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张大千的荷花图浅论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0186
摘要:张大千是我国久负盛名的国画大家,其功力之强、造诣之高可谓鲜有出其右者。同时他还是有名的“多面手”,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擅,工笔、写意、泼墨无所不精。在其浩瀚的画作里,荷花题材的画作无论技艺之精、气韵之活还是数量之众都是首屈一指的,独见大千先生对荷花之钟爱。本文选取其《荷塘野趣》《水殿暗香》《台风后荷花》三幅作品对大千先生一生风格演变、艺术气韵及其影响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张大千;荷花;国画

  中图分类号:K825.72;A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7-0153-01

  一、前言

  张大千(1899-1983年)无疑是我们最为熟知的20世纪中国画大家之一了,他的作品功力深厚而又充满了现代气息,在艺术造诣和艺术市场的双重选择下,张大千可谓独占鳌头,而且在如今亦然创造着拍卖市场的记录。

  在大千先生难以计数的作品中,无疑最钟爱荷花,终其一生描绘的荷花图,工笔、浅洚、写意、泼墨无所不包,从数尺大幅到扇面小品,无不充斥着端庄与大气,其造诣甚至可以位列山水、花鸟、人物之上。他笔下的荷花从石涛、八大的笔意之中独创出大异于传统的图样,有高亢豪发的水墨荷,沉稳含蓄的浅洚荷,高贵华美的工笔荷,都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下面以大千先生的三幅代表性的巨幅荷花为例,来论述这位艺术家在一生的绘画道路上,变革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二、《荷塘野趣》的具象手法

  此幅创作于1947年,是张大千早期荷花作品的代表,描绘手法是具象的,描绘了荷塘中的生机勃勃和他心中对荷花高洁的赞赏。

  整幅画78×154cm,四幅通屏,笔法清秀健硕,画面一股清气。画中荷叶或张或卷,浓淡交映,错落自然,这比八大山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千荷”多含羞于叶后,在大面积的张扬下留有一点含蓄,在画面左方却有一朵白荷亭亭玉立,淡墨勾勒,浓墨点尖,这是对“石涛荷”的传承。

  构图疏密均衡,墨叶子呈下弧线走势包裹着画面上边缘,留出的空白自左下向上方流动,占据了画面三分之一,这正是画面的透气之处,是水?是雾?引起了我们无限遐想,在满目的荷塘中也使得我们的目光得以休憩,致使画面得以“活”。水墨画的空间感需要在黑与白的对比和墨的浓淡、干湿上做文章,留白,是中国画营造空间感以及画面形式感的必要手法。没有留白或者不会留白,中国画便失去了它的意境。这一点,大千先生一生都没有忘记。

  三、《水殿暗香》的画面构成感

  此手卷作于1962年,正值大千患眼疾,画风由细密转向粗放,具象转向意象之时。

  该卷45×676cm,画面低矮而狭长。1961年大千曾作如同壁画一般的雄浑壮阔的《墨荷六连屏》(360×800cm),深厚的功力使大千能够驾驭广大而繁密的画面,而对于手卷更是信笔而来。此画笔力雄健,用墨强烈,气魄宏大。

  这幅荷花图的革命性标志在于半抽象性,花、茎、叶此时作为点、线、面的形态。借助高度的限制,荷叶在上下边缘破出,形成相互辉映的浓淡块面,茎在左右摇曳交织构成灵动的线条,被切割的花瓣点缀其间。构图左密右疏,铺天盖地,信笔横扫,或干或湿一齐刷下来,留白不再是明显的空白,而是随着画面跌宕起伏而绵延若存。倘若退后数米远,谁还能看到荷塘野趣呢?不过是点线面、黑白灰浑然一体的交响罢了!

  四、《台风后荷花》的抽象性

  张大千于60年代眼疾之后发展出大泼墨法,1963年加入泼彩后画技再次登上高峰。泼墨泼彩首先应用于山水,石青、石绿、朱砂、赭石和浓重的墨色大胆的泼洒、碰撞,极为瑰丽壮观。《爱痕湖》《瑞士雪山》都是大千先生探索国画中色彩的感受与运用过程中出现的佳作,后来逐渐将此法应用于荷花之上。

  此画成于1979年,正值画家视觉康复、泼彩画得心应手之时,尺寸约四尺。此时的荷花图往往以泼为主,几近抽象,线条勾勒精致的荷花点缀在空白处形成虚实反差,凸顯出众的绘画语言——只见占据画面三分之二的浓墨之上分层拨下重石绿,从右向左呈现压倒之势。黑色绿色交叠,右边的大块绿色又作斑驳的肌理,极富流动感。花茎似几杆墨线纵横其间稳定画面结构。左上角和下方绵延的留白中成就此画的中心点:几瓣零落的花用红色勾在左方,最右边石绿中一朵花苞若隐若现,花瓣周围都晕染着淡花青,远近层次凸显,虚实相生,主次分明。画幅下方画家又以浓墨勾出待放的荷叶与水草,在大面积的色墨间跳跃,使画面增加了运动感。

  在我们感受着鲜绿色、墨黑色间的震荡和淡红与重绿的对比中,一幅台风过后,荷塘仄歪,花叶倾倒的场面映入眼帘。

  大千先生的泼墨泼彩作品中,色彩被完全解放了,传统中国画的“随类赋彩”如今成了以色为主体,形状已经变为末端,这无疑将中国绘画向前推了一大步,同时,真正的把客观物像概括成心中之象,走向抽象的国际潮流。

  在大千一生的艺术创作之中,实现了由客观到主观的变化,由具象到抽象的发展,然而这种变化不是颠覆,而是继承和发展。他变革了语言形式,变革了色彩效果,却保留了文人画本元,即笔墨,意境,即留白,言志,即情怀。

  张大千先生用他的艺术实践告诉了我们,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最应该守住的是什么。

  作者简介:刘安东(1996-),男,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美术学专业,研究方向:油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