家人的精神归属。

三、赣州客家匾额的类型

在赣州人平时的社会生活中,挂匾是一件非常严肃庄重的事情,一块匾额的挂起也就寓意着对于一个家族或者一个家庭带来了一件大事,在赣州人眼中“匾必有意,意必吉祥”。尤其在赣州市会昌县这个地方,这个客家传统得到了极好的传承和发展。赣州客家匾额主要有堂匾、功德匾、寿匾三大类,三大类下辖若干小类。匾额质地大多数以木制为主,这与我国古代传统建筑是木制具有一定关系。客家堂匾的体型一般比较大,主要体型为长方形为主,书法字体较为粗犷豪迈,匾额上的装饰相对简洁明了,拒绝不必要的繁缛堆砌,客家堂匾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标识“的功能。功德匾与寿匾的体型大小不同,形式丰富多样,重在书法意蕴的展示。匾额是虽小,但是制作起来也是一门大学问,它集“书法、雕刻、印章、图案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是我国“文辞美”与“工艺美”的集大成。以下简单介绍几类比较生活中常见客家匾额特点。

(一)堂匾

堂匾,一般红底金字,质地木制,挂在上间后壁正中间。堂匾是一个氏族文化符号的传承,宗族祠堂落成之时,族人 经过商议会选择吉日举行隆重的仪式挂匾仪式,以表达对先祖的崇敬之意,以及对自身家族的自豪感和根的延续。这寥寥数笔的堂名,所传达的价值取向,正是一个氏族家风文化建设的发端。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历朝历代社会道德的回还,正是有赖于氏族同宗同族亲情的重建。

(二)功德匾

功德匾,全国各地基本都能看到,在古代它是忠孝节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民俗。以匾宣扬社会正能量是从古至今大家比较喜欢运用的一种方式,它为当下和未来的人们树立了行为典范。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奖励,它不同于物质,对一些人来说,它高于物质甚至生命。功德匾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间接展现出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寿匾

寿匾,一般是做祝寿之用,但是内容也不一定就是长命百岁之类的文书,许多是赞扬忠孝节义之类,例如“德寿兼优”、“钦旌节孝”等。在我国大地广为流行,在古代这不只是祝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婚嫁当中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匾额除以上功能以外,它还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是重要事件的有效记录者。上至权贵,下至普通百姓,匾额俨然以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民俗习性。

四、赣州客家匾额的“形神之美”

一件物品所具有的外貌与结构称之为“形”。匾额的“形”主要是指匾额自身的外貌之形和装饰图案。匾额,作为一个主要的外部标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它的性质与特征。它为一座建筑开篇、点题、有所向、有所指,领悟了匾额,便是遇见了一座建筑的灵魂。

(一)形式美

生活中大部分的木材质的匾额都是以长方形为主,这主要受我国古代建筑结构的变化影响。基本的匾额形式包括:横匾额与竖匾额。早期主要是竖匾,大部分是竖长方形,但是也有一部分近于正方形。例如:我国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的匾额始于唐代,是竖匾一个较好代表。晚期主要是横匾,主要是横的长方形。横匾的出现,主要也是为了适应建筑物的形制演变。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前景,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所建筑物及生活园林景观搭配要求的更高层次,我国匾额的外貌形式也变得越来越追求其特色,随之出现了手卷匾、册页匾、秋叶匾等不同形式特色的匾额外形。这时的匾额就出现了四边镶嵌或者雕刻各种花纹边饰图案,是匾额变得更加庄重美观。

  赣州客家匾额的外形发展到当下,也是以横的长方形居多,形体比较大,匾额上的字体比较豪放粗犷,是多种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二)装饰美

匾额自古寓意着一定的社会等级地位,匾额装饰的图案也是一样,主要以龙凤,祥云,花卉,镶嵌珠宝玉石,使之尽显奢华,尽显其主人的社会身份地位。当然,匾额所用的场所不同,其装饰性也不是一样。中国人自古信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所以,装饰的图案主要是为了寓意美好以及美名世代相留的愿望。匾额文化是一个巨大的传统文化体系,民间匾额文化主要体现出的是浓重的社会教化作用。

  由于赣州客家匾额具有较强的民俗性,所以其装饰一般都是一些较为简洁大方的吉祥纹样图案,主要突出其匾额的标识性。客家匾额的吉祥装饰纹样图案是一种较为古老的文艺表现形式,主要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习俗及为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龙凤、仙鹤、祥云、古钱,鱼等这些都是用来寓意美好,引起人们的联想,这种集体思想意识的创造物在历代赣州客家人心中逐渐的延续下来,直接融汇在赣州客家匾额艺术表现形式之中。

(三)神韵美

“君形”是《淮南子》提出的对艺术表现中形神问题的重要概念。赣州匾额展现的不仅是对形式美和装饰美的单纯展现,更是对人们情感与精神的双重表达。赣州客家匾额当下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生活习俗,庄重美观的客家匾额承载的是客家人高尚品德和修养,它以意为先,充分调动观者的内心想象力,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堂匾、功德匾等,能敦宗睦族,寻根问祖,凝聚宗族力量的作用。

  此外,赣州客家匾额的“神韵美”更重在于立象尽意、寓意匾额中的意蕴彰显。将形式、装饰和书法完美融合,彰显出赣州客家匾额的神韵之美。

五、结论

在传统绘画方面,中国艺术史上审美的最高境界是看作品是否传神,汉代“形神”范畴的形成到现在影响的不只是传统的绘画,它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当下社会文化的多个层面,赣州客家匾额文化就在其中。赣州匾额虽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民俗文化,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块具有诗意、教化、凝聚、灵性、寻根的社会文化艺术世界。在形神交融之中,它不仅仅是一块匾额,更是人们内在的精神生命、文化修养的体现,其所具有的历史性、学术性、文物性和艺术性等价值极高,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特色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世世代代去学习和传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