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岁朝清供图自古以来以其特有的形式语言发展着,至清中晚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清供图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优秀基因的同时,借鉴西方水彩画的技法,再结合民间画风,发展出了雅俗共赏的绘画风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本文以海上画派为例,对此时期的岁朝清供图作进一步详述,探究其蕴含的变革精神和文化意义,以证其雅俗并存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岁朝清供图;海上画派;雅俗共赏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174-01
“岁朝”即农历正月初一。正是新年之始,免不了一番供祀礼仪。这时,以仙花、瑞草、嘉果、美器等供于案上,供天地日月,供神仙圣贤,更供祖宗社稷。文人墨客亦将对清供物品的鉴赏把玩带入了画卷之中,以其作为表现题材,借以挥洒才情,寄托心思。这便衍生出了专门为贺岁所作的岁朝清供图,它通常以静物画的形式出现,再配以贺岁诗文,表达对新临一年的美好祝愿。 “海上画派”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一群活跃于上海地区的画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明末清初,上海和广州等沿海城市开埠通商,吸引着各方画家云集,当时寓居其中的画家有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人,他们大多是平民出身,鬻画为生,创作题材丰富,画面清新通俗,深受商人富贾及平民阶层的喜爱。他们最先接受先进思想和外来文化,试图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融合外西方艺术技法,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生活气息。
而体现在岁朝清供图中,便是创作出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且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以前人基础为前提,立意新,构图新,发展出了真正兼具雅俗共赏的绘画风格。这里提到的雅和俗,均取其形容词义。“雅”,是指美好高尚之意,既可喻人,还能赞扬事物。而一提到“俗”字,大多数人会想到的是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等贬义。本文里的“俗”则取大众化的、通行的等词意,是由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习惯等意引申而得,例如《孟子·梁惠王下》中“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便是此意。通俗来讲,雅俗并存就是将文人的清雅之趣和百姓的吉祥寓意恰到好处地糅合在一起,既增添了案头之趣的幽致,又满足了世俗的美好心愿。
“海上画派”的形成发展和上海这座新城市的崛起有直接关系。继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1840年开埠,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上海已经在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势力的共同作用下,成为一座近代中国最具魅力与活力的大都会,也吸引了各方画家的云集交流,在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新的書画风格,亦造就了新的书画交易方式。
1.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促进了社会及市民经济的繁荣发展,上海兼顾多方文化,相互交汇形成了中国新兴的市民文化,它更贴近生活,也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商业活动的发展造就了一批不同于官宦文人阶层的新兴商人市民阶层,他们的审美影响着周围的艺术创作,一部分绘画赞助人为画家们提供了平台,并为画作买单。
“当新兴的商人用金钱来参与对艺术的鉴赏、评判,除抬高自己的文化身价外,无疑也对传统的雅、俗标准是一个打击。”①为迎合市民阶层这一审美主流,画家多以买主的需求来作画,艺术作品逐渐商品化。画面的呈现亦有了多样化的特点,主要以花鸟、市井生活为题,注重色彩表现及内涵表达,极大程度地展现了新生活的特点。而购买者看中的并非是这些作品本身,他们大多把画作看作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或以交往礼品之用,装点文化门面。因此,各阶层购买画作的力度有了大幅提高,更加推进了清供图向大众化的流行。
2.“岁朝清供图”到了清代中后期,俨然成了文人画世俗化的一个缩影。②逢年过节,无论是希望生意兴隆的商人,还是希冀美好祝愿的普通民众,都想讨个好彩头,于是便出现了画作中以其谐音或含义赋予了象征性寓意的静物形象。这源于画家对自然物象赋予的象征寓意的选取和归纳,除此之外,它还包含了约定成俗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精神,以及各时期画家对生活的积累与感悟。如柿子,取与“事”谐音,桔取“吉”音,两者组图为“万事大吉”;又如白菜通“百财”,鱼谐音“余”,都是希望未来生活富贵有余。花鸟题材以其样式随意、形象丰富的表现特点,于画面中增添了自由自在的活泼生意。这正好符合了大众审美,在对传统形态的解构中,又为其注入了时代气息。
海上画派的发展无疑是一场中国画的变革与创新,它站在新时代的转折点上,以艺术作为与社会进行交流的手段,岁朝清供图便是其鲜明代表。它把正统绘画趣味之外的题材范围和风格样式拓展开来,将民间生活情趣与清雅文人气质融为一体,将民族文化扎根于深厚的大众文化。画家们从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中观照生命,实则亦在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于细微之处见天地灵气。
注释:
①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②梁丹雯,丹青贺岁——从“岁朝清供图”看文人画的审美选择[J].福建艺术,2014 (05).
参考文献:
[1]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易善炳.社会转型下的艺术[J].艺术探索,2016 (0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