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公共文化;广府庙会;青年喜剧节;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7-0158-02
一、青年喜剧节与广府庙会融合的文化背景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传承传播广府文化,擦亮广府民俗文化特色活动品牌,传递社会正能量,增强广府文化凝聚力,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广州市越秀区从2011年起创办了广府庙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至廿一在北京路文化核心区举办,为期7天,分为活动区、展示区、美食区、灯会区、商贸区五大区域,内容包含了群众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旅游商贸文化等,每年举办三四十项主题文化活动200多场次。9年来,广府庙会先后培养了广府达人秀、慈善庙会、小巷庙会、水上庙会、地铁庙会、祠堂庙会、青年庙会、动漫庙会、空中庙会、青年喜剧节等多个活动品牌,影响力辐射到了广、佛、肇等地,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广东省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广府庙会之所以能从无到有,再到发展成为南方最具影响力的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活动品牌,在于她能不断的追求传统与创新结合,能根据时代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不断求变求新,同时带动新生力量的不断融入成长,以品牌带动品牌。广府庙会发展到第7届时,通过大数据研究发现,30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广府庙会关注人群的比例最大,2017广府庙会活动期间,35岁以下年轻人占参加活动人群比例高达63%.广府庙会主办方设想,能否在庙会期间专门针对年轻受众开发一个更时尚化、年轻化的公共文化品牌,一来可以丰富公共文化的服务内容,二来可以更好地服务青年群体,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因此,“青年喜剧节”作为广府庙会的子项目从第八届广府庙会开始诞生。体现了广府文化包容、开放、多元特质的青年戏剧节,打破了传统喜剧表演形式,结合广府庙会活动把快乐传递出去,让人耳目一新,结果大受青年人欢迎,迅速走红。
二、青年喜剧节与广府庙会融合的重要意义
青年喜剧节和广府庙会融合符合文旅融合创新的发展要求,主要解决了在文化艺术普及如何为市民、为游客双重服务的问题。从总体思路上来讲,要以全民艺术普及为中心,一方面探索公共文化如何为旅游助力;另一方面探索旅游如何推动公共文化,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服务,有可以融合的一面,同时也是相对独立的,青年喜剧节和广府庙会融合也要尊重这一文旅融合规律。
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还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导,旅游发展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运行还不够了解,需求还不够迫切。此时则需要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主动对接、勇于创新、寻求路径。所以说,文旅融合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从实践中找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基于这一点,青年喜剧节与广府庙会如何融合呢?一是加强场景化、生活化、故事化的融合。也就是说,要把艺术普及活动本身做成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比如将喜剧节目展示场景化,把节目安排在广府庙会景区或本地标志性历史建筑、风情街、遗址遗迹等,还原到一条街道、一个小区、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有故事、有场景、有生活,当地居民爱看,游客也爱看。二是加强需求的融合。抓住广府庙会青年人占主体的特点,打造样式新颖、类型多样的青年喜剧节有助于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其中,推动广府文化的传播。如默剧作为新生的一种喜剧形式,这种形式戏糅合喜剧、传统默剧、小丑戏以及口技新颖独特的表演形式受到很多大学生的喜欢。又如即兴喜剧也是一种群众参与性比较高的新型喜剧表演形式,它打破了很多人对传统喜剧的认识,大家能够参与能够自己做导演,自演自导的这种模式受到许多的年輕朋友喜欢。
目前,广府庙会青年喜剧节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受众年轻化明显,据数据显示青年喜剧节70%的观众均在40岁以下,这与最初的策划定位高度吻合。
三、青年喜剧节与广府庙会融合的实践探索
(一)加强场景、内A融合,促进服务内容和形式创新
广府庙会秉承“广府统领,兼容并蓄;传统风采,现代气息”的理念,以传承创新的姿态促成广府庙会青年喜剧节的诞生。青年喜剧节借助广府庙会的平台和品牌效应,打破传统剧场空间限制,将喜剧节目展示场景化,把展示点选择在人气汇聚的开放公共空间,在公共空间进行喜剧艺术表演。节目将以街头表演的形式、轻快简短的节奏进行,市民朋友可真正体验“笑在广州,行到边笑到边”。
例如,第一届广府庙会青年喜剧节表演点以纵向与横向交错分布在城隍庙主会场周围,围绕广府庙会主会场开展活动;如第二届广府庙会青年喜剧节结合2019广府庙会的“新成员”分会场东山市集,根植于新河浦(老东山)旅游文化街区独一无二的建筑风貌与人文环境,整个新河浦(老东山)片区作为广府庙会的分会场,将街头喜剧表演与市集结合,给市民带来别开生面的艺术商业体验。广府庙会内涵的多元化也造就了喜剧节的丰富多彩,主办方汇集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喜剧表演如:默剧、音乐剧、即兴喜剧等,满足了受众需求的多样化。每届广府庙会的青年喜剧节在7天演出达到35场,每场单次观众人数达到500人以上,参与的团队从寥寥数支发展到后期的十几支以上,丰富多样的戏剧样式让市民真正零距离接触喜剧,感受到了喜剧的魅力。此外,主办方还紧扣广府庙会的广府文化内涵,立足地方特色,充分为本土的团队提供了展示机会,邀请了广州子不语、香蕉脱口秀、游乐园、青林剧社、爆肚即兴团队等,保留粤语方言,将广府文化、岭南特色素材逛花街融入喜剧作品,促进了广府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二)加强品牌融合,形成强大的宣传影响力
为加强公共文化与广府庙会的品牌融合,推动广府庙会的优质原创剧目走进庙会,2019年青年喜剧节在庙会惠民剧场演出加入了大湾区文化元素,引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深圳“09剧场”将走进广州,上演《军哥剧说之剧说爱情》。《军哥剧说加是由深圳本土明星团队打造的戏剧主题晚会,是一种国内首创的演出形式,因其主题鲜明、形式创新、风格独特。表演由主持大‘军哥”以脱口秀的方式串联,其中不乏突破套路、有笑有泪的“深派小品”。团长邸叙然为著名戏剧编剧、导演,为中国田汉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作品获中国田汉戏剧奖、中国戏剧奖小品小戏奖等,央视多次录制并播放其专场,创作《军哥剧说》系列戏剧主题晚会,被中国戏剧家协会誉为“接地气、正能量”的楷模和象征,文化部授予“全国艺德标兵”称号,《军哥剧说》为庙会惠民剧场演出了一场,单场人次达到3000人。
此外,每年的广府庙会青年喜剧节主办方都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团队参与,有许多团队都会在每年乌镇举行的乌镇戏剧节,团队之间相互传播力量非常大,对于锻造青年喜剧节的品牌影响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效加强了广府庙会品牌在全国各地的推广。
(三)借助广府庙会平台,促进公共文化与专业院团的融合
广府庙会按照“开门办庙会”倡导多方参与的原则,得到了源源不断的社會资金、资源的支持,这是广府庙会永葆活力,常办常新的一个重要因素。青年喜剧节作为广府庙会的子项目,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引进专业院团的加盟,为青年喜剧节,为广府庙会发展助力。
从首届开始,青年喜剧节按照广府庙会“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的理念,荟萃南北笑林高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团队,如北京拿大顶默剧团,42即兴戏剧团、香港爆笑馆、浙江的乌镇剧社的相声团队、80年代剧团等等。参与的团队都在戏喜剧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北京拿大顶团队曾应邀参加第三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是国内第一个应邀参加曹禺戏剧节的默剧剧团,其带来的默剧《没有才华的我》以及《PAPAPA》的主演王梓曾获得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小镇奖的“最佳个人表现奖”,北京42即兴戏剧团是美国重量级即兴鼻祖the second city中国战略合作伙伴;同时还有香港爆笑馆,此团队是香港著名栋笃笑表演团体,曾到香港,内地,澳门,吉隆坡,墨尔本等地表演,致力推廣栋笃笑文化。
在本土专业院团的合作方面,青年喜剧节积极与广州市话剧团合作,邀请话剧团培训部部长姜迪武作为第一届广府庙会青年喜剧节的策划人之一,带来了大量专业优质的团队及作品。
其中,广州大学生戏剧获金奖作品《群猴》该作品为2018年大学生戏剧节的金奖作品,诙谐搞笑的剧情以及演员的精湛演出实在让广大市民大饱眼福。又如著名的赖声川导演《暗恋桃花源》节选胡经典片段让市民随处随地都能接触到经典之作。法国现代舞爵士舞大师黄则玄老师的肢体剧《范进中举》,演员将肢体运用到极致将以这种方式传递快乐传递正能量,这也让市民体会到了艺术魅力。专业的团队以及专业的演员的加入,使青年喜剧节更加生机勃勃,大市民也是大饱眼福、耳目一新。青年喜剧节在策划上不仅着重公益惠民演出,同时还开展喜剧小课堂,邀请了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表演系副教授吴熙在联合书店与广大戏剧爱好者共同交流,带领大家进行戏剧课堂互动、指定内容即兴表演,并提出戏剧表演指导,共同碰撞出创作的火花,本次讲座参与的人数达到200多人,不仅得到了业内人的好评,许多群众也积极参与讲堂中,社会效应良好。可以说,有了专业院团的加盟,无论从内容的精彩度、专业水准的提升,还是青年喜剧节、广府庙会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强,都是非常成功的探索。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青年喜剧节的诞生是广府庙会在十年传承坚守和创新的产物,它与广府庙会共同成长,相互促进。广府庙会对于进一步探索大型节庆活动与公共文化的融合具有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幼霞.传统节庆在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中的运用——以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为例[J].歌海,2018(06).
[2]陈扬.广府庙会.在创新中坚守[M].南方都市报,2016-02-29.
作者简介:唐胤莹(1983-),女,湖南衡阳人,大学本科,群众文化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舞蹈编导。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