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总要求与总目标中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职业教育,规模扩张、质量提高,促进产教相融、校企“三全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德艺结合。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地位为目标,培养有品德有技能的职业人才为核心,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校企合作、分类培养”的模式探索和办学理念,能为的同类院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方案修订提供有价值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分类培养;舞蹈表演;模式探索;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5-0235-01
在高职扩招和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开辟职教新模式,拓宽人才就业渠道摆上职教管理和发展的日程已为必然。校企协同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培养模式。校企的双方合作能在引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定制、形成协同育人激励机制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专业教育存在的短板问题深入剖析,为就业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新对策、新平台。
一、高职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2019年5月,《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在教育部联合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农业农村部和退役军人部下应运而生,从教育部获悉,高职扩招坚持“中央统筹、地方主责、系统化推进、质量型扩招”的原则,在2019年全国高职扩招达116万人次。
高职舞蹈表演专业作为高职艺术表演类的一大分支,随着学校招生数量的扩大,越来越多层次不一、条件不同、优势各异的热爱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进入到高职院校,这与过往中职以专业能力为主的招生情况有所不同,学生的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化,从单一到三大板块,分别是普高生、中专舞蹈生、社会舞蹈爱好者为主。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转型与艺术市场繁荣变化,舞蹈文化更多的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区域当中。现今的舞蹈教学已然不仅仅只为为专业舞蹈演艺集团输送人才,大量的民俗风情晚会,艺术培训机构、社区文艺活动和单位艺术排演、幼教艺体教学活动中都需要具备相对应能力的专业舞蹈人才。以湖南省为例,全省艺术院团、实景演出企业共597家,舞蹈艺术培训机构1.5万家,娱乐集团1200余家。根据社会调查,用人单位对于舞蹈人才提出了非常严格的标准,均需要毕业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在教、演、编、排四个角色中能够面面俱到。传统的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模式中,专业实践活动与社会实践比较传统老旧和单一,培养的学生因为自身条件、學习能力的不同,毕业就业对应不同的工作岗位,无法帮助学生获得岗位升迁平台。
由此可知,积极探寻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成为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舞蹈办学的重要方向和任务。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把大学生的高就业为办学的核心任务、建立面向社会形成符合学生能适合市场长远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二、校企合作与分类培养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有的放矢的合作模式。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能够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专业对口人才,从招生、教学、实践、到就业,实施一贯制培养,保持畅通的渠道。相比较以往的学校单一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更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也保证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要求的统一,打破了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就业瓶颈,更破解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境遇。大中专院校职业教育院校根据自身特色,为自身发展打好地基,抓好教育质量,已经在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走到了教育行业的前列,但是艺术类高职院校尤其是舞蹈表演专业的校企合作还处在起步阶段,通过对舞蹈表演毕业生开展意向工作与实际毕业岗位调研,分析得出,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除各类专业舞蹈表演团体外,更多分布于中小学校、幼儿舞蹈培训机构、青少年文化宫、文化活动中心文化(艺术)馆等单位,但学生普遍意向都比最终就业层次稍高一级。怎样与全国的相关企业和行业对接,更有效的就业保证是一种注重人才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舞蹈表演专业的校企合作应做到符合社会需求,与市场缺口吻合,与企业权责分明的合作全新理念。因此,舞蹈表演专业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是舞蹈表演人才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舞蹈表演专业旨在培养面向舞蹈演员、舞蹈教师等职业的对口人才,学生的能力不同、择业的意向不同,可以通过不同考标招生,把好第一道门槛,在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方案中实现分类培养,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悉舞蹈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分类教学、分类培养侧重培养有较强的舞蹈表演及编排能力的学生,同时也侧重培养舞蹈教学、创作排练、统筹策划等工作的高素质实践型综合人才。
三、科学制定“三全”育人的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分类培养需要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采用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方式,以“人才共培,过程共抓,责任共挑,成果共享”为原则,采用“课证融通,行业为标”的授课标准,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科学的制定。根据企业的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补充与修订,合理协调课程配比,融进企业的核心需求;根据学生条件能力,企业人员和学校老师共同参与全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共同培养学生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企业、.学校、学生的全员参与是核心要素。高职院校制定对应的课程体系,必须紧盯和靠拢地方区域文化演艺市场与艺术培训学校与机构,确保培养的学生能成为当地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的舞蹈表演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推动行业资格证的普及,舞蹈表演专业学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不同种类行业资格考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在相应学期应参加不同级别的资格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联动全程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规定在学习期间必须取得相对应的资格证书,把考证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与毕业环节当中。
全方位的建立教育评价体系意味着考核需引入行业考核标准,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分析。真正做到毕业即就业。立足表演,强化人才培养的专业性、技能型和实际性。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合理分配和安排教师资源,突出应用性;在统一技术规格和主干课程的基础上,设定特定课程模块:细化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打破专业局限,扩大教学空间,最大程度挖掘学生潜力。
为了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举措,高职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定位培养,是校企合作、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的模式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格局,是高等职业学院舞蹈表演专业的创新办学目标。培养可适应当前社会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又能更好的分类培养出服务第一线、爱岗敬业、具有舞蹈表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职员,能够胜任不同企业、不同岗位需求的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沧.高职艺术类专业校企合作的途径与方法[J].职教通讯,2016(11).
[2]宋连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8).
[3]宋志敏.项目驱动化”的政校企合作联动机制探究:以开封大学实践探索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6(11).
[4]叶培亮,周素玲.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03).
[5]叶培亮,周素玲.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0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