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九保阿昌族乡阿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341
周以昌

  摘要:阿昌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九保阿昌族乡作为全国仅有的3个阿昌族乡之一,保护与传承阿昌族文化,对于全面推进全乡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幸福阿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2-0210-01

  一、九保阿昌族历史文化概述

  阿昌族历史阿昌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阿昌族是先秦氐羌族群的一支,唐宋时为“寻传蛮”,元代始称“峨昌”或“阿昌”并延续至建国初,后在民族识别中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阿昌族”随着历史的进程,九保阿昌族乡至囊宋乡一线的阿昌族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

  (一)民族语言传承

  阿昌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有民族语言——阿昌语。阿昌语不仅是阿昌族重要的民族特征,也是建国初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九保阿昌族至囊宋阿昌族方言借汉族、载瓦族、傈僳族、白族等族的语词较多。

  (二)民族服饰

  九保阿昌族民族服饰主要以阿昌织锦为主要材料,织锦最先原料为棉花、蚕茧、靛叶、颜色粉。近代直接购买棉线和九色丝线纺织。

  (三)音乐

  阿昌族无本民族文字,其民间神话、传说、故事都是以吟诵形式代代相传,如收录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遮帕麻和遮米麻》。日常生活中九保阿昌族音乐主要分为孝歌和山歌,孝歌即在丧礼上唱的歌,一般以“索索米来”开头结尾。

  (四)民居特色

  九保阿昌族民居大都是土木石结构的三合一照壁。正房建在长方石条加土方垒起的屋基上,屋基下为院坝,以三层石阶上下。正房三开间,四排五柱,中柱起脊,形成双斜面屋顶,上覆凹型青瓦,正房青瓦中间有青龙、白象、弓箭标志。

  (五)节日

  阿露窝罗节,1993年5月20日,经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统一阿昌族节日名称和时间的决定》,正式批准确定,将阿昌族的民族节日统一名称为“阿露窝罗节”。确定成为阿昌族被国家承认的法定的民族传统节日。耍狮子、舞白象,还进行玩春灯、打秋千,对山歌、武术比赛和文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二、九保阿昌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形式单一,不良文化的和落后文化的严重影响

  一是受多方面制约,九保阿昌族文化难以发挥作用,很多时候九保阿昌族只有阿露窝罗节时候才举行活动,穿民族服装。二是九保阿昌族文化传承多是依靠父传子,子传孙的方式延续下去,没有系统的组织学习与传承阿昌文化。

  (二)文化断层严重

  笔者在九保乡横路村委会横路组、勐科村委会勐科组,丙盖村委会那峦昌社,及周边小厂乡石岩脚阿昌族聚居村,进行了调查问卷,从调查问卷看九保乡60-80岁的阿昌族阿昌文化在人群中,但随着年龄结构的降低,阿昌族文化逐渐缺失,而周边乡镇石岩脚阿昌族文化基本断层,特别是受城市化影响,很多阿昌族青年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而阿昌族没有文字文化传承靠口传,这就行成了一个18岁至50岁的阿昌族文化断档空白时段。

  (三)人才缺失严重

  阿昌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曹明宽说,目前,能用阿昌话完整地唱诵《遮帕麻和遮咪麻》的人越来越少。

  三、推进九保阿昌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对策

  (一)深挖掘,整理民族文化档案

  组建一支由阿昌族有识之士为主要成员的?“专家型”队伍,对阿昌族原创性、原生态的建筑、服饰、民间歌舞、民间传说及婚俗、丧葬礼仪等进行全方位普查,摸清阿昌族传统文化的家底,尽可能的掌握第一手材料,以文字、声像资料等形式整理归类阿昌族文化档案,填补传承过程中的空白。

  (二)强基础,建设文化宣传窗口

  在阿昌村寨建设中,充分保留民族文化元素,将阿昌村寨建成既有民族特色、地域风格,又有时代特征、为大众所认可的美丽宜居村寨;建成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场所,使其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成为宣传阿昌族文化的窗口。

  (三)重教育,培育民族文化接班人

  在丙盖、横路、勐科的中、小学,定向招录掌握阿昌族语言的教师,将阿昌族语言、民族歌舞等内容纳入学校教育,从小抓起,培育民族文化接班人,为壮大民族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繁荣阿昌族文艺创作打好基础。

  (四)建机制,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一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扶持团体和个人从事阿昌族传统手工艺品、民族服饰的生产和销售。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对在阿昌族文化保护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进行奖励;对民族文化的优秀传承人给予必要的生活补贴,提供必要的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赵家培,段慧兰.当代云南阿昌族简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2]朱和双.云南梁河阿昌族原始宗教中的巫蛊信仰[J].宗教学研究,2007.

  [3]腊易勺.曹明寬:我需要一个“传承人”[J].今日民族,201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