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主办、南京艺术学院承办的第七届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会议于19年末举行,此会议对中国戏剧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会议提到的重点:中国戏剧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两个方面入手,以此次会议中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例证进行浅析,探讨了表演教学喜忧参半的现状及发展“大戏剧观念”的重要性。
关键词:戏剧;表演;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5-0233-02
一、前言
2019年末,关于“中国戏剧教育现状的研究与发展展望”的第七届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会议在南京艺术学院隆重举行。交流活动荟萃来自全国各地的26所院校70余位专家学者及特邀嘉宾就现阶段戏剧教育学科的建设、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及当下戏剧教育的经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多角度的学术研讨、经验分享及交流。
旁聆专家的声音,结合我近年的教育历程,现就研讨中关于目前戏剧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抒发浅见。
二、专业化平台教育的现状
(一)从课程设置来看
追溯于南宋的《张协状元》、李叔同开创的春柳社,中国戏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中。01925年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成立,标志着近代戏剧教育真正意义上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为培养戏剧类人才1950年中央戏剧学院成立,此后各类学校开始设立戏剧类专业。
结合中央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课程设置的异同为例,对比可见我国在表演教学中以专业性培养为主遵循专业化、精英化的教学理念,欧美国家则在开设专业课的同时大量加以文化哲学类课程,并在课程中布置大量社会实践类工作。(课程设置如表1)
(二)从课堂教学来看
课堂教学依据课程设置具体推行,在现行教育过程中,一旦选定专业,将面临大量专业培训及专业周边知识点的灌输。职业平面训练模式意味着对社会对时代对思想文化的理解和认知的相对匮乏。
首先,学生多数时间被专业必修课占据,少有机会选择选修课程,即便选择,也多选择与本专业更相关的课程;此外专业课程的设置以本专业点状为主,文化背景知识结构有限。当然,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艺术实践机会并不少,但这些机会也大多是各二级学院、各系别分开的,作品呈现上很难做到真正的文化、专业贯通融会。所以从实践角度看,各专业类院校均以各个系别专业方向为主,学院与社会的连贯性、戏剧教育对文化的思索与折射更体现在曲线前进。
其次,由于斯氏表演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跨越时间空间的广泛适用性使各院校长期遵循此训练方法,课程分“元素训练”“小品训练”、“片段训练”“大戏排演”四个知识模块,注重戏剧舞台训练。而同时,部分学生在就业时选择影视表演,舞台和镜头前的表演大有不同,从观演关系到表现手法都大相径庭,导致在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需要时间去熟悉。教学与就业而言,两者之间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断层。
三、前景与展望
(一)一专多能
受原苏联教育模式影响,我国高等戏剧教育专业划分过于细致,过分强调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从入学就被局限在一个狭窄的专业范围内。四肖英、刘振华、于点、张连强等专家均提到目前多数学生只学专业,不懂学科;或只懂学科,不知门类;或只懂单一门类,不知其他门类。而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戏剧教育理应呈现多元化教学模式,坐、杂、通”是对当代演员的要求。我校杨华老师在参加戏剧大师铃木忠志训练营后深思了身体与戏剧的关系,“铃木忠志重视‘演员的身体表现力,不断从日本传统能剧,歌舞伎中汲取灵感。”⑧形体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借外部造型形式揭示人物内心。此外,视听的双重感官效果,给观众带来了更加震撼的审美感受,真正将观众、舞台融为一体,形成舞台艺术的共鸣。除了提到的形体与表演教学的交织外,戏曲、美术、包括历史、文学等各类元素也同样不可忽视。
(二)走出去,引进来
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戏剧从业人员跟上步伐,近年北京电影学院引进了多种表演教学理念,例如迈克尔.契诃夫方法、迈纳斯方法、斯特拉斯伯格方法、格洛托夫斯基方法、铃木忠志方法,收效甚好。“学生的表演素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掘,尤其是在身体机能方面。填补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需不忘因材施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四将多种理念进行有思辨的整合,最终形成一套符合不同院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完整教学体系适当运用于教学。以我校表演课为例,目前动物模拟练习已被肢体剧取代,除要达到动物模拟训练解放学生天性的目的外,肢体剧通过身体表现规定情境和人物特性,用身体作为表现的形式(音效也由演员以口技的方式呈现),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感受力和對肢体的控制能力,增加了课程的乐趣性。
四、结语
我国戏剧教育在反思中成熟,在交流中发展,本次会议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研讨了高校戏剧教育特别是表演专业的教学理念、方法及手段。总的来说,戏剧教育通过各高校多年教学实践已经将根基扎的很深,而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中回望与发展也不可小觑。@时代的发展正呼吁“大戏剧”理念的实施,这是一种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性的整合,是戏剧新格局急需的教育新突破。戏剧多是偏实践类学科,所有的创新都要实践先行,而教育从业者又是一个容错率很低的职业,因此在探索中的每一步都会极其艰难,但脚步不能停止,因为这是在创造一种可能性,戏剧教育与戏剧发展共始终。
注释:
①冯学勤.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简论[J].美育学刊,2011.
②刘振华.“一流料”视域下戏剧学学科建设的内涵与策划[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9.
③杨华.铃木忠志训练法在表演专业形体课中的价值探索[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9.
④向能.表演教学创新与改革[D].北京:北京电影学院,1988.
⑤冯震.当下中国戏剧艺术教育现状分析和发展途径探究[J].科教文汇,2020(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