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的客观再现和主观阐述与艺术的诞生和发展相伴随,主张客观再现论者和主张主观阐述论者,观点迥异,亦有不同的创作实践。但在艺术创作中,客观再现和主观阐述不是泾渭分明地截然分开的,而是相对的,相辅相成的。主观阐述和客观再现的形态也是多样性的,艺术创造的要义是对主体和客观的整体建构,即对内在情感和外在世界的整体把握。
关键词:客观再现;主观阐述;分野;对立统一;形态;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1-0009-01
藝术“主观阐述”与艺术“客观再现”作为一对美学概念,它与艺术的诞生和发展相伴随。它也是专家学者讨论的经久不衰的话题。这里不揣浅陋,就客观再现与主观阐述之艺术分野,及其相互关系和形态进行一些探讨。
一、客观再现和主观阐述之艺术分野
所谓客观再现的艺术,是指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形象或社会生活进行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这类作品平易近人,如实摹写,生动细腻,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一般容易为观众所欣赏和接受。主观阐述的艺术,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主观阐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主观阐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则偏重于主观阐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表达“精神的现实”。这类作品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强调主观阐述自我感受及个人主观情感。
艺术史上,主张客观再现论者和主张主观阐述论者,观点迥异,亦有不同的创作实践。艺术客观再现论的哲学基础是坚持客观存在为第一性,把客观存在的自然社会现象当作艺术创造的本源,艺术作品应该像镜子一样客观地反映生活,艺术家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从现实出发,追求艺术的客观性,客观再现客观世界。因此,衡量和判定艺术品的标准就要看艺术作品是否能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
艺术主观阐述论认为,艺术完全是一种情感问题,主观阐述即是内心情感的外部呈现。艺术主观阐述应当是一种强烈感情的奔涌找到的艺术形式,真正优秀的艺术主观阐述必须有独特的感受和独创的手法。主观阐述性的作品从外貌看和生活真实拉开了距离,但它却是包含感情拥抱生活的产物,是来自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的。
客观再现和主观阐述之艺术分野,是伴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和艺术活动的开展而展开。可以说,艺术的发展是一种认知和理念的发展。人类对艺术的认知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形成的。这个认知过程是一个从简单、表面、现象到复杂、内在、本质的认识过程,艺术也因此走过了由客观再现到主观阐述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早期人类对艺术形象的认知与主观阐述处于直觉意识层面,绘画和雕塑等追求“形似”,并不断发展对客观对象的描幕和复制能力,于是出现了服务于绘画雕塑的透视学、人体解剖学和与之相适应的审美观理念。西方的古典文艺理论,侧重艺术客观再现客观世界的“摹仿说”一直占居着主导地位。以至亚里士多德以摹仿说为核心旨意构建的《诗学》,在欧洲独领风骚逾千年。但艺术毕竟是人的审美实践的产物,艺术的创造与主体的审美经验和心理活动密不可分。随着社会和文化发.展,越发认识到艺术创作原本是人类精神活动,于是开始重视对艺术创作中的主观因素的研究。绘画也由写实到写意、具象到抽象、从反映物质世界到展示精神世界,艺术也从客观再现发展到主观阐述。
二、客观再现和主观阐述之相辅相成
艺术的主观阐述和客观再现是相对的。主观阐述和客观再现不是泾渭分明地截然分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任何客观再现都不可能完全复制客观事物,不同的艺术家复制同一事物,必然会在复制过程中打上主观烙印,即便是摄影艺术,摄取同一景色,摄影家所选取的器材、角度、光线、取景、构图都会主观阐述出主观上的差异,都会不自觉地主观阐述自己眼中的世界,对客观事物或多或少带有某种意义上的主观阐述,做不到纯客观地复制现实事物。任何客观再现都包含着艺术家的主观能动作用,体现着他的目的和本质力量。同样,也没有不包含任何客观再现因素的主观阐述,神似”离不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炼。任何主观阐述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客观现实、单靠凭空想象,再高明的虚构和想象力,也离不开最初的客观再现与模仿。再离奇怪异的鬼怪神佛,本质上也不过是由现实中事物变化而来,从中都能找到客观再现的痕迹和真实的影子。
三、主观阐述客观再现之多种形态
主观阐述和客观再现的形态是多样性的。由于艺术家生活经历、主观意识与所处环境的差异,对社会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的理念和心态有别,所以创造出的审美意象的内在结构不同。主观阐述在主观与客观、心境与物象、情感与理性的配置上不是平衡的、均等的,显现出个体的特点和差异。
有学者把这种主观阐述和客观再现形态的差异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一是客观再现型,客重于主,心轻于物,情寓于理。二是主观阐述型,主重于客,心胜于物,理化为情。三是均衡型也非绝对的,主客相当,心物对等,情理持平。由于主观阐述和客观再现之间结合有多种不同量的配合,所以,艺术作品的风貌呈现出多样性,主观阐述和客观再现的形态也有多种形态。但无论何种类型,都不是单纯的客观再现或主观阐述,而是客观再现与主观阐述的对立统一。这一观点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主观阐述和客观再现形态的多样性,能帮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主观阐述和客观再现的关系。
在艺术史上,我们看到许多写实佳作,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拾麦穗的女人》,生动真切地刻画出农民劳动和生活状况;法国画家米勒亦是采用写实客观再现的手法描绘了一个操劳积虑的老人,其中饱含着他对母亲满腔的热诚和爱。这些运用写实主义反映出的现实画面,极力呈现事物的真实表象,透露出艺术家独特的视角,传递出艺术家内心的情感,令人心灵震撼。同样,我们还能看到许多写意珍品,如中国古代文人画,画面景物可以非常平凡简单,可以忽略许多细节,甚至不需要如何真实于客观事物本身的色彩和线条,但意兴情趣却浓厚,重在传达情感、力量、气势等内心感受,自然景物不过是通过笔墨借以表达的主观心意灵气。他们使物象带上了更强烈的感情色彩,使之和具象真实拉开距离,在精神的层面汇聚凝结,给人以强烈的精神呼唤。无论客观再现与主观阐述,都要依据艺术创作主题的需要,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时代精神,合乎艺术的发展规律,恰当的传达作品的创作主旨。
参考文献:
[1]宋一苇.主观阐述与客观再现:两元论立场中的艺术观念[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01).
[2]颐永芝.艺术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3]凌继尧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沈琪.罗丹艺术论[MJ.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