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自我价值实现为最高的需求。
关键词:需求;导向;服务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191-01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谈到文化部分时,特别强调:文化的重要核心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简单地说,就是广大民众对于文化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越来越旺盛。作为基层的文化馆,承担着地区群众文化辅导的任务,那么新的时期,该如何做到转型,如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满足群众旺盛的的文化需求呢。
二、应对变化,转变方向
当前,互联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一个数字化的阶段,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需求有了新的层次和高度,春晚节目不再是唯一的年度娱乐大戏,小品不再觉得搞笑,手机上唱歌,平台上直播成为了寻常百姓的娱乐工具,举办个人演唱会,自媒体上直播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因此,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浪潮向我们涌来,文化需求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广场舞,个人绘画展,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到艺术沙龙,个人作品研讨会,广大群众不再是欣赏,而成为了文化活动的主体,已由欣赏上升到了参与和鉴赏,由被动上升到了创作和创新,由单方面的服从转为今天的主动需求,由客体成为文化活动的主体,在这一需求转变的情况下,文化馆就需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随应形势的需要,以满足社会各个阶层文化需求为前提,转变理念,调整方向,尽职所能,做出自己的努力。
三、细分需求层次,满足差异诉求
以作者居住的辽宁省东港市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人口60多万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60%,境内有满,蒙,朝鲜,锡伯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面对这样一个结构的县级市,群众在文化方面的需求跟周边地区县市大体相同。城镇常驻居民二十万人,文化娱乐主要以广场舞,绘画,书法,舞蹈,演唱,弹奏等为主,以个体性参与与共性参与并存,而乡镇农民,则倾向于广场舞,表演,说唱等,以共性参与为主。
从活动内容看,农民更需要那种短快,易于接受的文艺形式,倾向于那种传统的文化,例如:小戏,小品,小快板,评书等。城市居民,喜欢那种高雅的、长效、持续的文化活动,例如:京剧演唱,绘画创作,雕刻,书法创作,太极武术,演唱等,特别是那种群团式,更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针对以上的情况,这就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应对城乡不同的文化需求,建立不同的需求体系来满足群众的需要更为科学。
四、建立基地,让城镇居民有依托
文化馆作为文化活动的主体,主要负责培训,指导,引领文化方向的作用,要满足城镇居民对文化的需求,建立自己的示范基地,实现培训,教学,指导,演出,展览等一体化服务,让文化馆成为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东港市文化馆为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需求,创办了老年大学和东港合唱团等馆办艺术团体。老年大学针对城镇中老年有艺术爱好的人,开设的科目有器乐,舞蹈,美术,书法,演唱等十几个科目,每班人数达百人以上,所有的班都周周开课,人数爆满,学员学习的劲头很高,满足了城镇中老年人对文化的需求。与此同时,馆里还成立了东港市合唱团,东港市晨光书法班,文学创作班,老年诗词楹联班等各种馆办团体,定期开展活动。特别是东港市合唱团,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品牌。
五、成立活动站点,把触脚伸到最基层
建立社区文化活动站点,也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好办法。社区利用自己的设施,建立文化活动站,选拔有能力,愿意从事文化活动的人来负责文化活动的开展。
从2010年开始,东港市文化馆就在全市20多个社区中建立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站,每个站点由社区选派区内文艺骨千担任负责人。文化馆对全市三十多个辅导站点进行了业务分工,实行包干制,每周都有辅导千部下到活动站,定期进行辅导,实行周巡回制。
社区的文化活动站每逢节假日基本都有文化活动,群众的参与性很高。有的社区,还成立了业余舞蹈队和合唱团,常年开展活动,受到社区群众的欢迎。培训骨干,让文化有人来干,成立各类演出队伍,让全民参与进来,建立活动基点,连成点面,形成上下连动的局面,还与社区内的企业联姻,搭桥与商家合作,赞助,冠名,让社团有经济来源,文化馆帮社区出点子,谋策略,出活动方案。
六、建立三级服务网络,让农民乐起来
建立三级服务网络,就是以县级文化馆为依托,以乡镇文化中心和村级文化室为主体的服务体系。乡镇农民,对于文化有独到的需求,农闲时节,婚丧嫁娶,节假日和劳动之余,他们才有机会参与文化活动。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变等为送,方便,简洁,易于更会受到欢迎。乡镇文化中心,村级文化室是农民汇聚的场所,发挥它们的作用至关重要。多年来,东港市文化馆的作法就是每年对基层文艺骨千实行分片包干式的培训。通过培养基点,让基,点带动面。全市的十五个乡镇镇镇有舞蹈队,甚至有的乡镇还成立了文艺协会,业余演出团体,常年开展活动。
其次,就是利用好村级文化室开展文化活动。民间的文化骨干有了自己的本事,但是用武之地也要解决。馆里联合市局,制定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室考核方案,每个村的文化室都有专人负责,常年开门,定期举办活动,让村级文化室不再锁头把门,对于乡镇优秀的文艺骨干进行奖励,带出去参观学习,传授经验,这样,就能带动一个地方,让农民直正地乐起来。
七、以活动为载体,满足大众的需求
中化民族是个崇尚传统的国家,充分地利用好这些传统的节日是很好的活动形式,特别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假日文化”、社区文化”等系列文化活动,更能促进文化的发展。以东港市为例,年均开展活动20余次。每年一度的新春系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秧歌表演、美术作品展览、灯谜悬猜、少儿画展等,参与群众达10余万人,是年度文化活动的重头戏。艺术节期间活跃在城乡各地秧歌队伍都达200余支,参与人数1万余人,观众可达20余万人次,形成了城乡一体、上下互动的局面。同时,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活动内容、方式不断创新,也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好方式,经常性组织开展“纳凉晚会”、排舞比赛、书法、绘画展览和读书竞赛等活动。该市自创的农村文艺调演和社区文艺调演活动坚持了二十年,已形成制度化、常态化,每两年举办一次,演出的文艺节目全部為本土原创,节目质量上乘,多次选调优秀节目代表丹东参加省以上农民艺术节演出,多次受到文化部门的赞誉。还有自创的东港海鲜节,草莓节等等都推出了不同的文化活动,“原创音乐”“中秋情”民族器乐演奏会“海鲜文化节摄影暨现代民间绘画展览”等,通过不同的方式让文化娱乐化,已形成常态。雅俗共赏,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在文化中得到快乐和教化,让正能量得到传播,满足群众的文化的需求,永远是文化馆的第一职责。
八、满足个体和共同的需求,让文化植根大众之心互联网的时代,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个体对于文化的追求愈来高雅和个性,追求个性化的目标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无论是乡间还是城镇,文化的形式与诉求都发生了改变。举办个人演唱会,个人绘画展出,各种流派画展等艺术活动逐渐增多。邀请国家及省市名家来举办讲座,开办学习班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一个方式,派出学习,邀请演出,专业扶持,重点培养也是提高个体和文化团体整体素质的好方法。通过开办各类学习班,举办个人作品研讨会,培养一批文艺人才,让这些突出的文艺人才在当地带动了一批人。
实行点面结合,个体诉求与大众需求一体化,满足不同层面,这样,点面结合,纵横交错上下连动,极大地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实现了新时期文化馆的完美转型。
参考文献:
[1]亚伯拉罕.马斯洛.人类激励理论[M],194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