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谈二人转演唱中咬字吐字与声腔声调的关系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4577
黄建成

  摘要:二人转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唱功”是二人转艺术感染观众的主要手段。艺人常讲:“千言万语,以唱当先。”在演唱中特别讲究按字行腔,字正腔圆,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字重腔轻,“字为主,腔为宾”,是戏曲艺术中对“咬字吐字”基本功的要求尤为突出的剧种之一,并且在二人转艺术表现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二人转;咬字吐字;声腔声调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152-01

  一、前言

  在一切声乐艺术中,音乐融化着语言,而语言又融化着音乐,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紧紧接合在一起。二人转音乐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唱功讲究,是我国曲艺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态,属于说唱艺术的一种,在二人转唱功中“咬吐字”成为二人转演唱技巧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功。

  二、二人转演唱中“咬字吐字”的重要性

  吐字清晰是一切声乐艺术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它同其他声乐演唱技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声乐艺术之可贵,就在于它能直接通过清晰美妙的语言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他易与听者的内在感情发生直接的交流。因此,“字”是唱功中的基础,在教学和学习中,只有注意气息、声音与语音的结合,才能发挥声乐艺术特殊的审美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达到感人的艺术效果。

  二人转表演中,演唱的咬字吐字技巧运用,反映出二人转“咬字吐字”的语言特色,从而使人们领略到二人转土乡土色的艺术风格,反映出东北方言的语言特色和黑土文化的时代特征。

  唱的最高境界是强调在字的咬、吐、走、收四方面发挥作用:(1)咬主要是在演唱时每个字有“咬上进”的感觉。要求咬的有力、干净、清楚、咬的有弹性,讲究字重腔轻。(2)吐,就是之掌握喷口功夫,使每个字有“吐得出”的效果。吐要有冲力,爆发力。吐字着力于唇、齿、舌三个部位。(3)走,是之掌握定位和运字功夫,使每个字游走起来的感觉意念,要有张开喉咙和咽壁定位的能力,口腔要开合迅速,要使韵母唱在气流上,以气托声,使声音伸、缩、强、弱地走动。(4)收,使指演唱的归韵功夫,使每个字收尾准确,到家。吐字指的是字腹到字尾过程中的口力,在传统唱法中,对咬字吐字的要求非常严格,讲究。无论是戏曲、曲艺、民歌都强调字音纯正,不轻飘,不倒字,口齿清晰。李青山老师说:“字不清,唱白扔”。又说:“吐字不清如同钝刀杀人”,可见咬字吐字之重要。

  二人转这个地方小戏全靠以唱词为主的语言来叙述故事,语言的基础是唱词,由一串串又组织的唱词,组成一句句有意义的话,而一句句有意义的话又由一个个字来承当。如何掌握好咬字吐字,而首先要求掌握字的正确读音。

  三、二人转演唱中咬字吐字与声腔声调的变化

  在演唱中不但要准确掌握音素的正确读音,还要特别注意“四声”。它不仅是用来区别词义,而且,由于声调的抑扬,能够增强语音的韵律感和音乐性,平仄交错,抑扬有致,以便于在谱曲与行腔中拖腔拉音。如果四声唱不准,就会出现倒字现象。“倒字”,就是指唱腔曲调的高低与字音的四声不吻合,也就是字的声调与腔的旋律没能够和谐统一。也就是说,既要准确地表现字的声调,还要使唱腔流畅,自然应该包括字的声调表现的准确程度。二人转中字的声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曲谱确定的,曲作者根据歌词的字调变化曲谱。如果处理不妥,自然在演唱中会影响词义。而演唱者如果了解了“四声”的高低升降变化,可以把字的语势表现得更加清楚,使字音更加清晰、准确,这样才能把二人转的地方风味唱得更加浓郁。

  因此,好的二人转演员都具有朗诵道白的基本功,这样才能使表演更加完整,以适应更多方面的表演要求。二人转这一地方戏曲剧种的声调基本遵循普通话“四声”的实际调值的发音。

  四、二人轉咬字吐字与声母、韵母、声调的关系

  在实际演唱中咬字吐字的过程是既要掌握字音的局部结构特点,又要掌握字音整体的运字行腔的方法。不同的字音有不同的结构成分,这样每个字的发音在口腔中的器官运动方式必然有所不同,只有掌握了字音结构的特点与规律,才能在歌唱时通过辨字审音准确完善地依字行腔,做到出字、引长、收声、归韵和谐适度,情真意切。

  所谓“依字行腔”,就是依照字音的结构去唱歌。字是腔的基础,也可以说“说”是“唱”的依据,二气转有一戏决说“字是骨头,睦是肉”,就表明字是腔的骨架,腔是字的肌肉。在字与腔的结合中,光有“骨头”,没有“肉”不行,那样就缺乏了歌唱性,成了“曲念曲”;而光有“肉”没有“骨头”也不行那样就成了音包字,指听声音吟转,却不知所唱所云,所以讲究“以字度腔”。实际上,依字行腔就是要达到“声中无字,字中有声”的艺术效果,是字的语音与腔的乐音有机的融合为一体,才可能圆满地完成依字行腔的创造。

  参考文献:

  [1]高茹.二人转唱功研究[D].长春:吉林戏曲学校,1982.

  [2]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

  [3]靳蕾,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二人转曲牌集成[J].艺术研究丛刊,1980 (1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