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纪念类设施的建设,是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广义上的纪念设施涉及到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纪念园、烈士陵园纪念碑、遗址遗迹等。保护管理好并利用好烈士纪念设施,更是对历史及后人负责。
关键词:纪念设施;原则;意义
中图分类号:D647;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134-01
一、纪念设施保护利用的原则
长期以来由于保护不够重视,导致一些英烈纪念设施无人管护,或已破损,为此,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到真正从“根”上保护纪念设施,最终达到合理的利用。
(一)保护原始性、真实性的原则
要利用好纪念设施,前提是保护,遵循“全面保护、重点展示”的原则,以不破坏纪念设施为前提,结合多渠道,体现抗战遗存的特殊历史价值,以满足参观、纪念、教育等功能。
许多纪念设施虽然受到了保护、修缮,并进行相关法律保障,但是简单粗暴的保护方式,却严重损伤了设施建筑原风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和《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中都提出“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为纪念设施的保护提供了借鉴。因此,在纪念设施的保护研究中,首先需要探究作为纪念事件、激发爱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的纪念设施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这所指代的完整和真实,不仅包括设施本体的原始形式和建构原始结构,还包括能从设施反映体现出来的历史环境,以及设施所承载的原有历史信息的真实,才能使纪念设施具有直接延续人物特征与反映当时历史特色。但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损坏纪念设施、污染纪念设施的现象。参观旅游之地垃圾满天飞、环境污染严重,烈士墓碑前存在“瘫式躺”的现象,及其在纪念设施上乱涂乱画等现象,屡禁不止。
(二)“分层分级”的原则
分级保护,将责任具体化。也就是说把管理责任具体到单位和人员,签署安全管理责任书。以天津地区为例,纪念设施分布较广,并且战争遗存数量众多,在保护中除了挂牌保护标示外,将纪念设施具体到单位,以单位责任制划分制度,确保纪念设施保护落到实处。各个单位应该制定针对不同纪念设施在保保护的轻重缓急和侧重点各异,重要程度也各不相同,采用相同的标准既不现实也不必要,为了集中力量去保护最重要的抗战遗存,可按照其历史价值、保存现状和不同的保护要求划分为几个级别,按照不同的保护级别,采取有差别的保护力度和保护措施。
纪念设施的保护是为了达到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为目的,充分发挥纪念设施引申出来的印证历史、缅怀英烈、教育人民、警示后人的作用。因此,面对纪念设施保护“参差不齐”的现状责任缺失的现象,必须做到分级分层保护。
(三)保护与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纪念设施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唯一的。对纪念设施的保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看待。
以平津战役纪念馆馆内“牺牲烈士名录墙”为例。据《平津战役人民解放军损失统计表》记载,在平津战役64天的激烈交战中,我军共有7030名官兵英勇牺牲。开馆之初,仅有6639名烈士的英名镌刻在平津馆的英烈墙上。从1997年开馆到2019年8月底,经过19次补刻,现在墙上的烈士人数已经增加到6828位。就近两年,接待来馆的烈士亲属次数达到300多次。但是在烈士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开馆之际,平津馆英烈墙两侧墙体由分布平均的58块红铜板组成,经过20年的发展,英烈墙墙体上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原有名字脱落、铜板体翘起、颜色蜕变、英烈墙上存在错别字现象、原有英烈墙预留烈士补刻的空间较少等等诸多原因,已经不能满足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形式发展的需要、烈属要求,观众要求、安慰牺牲的英烈們,并且将英烈墙提升改造作为平津馆基本陈列改陈的一部分,于是平津馆在2016年2月底-9月中旬历时近8个月,完成了“牺牲烈士名录墙”提升改造。提升改造后的改造后的墙体为汉白玉石材。增加墙面从长8.7米*宽1.4米到长9米*宽1.5米,墙体共计使用34块汉白玉石材。墙面英烈名字为金色楷体书写。新的英烈墙完工后,收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因此,要做到“人人尽责、尊重历史、做个文明人”,就必须不断健全法律制度,督促纪念设施的管理单位,要担负起已有的责任,建立标示,对人们群众进行引导。
二、纪念设施保护利用的意义
(一)尊重历史真实,传递正能量
纪念设施的存在,是对人物与事件的真是记载与反应,承载着历史发展的轨迹。这些纪念设施永远都是感动和教育的最好题材,是激励中华儿女继续前行奋进的动力源泉,它呈现出来的意义能推动人们从心里敬畏历史,去不自觉的践行爱国主义,传递社会正能量。
(二)巩固民族团结,传承民族精神
保护管理好烈士纪念设施,是对历史及后人负责。纪念设施是“固化”的党史和革命史,是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凝聚着深刻的内涵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些纪念设施的建设和存在,见证着历史,传承着红色基因,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可歌可泣的生动教材。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