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化产教融合,让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共同合作、协同育人的举措,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对学生来说,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生就业的难题;对教育来说,是创新,是发展。那么,美术学专业如何实施产教融合,培育出更适应社会需要的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其具体的做法及创新与实践,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173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256-01
产教融合,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学到未来从事工作的相关知识,并应用在合适的领域。同时,也使产业链升级,培养出一批更合适的人才,也推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
一、产教融合的创新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获取知识的不断积累,以及事物发展的定律来看,任何事物都具备了从普遍认识,到完善的过程。教育体系的沿革也在逐步发展完善。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這是对教育事业人才培养的重视,更是对教育体制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重大举措,它不仅拓展了传统思路,为教育输送人才,人才推动产业经济,又发展了周边经济,一举多得。
1.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好基础。产业与高校的教育融合,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可得到更多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方向更清晰,知道自己要什么,应该重点学什么。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学生技术能力与供求单位需求不匹配。传统的教育关注育人,用人单位关注能力,二者没有对接。产和教的融合,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主要集中在中小学以及教育机构等从事美术教学及相关工作的毕业生范畴,产教融合能够从实际出发,使学生持续开展美术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通过经常性的对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反思,更加深入了解行业内部需求,达到中小学教师的技能标准。
2.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也对任课教师技能提出新的考验,教师不仅要在理论科研中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思考产和教更好的相融合的教学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美术学专业还应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想要了解更多的新的产业化模式,就要深入实地的认真学习。教师需要具有更丰富的技能储备,只有单一技能是不够的,所以,产教的融合,不仅对学生来说有新的要求,对教师来说,也意味着新的挑战。
二、实践与应用
1.线上教学。今年初,我们开始了全新体验的线上教学,线上教学依托的平台有很多,如腾讯会议、雨课堂、超新星、瞩目、学习通APP等。应该说是一种新的产教结合的尝试,这种全新形式,体验感很好,它的好处是可以利用网络电脑或手机为媒介,不用限制特定环境,不需要安排教学设备。对美术学专业的教师来说在课程中演示PPT很方便,课堂点名签到很便捷,作业收集归纳也很方便,可以很方便的掌握学生完成作业情况,随时随地连线教学。即省去了安排实训室空间繁琐步骤,又可以实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即使有一些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感受,学生也可用选择文字来表达。
2.教师技能竞赛。教师技能竞赛的开展是美术学专业的实践特色,它不仅为将来师范类学生从事教师行业领域打下优良基础,它也是促进教师行业技能标准的良性竞技。学生通过教师技能大赛,学习更多教师技能,为将来从事教师行业提供最优秀的行业人才,对培养高质量美术教师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3.引进专家讲座、开展学校及教育机构培训。美术学专业所学知识范围很广。引进相关领域专业专家做讲座,不仅丰富了学生掌握更多的学术知识,同时开拓了视野,在专业领域层面的技能会有很大提升。另外,举行专业对口的学校和教美术相关教育机构做定期培训也是最佳的产教融合方式,让学生有针对性的了解所教对象,更深入的了解什么是优秀的课程,如何上好一堂优秀的课程的方法等。
4.各年龄段人群的美术启蒙。美术学专业涉及到受教人群很广,从低龄儿童的创意美术到老年人的老年大学等都是教学的对象。培养方案中进行一些课程分类,制订一些对年龄有针对性的课程,让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三、结语
美术学专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观念应从传统形式转变,要创新,要紧跟时代需求。在体制的带领下,在习总书记的方针政策引领下,更加全面的与产业相融合,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人才需求。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及理论相结合的全面人才,是大势所趋。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美术学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