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展厅文化背景下的书法创作技艺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230
郭明月

  摘要:展厅文化对书法艺术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艺术创作上,当代书家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书法创作的过程不只是简单的书法技术化的过程,而是把鲜活而具有生命力的书法样式通过表面化、形式化的语言来展示其本质魅力。今天的书法创作,不仅需在作品的内涵上下工夫,又要了解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理念和审美追求,只有这样,书法创作才会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展厅文化;书法创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016-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011

  书法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在当代的变化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特殊的阶段,书法逐渐从实用领域脱离出来,过去生存的笔墨环境逐渐缺失,当今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变化,特别是展厅文化对它的影响,使得书法创作无论在形制上还是取材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展厅文化背景下的多元化选择

  展览的出现和展厅的展览机制影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它将书法从传统书斋推向了大众空间。清末民国时考据学兴起,大量的碑版墓志、刻石甲骨问世,为书法寻找新的突破提供了必要的材料支撑。当代书法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碑帖结合这一学术实践的延续和扬弃,碑学、帖学或是碑帖结合没有明显的分野,更多的是多元化的选择。当代书坛相继出现的“王铎风”“、书谱风”、“明清大草风”“、广西现象”、“流行书风”、“学院派书法”、“新帖学风”、“现代书法”等不同艺术风格,便是对当下展厅文化背景下书坛多元化现象的全面阐释。

  二、当代书法技艺创新是时代的呼唤

  对拥有几千年历史积淀的书法艺术而言,提及创新看上去总有些艰难,因为深厚的历史沉淀是当代书法技艺创新汲取不尽的源泉。当代书法家在全球大文化背景下,与旧式文人已然不同,他们是融入当代、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探索个体价值和意义追寻的艺术家。早在唐代,孙过庭便提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书法既要继承古人优秀传统,更要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推陈出新。当代的书法创作较古代经典法帖在气韵和内涵上存在较大差距,然而在形制上新颖多样、笔墨技巧丰富多变、取法范围宽泛、个性风格等方面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一味地厚古薄今,只会放慢书法创作创新的脚步。

  3D全息时代的来临对传统书法提出了更高的创新要求,人们的审美视角与获得美的方式较之过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书法创新的紧迫性是任何时代所不可比拟的。每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审美取向和艺术观念都不相同,同样,每个书家因生活背景、审美观念、文化修养不同而具有各自的风格,但在整体上他们的创作风格无疑要烙上他所处时代的印迹。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书家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来审视当今书法创作,并投身于具体的实践中去,才能逐步确立属于这个时代的特征,表现这个时代气息的个人艺术风格。在艺术创作上,伴随着对外开放大量西方艺术理念和观念的涌入,尤其是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当代书家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今天的书法创作,既包括在作品的内涵上下足工夫,使作品充盈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又包括走向生活与社会,了解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理念和审美追求,只有这样,书法创作才会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三、当代传统书法技艺创新前瞻

  当今书法艺术创作环境的多元化,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不能相比的。笔墨当随时代,书法也要当随时代。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它的创新必然不能离开传统及书法本体。笔者认为,书法的创新主要應在以下两个方面着眼:

  (一)创作观念上的创新

  现代的书法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展厅来推动的,大部分的书家们均自觉地参与到展览活动中去,并且依循着展览所规定的模式来进行书法创作。当前的展览模式虽然对书家创作时纸张大小的选择和尺幅的形式有了明确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书家的创作欲望,但是反过来讲,在规定统一模式的情况下,欲求自己的作品在众多来稿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作者花费更多的心血在作品版面的经营上,于是点线面的透视原理、色彩的合理搭配、不同书体糅合与嫁接等手法开始被融入到书法创作之中。为增强书法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书家在作品的形式、媒材等方面也有很大拓展,比如染色作旧、拼接剪贴、变化文字结体、碑帖风格组合方面亦有新的突破。在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书法艺术也进入了相对自由的状态,有些书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要求,大胆创新,广泛使用现代材料工具,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古典的艺术形式有现代的气息。追求视觉效果的新奇与和谐成了当下书家一个全新的创作理念。

  (二)形式方法上的创新

  书法追求形神兼备,所谓“形”,指的是点画,结体,章法等,“神”指的是精神,风格。南朝·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宋·蔡襄《宋端明殿学士蔡忠公文集》“: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这里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1.首先体现在书法线条上的“形”与“神”有机结合,即强调线条的节奏感、力量感和立体感。笔者在提升线条的质感、艺术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如在笔法上强化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与速度的变化。运用提按、顿挫、轻重、粗细等用笔技巧,结合用墨的枯、湿、浓、淡等的丰富变化,使书法线条富有力量。在作为视觉艺术的书法作品中,利用连续有规律变化的点画线条会给人造成一定的节奏感受,即线条的节奏感。通过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的轻重、粗细、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产生了韵律感。线条的力量感是要求点画藏露结合,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中间行笔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饱满、力含其中。通过改变用笔方法而达到增强线条力量美感与节奏感的方法不失为一种效果极佳的创新方法。

  2.书法作为线条造型艺术,它的艺术性还集中表现在字的结体造型上。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错综变化。清·王澍《论书胜语》中说“:结字须令整齐中有参差,方免字如算子之病,逐字排比,千体一同,便不成书。作字不须豫立间架,长短大小,字各有体。因其体势之自然,所以能尽百物之情状,而与天地之比相肖。有意整齐与有意变化,皆是一方死法。”简单的点画线条在书法家的笔下,姿态万千,变化无穷,充分表现了结构的造型美。清·秦祖永《桐阴画诀》中说:“用笔要沉着,沉着则笔不浮;又要虚灵,虚灵则笔不板。解此用笔,自有逐渐改观之效。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度,拙则诨古,合而参之,落笔自无轻挑浑浊之病矣。”适当变换传统的结体样式,在平衡与对比的规律下寻找新的合理的结体方式,不但可以增加单字的结构美感,亦可削减因对传统结构过分依赖而造成的视觉审美疲劳。前两年的流行书风的书家们便在此一领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遗憾的是很少有人真正深入地去探求这种打破原有平衡重新再塑平衡的原理。

  3.书法中字与字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楷书、隶书、篆书等书体需笔断意连,平正均衡。行书、草书字字连贯,起伏跌宕。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成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章法也称为“布白”,是对空间虚实的艺术处理。相依相生,相映成趣,成功的章法集中体现了虚实结合的美学原则。章法还讲究承上启下,参差变化,并注意局部美与整体美的和谐统一。另一种则是强调体势,让每个字的结体左右倾斜,靠上下左右字的支撑配合保持平衡,由此产生强烈的顾盼与呼应关系。章法的处理尤为当下书法创新的一大关键,寻求章法上的变化从而营造出新的意境美感理应成为传统书法创新的一个最便捷的突破口。

  4.合理用墨,力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是传统书法技艺创新不可或缺的手法之一。墨法上宿墨、涨墨、湿墨、焦墨竭尽变化之能事。例如使用淡墨,书法作品会显现出恬静、萧散,浓墨则会有沉着厚重之感。清·冯武《书法正传》中“墨淡即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勿使伤于软弱,不须怒降为奇。”墨色的枯湿浓淡使作品的形式感更强,更带有现代艺术的成分。它贯穿于整个书法创作过程中,表现了相应的气质、形态、气势与力感。

  当然,书法创作的过程不只是简单的书法技术化的过程,不是笔法、结构、章法、墨法等技术性手段的简单叠加,而是把鲜活而具有整体生命力的书法样式通过表面化、形式化的语言来展示书法艺术本质魅力的完整性。一味照搬照抄古人而不思突破的书法创作观念是不可取的,书法界要倡导创新,又须继承传统,把握书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才能推陈出新。书法家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对书法创作进行了许多探索,如以画入书,以西方艺术表现形式融入书法,假民间书风来丰富书法,通过大篇幅的形式制作介入书法等的创作实践值得肯定,然而我们应认识到书法创新不仅仅是在书法形式层面的尝试,而是围绕书法的东方文化精神,确立书法作为民族本土艺术的价值存在。當今活跃在书坛的中青年书家面临着对传统文化的冷漠,书坛的浮躁,社会转型期的巨大压力,以及现代评审机制对个性的压抑而产生出的功利心态,使书法本身应有的闲适、自由状态和对文化精神的诉求很难在其创作中体现。作为一名有艺术使命感的书法家,必须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识修养,在追求创新与变法的同时保留住传统文化的血脉,唯有如此,我们所谈的创新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梅学味.从展览体制看书法审美视角的转换[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5(05):15-18+23.

  [2]于洁,陈学利.论书法展览机制下的“展厅效应”[J].美术观察,2014(04):30-31.

  [3]刘於清.论展厅文化背景下当代书法的人文建构[J].书法赏评,2013(01):23-26.

  [4]周小兵.从“书斋文化”到“博物馆文化”——以“展厅书法”为例[J].书法赏评,2011(04):32-35.

  [5]黄铸.展厅文化与当代书法创作[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03):122-124+128.

  [6]梁勇第.论当代展厅文化语境下的篆刻艺术创作[J].书法,2018(04):41-43.

  [7]王军领.展览背景下的当代中国书法思考[D].重庆:重庆大学,2010.

  [8]胡裔涛.展示方式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及反思[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16.

  [9]彭贵军.基于现行展览体制下书法创作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