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祈福谐音在文化产品中的运用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0491
唐婉

  摘要:目的:由汉语言文字发展而成的祈福谙音作为中华民俗文化的分支,可以助推现代设计的发展。方法:对谐音的历史内涵、在吉祥图案上的表现手法以及创意设计进行研究。结果:祈福谐音被大众口头相传,其吉祥寓意可以为现代文化产品的设计创造出极大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结论:设计师应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合理的创意吉祥图案,与文化产品做到巧妙结合。

  关键词:谐音;祈福;民俗文化;文化产品

  中图分类号:H13;K8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4-0033-01

  一、前言

  从故宫IP的火爆到国产品牌李宁登上纽约时装周掀起热潮,“文化热”已显示出势不可挡的流行趋势。在老品牌的年轻化的演变中,众品牌将传统文化创意设计,创造出更多时尚且高级的国潮。祈福谐音是劳动人民孕育的民俗文化,将汉字的语意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极多的带有中华民族印记的特有的语言文化。对于祈福谐音吉祥图案的挖掘与创意,可以在保留传统文化寓意的同时,更好融入现代设计的理念,使文化产品更富时代感与和民族性。

  二、祈福谐音的历史与内涵

  1.谐音的来由。谐音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的语言崇拜和巫术祝语上。人们把语言当作崇拜对象,认为其能够给人类带来幸福或灾难。同时,祈福谐音暗合“同声相应”的巫术祝语,事物名称或其形象特点,只要相同或相似就具有互谐的关系,就能发生相互的作用与影响。这就是祈福谐音的产生来源,表达了人们对吉样的祈愿。谐音的产生,除了其民俗文化的来源,还需要汉语的特点作为基础。谐音在世界上被广泛使用,但是在汉语中最为普遍,其原因就是汉语的音节少,同音字多。就如fu(第二声)这个音来说,就有99个不同的字。所以人们就以同音字相谐,使两个不同意义的字产生联系。这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2.谐音的发展和流变。谐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早前,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所运用,韵文中大量谐音手法的应用为这种题材增添了更多的含蓄美,正是符合中国人含蓄委婉的性情。此后,谐音成了民俗文化中的一部分,祈福谐音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广泛使用。例如过年门窗上把“福”字倒着贴寓意“福到了”,结婚的时候准备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谐音发展到自媒体时代的今天,愈发呈现出内容丰富性和形式多样性的状态,成为一种有趣的娱乐现象。在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因钞票墙的镜头产生了“面币思过写之一谐音梗,引起网友的热议。

  三、祈福谐音在传统图案上的表现手法

  汉语谐音向吉祥图案转变的方式称为形声象征,这是一种纯粹的谐音象征,把语音相谐的两个事物加以联系,达到意义上的象征。蝙蝠自古以来被认为是福的象征,以此产生了诸勿广福在眼前,%许多的吉祥用语,这些用语在传统图案上就是用蝙蝠的形象来代替。

  谐音的图形转化不是纯粹元素的拼凑,在将吉祥图案与其载体以及所要表现的产品特色相结合时,需要设计者能够将原始的图案现代化设计,进行组合重构,充分融入现代审美的视觉模式中。

  四、祈福圖案的文化创意设计

  作为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吉祥图案的使用在文化热盛行的现在,愈是呈现出势不可挡的创新创意劲头。祈福图案的文化创意设计,是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创意不是对传统图案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设计者的灵感和想象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提升。

  近些年,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策因素的作用下,文化产品成为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上,以故宫博物馆文创品最为典型。以故宫笔记本系列为例,就有“金玉满堂”、“福寿双全”、百福具臻”的主题。每一主题的笔记本封面的设计,都有一个故宫故事作为依托,百福具臻”笔记本的图案设计灵感源自清代粉彩绿地描金红蝠纹三孔葫芦。葫芦谐音“福禄,,此瓶的造型与图案寓有“子孙万代”、幸福万年”之意。笔记本的设计提取了葫芦和葫芦花的图案,设计师运用平面空间基本元素点、线、面的设计原理,经归纳重组后以葫芦作为主要元素,葫芦花点缀其间,有序的线条相连,整体清新淡雅又富有趣味,不同于原有瓶的厚重的色调。虽以古代寓意的图案作为笔记本的主题,却丝毫没有俗气之味,故宫笔记本一经推出,深受学生群体的喜爱。

  谐音的吉祥寓意作为造物思想的一部分,创造出了很多民族特有的图案。祈福谐音的吉祥图案设计为当代的文化产品设计提供了非常好的视点,其图形的重新关联与转换可以形成全新的视觉演绎,但最重要的是在图案设计应用的同时完好的体现出品牌自身的文化调性。以市场和政策为手段,品牌产品为载体,输出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少良.“谐音祈福”的民俗文化探源[J].重庆社会科学,2017(06).

  [2]何清俊.直觉体悟与生存理想:汉语谐音文化对中国传统图案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1(011).

  [3]段发华,王聪华,宋维亮.谐音吉祥图案的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4]李晓萌.汉语谐音现象探析[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