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刻是紫砂壶中常运用到的装饰形式之一,通过造型与陶刻装饰的结合,作品的艺术、文化特征由此呈现。“四方石瓢壶”以经典造型为依托,以丰富的陶刻装饰作为内涵表达的途径,本文将详细说明陶刻装饰在作品中的运用,以此来说明作品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紫砂壶;四方石瓢壶;陶刻;文化精神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030-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022
紫砂陶兴起于中国江苏宜兴,随后名扬天下的紫砂壶艺术从诞生那天起就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千余年的陶瓷制作历史加速了紫砂壶艺术的成熟与流行,对于茶及茶道文化的喜爱加深了人们对紫砂壶艺术的迷恋,各类装饰技法的加入使壶不仅有艺术个性,更具人的品格。人们在欣赏紫砂壶的过程中也不单纯地流连于其外表,更渴望与壶进行“深入交流”,这揭示了紫砂壶的一个创作目的: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提示。
“四方石瓢壺”是四方壶与石瓢壶的结合,这两种都是紫砂壶艺术中的经典款式,在制作流程与表现形式上已相当成熟。“四方石瓢壶”取石瓢壶典型的梯形或八字造型,上窄下宽的壶身具有均衡稳重之美,小巧的身型透露着精致的气息。壶可见清晰的四面与圆润不乏明快的棱线,也就是四方壶特征在壶中的体现,这就决定了手工艺人要改变以往石瓢壶的制作方法,要运用“镶身筒”的技法,体现线面之间的转折结构,要将石瓢壶所具的艺术张力体现出来。石瓢的造型使四方壶的硬朗有所“弱化”,棱线呈现出虚实有度的柔和之美,尤其是底部四个角的处理,是四方壶与石瓢壶融合最典型的呈现。
正方形的壶盖更加典型地呈现出四方特点,中央采用坡度美观的桥型壶钮。壶身两侧的直嘴与环形倒把同样采用四方造型来设计,与各部分达到协调。整件作品对四方壶与石瓢壶的特点均有清晰呈现,这说明了手工艺人对这两种造型特征及制作方法有着精确掌握。
此壶最吸引人的部分就是其中的陶刻装饰,这是体现作品艺术特征与文化精神的重点部分。陶刻是随着紫砂壶艺术的流行而兴起的,是紫砂壶艺术中的主要装饰手段。此壶有着醇厚古朴的带有紫色调的棕色壶身,紫砂泥中的“鸡眼”一经高温炙烤呈现出金色斑点,更为壶增添个性,壶身表面细腻柔和的光泽是泥料特征及精致做工的呈现。
壶中的陶刻分为两部分,一面是山水画作,一面是书法文字,前者体现了中国山水画作的布局特征及情调;后者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气魄。在前文我们对壶的泥料色彩进行了说明,是为分析陶刻装饰做的准备。陶刻分为“清刻”与“色刻”两种“,清刻”也就是不进行上色,陶刻纹样与壶身底色能够较好地融合起来表现,此壶之中的陶刻装饰均属“清刻”。
壶的一面是远山与山村隔水相望,壶面上飘荡的小船更显恬淡自由,金色的斑点在画面之中如同漫天飞舞的柳絮花瓣,更显自然风光之美。这一幅陶刻装饰体现了中国古代山水画讲究格局对称、虚实相生,崇尚意境美的特点。远处的群山或暗或明,时隐时现,近处的村庄树木是如此真实,尤其是树木雕刻的极为繁盛,以显生机之美。手工艺人握笔如握刀,在壶面上游刃有余,壶面意境美的呈现要求手工艺人灵活变化刻绘时的力度,才能打造出自由高远的气质,这其中必然有手工艺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这也是最直接地让人们感知自然秀丽风光的途径。
壶的另一侧是整齐排列的书法文字装饰,与讲究刻绘力度灵活变化的山水画卷不同,文字陶刻考察到手工艺人对力度的掌握,每一个字的深浅力度都要保持一致,才能保持画面的整齐清爽。二十四个大方有力的文字均匀分布在壶面上,所刻内容为晚清名臣左宗棠的名言,这二十四个字凝结着古代中国人做人的智慧与哲学,直至今天仍对人们有着强烈的启发。书法文字雕刻一方面体现出手工艺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体现了手工艺人对左宗棠人生哲学的认可。在制壶时,手工艺人力图使壶能够引人思考,通过山水陶刻,壶带领着人们远离了尘世喧嚣,来到了清净闲适的自然世界;通过那二十四个字,使人们细细思考这其中的玄机,参透人生的意义。着暂时地远离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在壶中世界进行片刻的休息后人们能够更加踏实的前行,在现实的生活中获得勇气,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这是此件“四方石瓢壶”的真正文化精神之所在,陶刻装饰的艺术特征在壶中得到了细致呈现,也完成了自己的艺术使命,成就了壶的个性文化之美。
“四方石瓢壶”身量小巧,手工艺人凭借自己高超的陶刻技巧,在壶中开辟出一个书画世界,引人遐想。本文对此壶的整体造型及陶刻装饰进行了细致地分析,说明了陶刻装饰在壶中的特点及功能,揭示了此壶所拥有的深刻的文化精神世界,这是作品的工艺价值之所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