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群众的文化需求,主要是指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指引开展的文化活动,进而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随着我国群众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群众文化备受学界重视。笔者长期服务于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现对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需求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群众;文化需求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2-0201-01
一、新形势下我国群众文化需求的现状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精神文化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从侧面也反映了我国公民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因此,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涌现而出,让人们在忙碌之余可以享受到文化的“大餐”。我国群众文化起步晚,但发展快,尤其是十八大以后,我国群众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广场舞、书法、民族乐器、太极等;一些条件较好的基层社区设置公共图书馆、红色影院等公共文化场所。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多元,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形式也多元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还不够协调、充分,造成了不同区域、城乡之间群众文化发展的差异。具体说来,就是一些地区群众的文化形式单一,组织频率较少,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多元的文化需求。
二、新形势下我国群众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其一,对群众文化的资金投入不够。群众文化的发展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这种投入不会获得任何产出,这就导致资金拨付较少,严重阻碍了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发展。
其二,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和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政府部门对群众文化发展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群众文化发展所需要的场地等硬件设施也不重视,直接影响了群众文化的发展。同时,就场地、设备的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疏忽,由于群众文化场地、时间有很强的灵活性,这就给场地、设备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导致群众文化发展的硬件保障措施不足。
其三,专业人才的紧缺也限制了群众文化的发展。专业的群众文化人才是促进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专业人才的紧缺严重限制了群众文化的发展,当然,其他行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一是我国人口基础较大,参与群众文化的也多是老年人,理解能力不强、且视力听力降低,如果没有专业的引导,群众文化的质量会严重受到影响。同时,一些农村群众多重视农业生产,文化的需求不高,更加影响群众文化的发展。二是一些专业人士更希望能在大城市发展,不想到基层去历练,这就导致了一些落后地区群众文化发展相对滞后。
其四,群众文化发展的创新动力不足。当前群众文化的发展仍多集中在舞蹈、歌唱、曲艺等方面,所谓创新也不过是换个形式或者提供一些设施。因此,群众文化的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创新驱动严重不足。但群众的文化需求却日益多元,在质和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过于单一的群众文化已经不能吸引群眾的目光,久而久之群众参与积极性逐渐下降,最终导致群众文化出现倒退。
三、新形势下满足我国群众文化需求的对策
通过对新形势下我国群众文化需求的分析,为了更进一步满足我国群众的文化需求,促进我国群众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其一,提高认识,正确认识群众文化对新形势下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发展文化事业,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认识。在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政府要大力支持,加大资金支持,加快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不管是加快群艺馆的建设,还是增强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活力,这些都需要政府的极大支持。另外,群众文化的发展更应该用开放、合作的视角去看待,政府要与群文部门加强合作,共谋发展,让群众真正在文化活动中满足日益强烈的需求。
其二,加强创新驱动,增强群众文化的发展动力。群众文化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要在内容上加强创新,推动实现群众文化多元发展,同时,拓展群众文化的宣传路径,利用微信等自媒体进行传播。如一些曲艺活动,不仅可以在APP上进行传播,还能利用手机、电脑开展活动,另外,也可以通过组织专业的讲座,增强吸引力,让更多人参与到活动中,进而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
其三,创建专业化群众文化服务团队。我国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业人才不够。专业的人才不仅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保证,也是创新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创建专业化的服务团队,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内涵,推动了群众文化的多元发展,同时,在活动中也吸引了更多群众,培养了更多的专业人才。所以,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就必然需要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活动中。
总而言之,虽然制约我国群众文化的不良因素仍然存在,但我国群众文化创新发展的势头还很强劲,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群众文化必然能成为推动民族复兴的重要动力,必然助力我国民族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王晓莉.浙江海宁市文化馆,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N].中国文化报,2017-12-13(006).
[2]温秋圆,舒阳.艺术让城市充满阳光[N].中国文化报,2017-12-22(00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