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入云龙公孙胜是《水浒传》中的一大人物,虽然他在梁山中的排名靠前,但总体而言,笔墨相对较少。不过,他在整部小说中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推动故事中的神话色彩。因此,本文对这一人物展开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公孙胜;水浒传;神话
中图分类号:1207.412;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007-01
一、出场之析
公孙胜的出场,是在晁盖与吴用、刘唐三阮谋划夺取生辰纲之时,从原文故事的叙述来看,公孙胜与晁盖六人起初并不相识,也无人请他来参与夺取生辰纲,而是他自己前来找晁盖商谈夺取生辰纲之事。
公孙胜的登场,在书中第十五回,章回标题叫《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关于“七星聚义”,书中第十四回晁盖对吴用说过这样的话:他来的意,正应我一梦。我昨夜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我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
从北斗七星来看,此时晁盖加上吴用、刘唐、三阮,才六人,明显还缺一人,公孙胜出场,正是弥补了第七个人。并且,公孙胜的到来,还为晁盖等夺取生辰纲提供了一大有利的条件,即押送生,辰纲的队伍,必然会走黄泥冈,这样一来,就降低了晁盖等人打劫生辰纲的成本。
从出场来看,书中对于公孙胜的笔墨描写,并不算多,不像刘唐、三阮那样有较长的故事铺垫,而是晁盖等人在准备谋事之时,突然加入。作者此举无疑是进行书中的前后文呼应,早在整个故事的第一回中,就有洪太尉放出一百零八魔星的故事,无疑,一百零八魔星,正是指日后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公孙胜的出场,正应了“七星聚义”,从前后文呼应来看,如果不是为了承接第一回,完全可以用“七人聚义”,而不是“七星聚义”。很明显,智取生辰纲是整个《水浒传》故事中的一个重要故事,为之后的梁山好汉大聚义埋下了一个重要的伏笔。
二、天闲星
夺取生辰纲后,随着官府抓捕行动的进行,公孙胜与晁盖等不得不亡命梁山泊,在林冲火并王伦之后,晁盖做了梁山寨主,公孙胜则排名第三。在宋江因为误题反诗而被迫亡命梁山泊后,公孙胜不久便退隐江湖。
对此,很多读者认为,这是由于宋江上梁山后,暗地里与晁盖展开了寨主地位之争,公孙胜不愿卷入其中,故而退隐江湖。但如果仔细阅读,答案绝不会这样肤浅。《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书中梁山好汉的一大精神便是忠义精神,这也是原作者施耐庵所津津乐道的,并在书中对忠义精神多有赞赏。看看书中后面李逵与戴宗请公孙胜时,公孙胜说出了如下之言:
“自从梁山泊分别回乡,非是昧心:一者老母年老,无人奉侍;二乃本师罗真人留在屋前,恐怕有人寻来,故改名清道人,隐藏在此。”
之后,无论戴宗如何苦苦哀求,公孙胜执意要将行动报告给罗真人,须罗真人同意方可。然后便有了“李逵斧劈罗真人”的故事,也从这开始,罗真人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他对公孙胜说了这样的话:
“你的老母,我自使人早晚看视,勿得忧念。汝应上界天闲星,以此容汝去助宋公明。”
此外,罗真人还对公孙胜授予了“逢幽而止,遇汴而还”八字。
观整部书,即使是鲁达出家五台山,也不见智真长老说他是上界天孤星,只说“此人上应天星”,而羅真人直接指出了公孙胜是“天闲星”,李逵是“天杀星”,这正是为了承接书中第一回的神话色彩。
由此推断,不难看出,公孙胜“应七星聚义”,很有可能是受罗真人的指示,为梁山大聚义的形成,创造条件。也正是公孙胜参与打劫生辰纲与退隐江湖的故事,又从中引出了擅长打铁的金钱豹子汤隆,这正是原作者施耐庵对一百零八好汉先后出场的层层接应。至此之后,公孙胜的故事又淡了下来,只在后面宋江对外征战中,需要道术支援时,公孙胜才会在书中出现。
之后,随着征讨王庆的结束,公孙胜迅速退出梁山集团,归隐江湖,开启了梁山集团的凋零之始,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在故事中,正应了“逢幽而止,遇汴而还”八个字。
三、结语
《水浒传》虽然是一部讲述英雄传奇的故事,但是在书中,依旧不断地穿插神话色彩,以神话色彩来揭示故事之中的因果联系,以达到故事在前后文中的呼应,这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也是常见,如在《说岳全传》、《红楼梦》中,也多有体现。同时,原作者施耐庵通过对公孙胜故事的叙述,也在客观上表现出了宋江等人的忠义精神,如书中罗真人对公孙胜所言:“吾今传授与汝五雷天罡正法,依此而行,可救宋江,报国安民,替天行道。”可见,罗真人也认可宋江是保国安民与替天行道之人。
另外,神话色彩在《水浒传》整部书中,还有另一大作用,便是以此因果联系来阐述梁山好汉聚义的“缘起”与“缘灭”,从一个侧面来表现出梁山集团的兴衰,如此笔法,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也是常见,施耐庵无疑将此因素多放在了公孙胜的身上。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