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可移动文物是无法再生的文化资源,是过去人类生活的痕迹,能够重现鲜活的历史片段,是沟通现在和过去的纽带。新农村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是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试就新农村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相关保护工作的重点进行探究,力求促进基層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健康发展。
关键词:不可移动文物;文物保护;美丽乡村;金井镇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5-0262-02
一、引言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长河的细流中遗留下来的无价之宝,亦是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以及其他历史文化遗存等9。据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国约有83.3%的不可移动文物散落在农村地区,古村落、考古遗址、古墓葬(群)等大多都远离繁华的市区,因此,基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是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金井镇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为背景、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拓宽新农村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新思路。
二、金井镇不可移动文物的背景
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是长沙县唯一的革命老区,拥有”十里湖面、百年古井、千年古寺、万亩茶园”。镇域范围内拥有41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市保单位8处,县保单位33处。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大抵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具体古迹存在并受到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如古民居、古寺庙、古桥、个人古墓葬等。第二类是曾出土过文物,现存放于各个公立博物馆,作为出土原址的对应文物点,如古遗址。第三类是经过岁月的摧残,已经没有具体实物可看,但作为人类活动的证明依据的文物点,如古遗址、古墓群、抗战工事点古窑址等。正是因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存在,才让后人知晓此处曾经有过人类活动,让后人有置身于那个时代对话的空间,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才有了文明的延伸和发展。
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新型城镇化发展给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带来了冲击
随着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农村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出现了新的考验和冲击。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简单的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新村建设,于是将传统建筑拆除,兴建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现代建筑,失去了原有的地域特色,甚至影响了地域性特色建筑技艺的传承。另一方面,由于农耕活动和基本设施建设,农户在进行整地平田整地、开荒垒坝、修河挖渠的过程中,无意识的破坏了不可移动文物遗址,造成无法修复的后果。如金井镇不可移动保护单位吴杨桥,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它曾经发挥过巨大的功效,是出行的必经之路,给民众出行提供了方便,它们是一个朝代无言的诉说者,雕刻着时代印记。后因城镇化发展,将主干道改道至其他地方,吴杨桥退出实用桥梁的舞台,被闲置、被遗忘,甚至杂草丛生,无人管理。
(二)保护经费十分紧张,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唯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短期利益和政绩至上,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往往让利于经济发展,从而忽略文物保护工作,造成了不可移动文物日常维护资金的短缺,有些地方甚至于除了人头经费外,根本没有文物安全的经费预算@。即使是将资金投资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也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而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盲目开发,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漠视文物资源之间的有机联系,破坏了其历史根据和建筑特色。
基层文博业务专业人才缺乏是影响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文物管理员存在着数量严重不足、学历普遍偏低、专业素质不强等诸多问题,他们有些是没有专业背景和理论功底,有些镇街的文保专千是由文化服务中心人员兼任,甚至没有编制以至经常更换。而一些拥有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大都不愿意真正沉下来,到条件艰苦、薪酬待遇低的基层进行锻炼,而基层也因为缺少施展才华的空间及上升空间,即使到了基层也很难长久的留住人才回。以金井镇为例,金井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由2名工作人员负责全镇41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其中1人仅中专文化水平,且即将退休;另1人身兼数职,并无专业背景,来自综合管理岗位,无法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有效且专业的管理。
(三)公众参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会少、渠道不畅通
我国还没有形成全民参与文物保护的氛围,虽然有民众积极投身文物保护事业,主动作为,自主出资修缮不可移动文物,但由于参与沟通渠道的不顺畅,且缺乏专业人士指导,导致出现维护效果不佳或破坏了原不可移动文物的整体风貌等问题。目前我国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是由政府主导的文物保护与传承中心或聘用专业的文物保护团体进行统一的维护和管理,这些单位或团体均相对较为独立,公众对如何进行专业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知之甚少,但许多不可移动文物单位又是公民的私有住宅,如部分古建筑、古村落或古民宅,从而使民众在使用自己的私有住宅时对不可移动文物造成不可避免的损耗里。金井镇原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品墙屋知识青年居住点,是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是“文革期间”上山下乡的知青们集中居住的地方,但因该处产权为私人所有,产权人将其租赁给他人,而租户为了生活方便,擅自进行修建,使其失去文物保护价值,以经产权人申请,撒销了该处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点。
四、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几点探索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文物保护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为了更好的传承基层的不可移动文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完善文物保护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文物管理部门要明确职责职能,严格落实不可移动文物的“四有”档案管理,建立县、镇、村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优化职能配置,加强部门联动,促进文物管理部门与公安、国土、规划、旅游、建设宗教等部门的交流合作。人才是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关键。合理优化人才配置,进行专业人才的招聘,如专业的文物保护及修复人员等,并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薪酬待遇方面的调整,既要做到吸引人才,又要做到留住人才同。积极创造条件,举行相应的学习交流活动,加大岗位技能培训力度,增强现有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展经费来源渠道
基层政府应当认识到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要把人員工资经费和日常养护经费均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障文物安全经费投入,建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借助旅游开发、传统文化传承、文博创意产品开发等多种形式发展融合,引入社会资本、民间资金到文物保护市场之中,扭转文物保护的被动局面。
(三)平衡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矛盾,以开发促保护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城乡发展建设中要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纳入到整体规划建设中,并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旅游+”、“生态+”、“文化+”等模式推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与城镇化建设、旅游业发展精准扶贫、改善民生相结合,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同时,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科学规划,让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同时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可移动文物的环境承载力,严格控制旅游人数,最大限度的降低因旅游开发给不可移动文物造成的影响。
(四)注重宣传引领,培养全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不可移动文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对它的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孤军奋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宣传片或公益广告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来展现文物保护思想,普及文物知识;抓住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国际古迹遗产日”等特殊时间节点,举办一些群众易于接受、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及互联网思维,创新方式方法,掀起全民线上线下齐参与的热潮。培育公益组织和文物保护志愿者,引导志愿者参与到不可移动文物的知识普及、讲解服务、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形成各方参与的强大合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不可移动文物承载的珍贵的历史信息,是一张属于中国的”金色名片”,是不忘历史根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根基。要让新农村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指导方针,不断探索,起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农村文物保护之路。
注释:
①侯江,莫骄,刘厚伟.论不可移动文物的定级与保护[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②陈刚.新时期基层文物保护现状与对策再探讨[J].大众文艺,2018(02).
③陈君.县域文物保护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7
④李娜.浅谈新时期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5).
⑤沈淼.加强对未定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6(07).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