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手绣香包;民俗情感;自我发展
中图分类号:TS935;J5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2-0133-01
一、引言
佩戴香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古人佩戴香包一来驱邪避臭,二来随身携带偶遇佳人便可以赠送佳人作定情之物。香包又称之为容臭、香袋、香囊、佩纬、荷包等名称。以绸布为底加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绣之,色彩绚丽,挂于衣着自然装饰,起着审美实用功能为一体的作用。香包绣品是属于民间刺绣的类别,它的一针一线都寄托着绣娘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香包的作用已经逐渐的消失,如何传承和发展香包文化成为了手绣香包传承人共同面临的问题。临沂费县手绣香包传承人卞成飞的继承与发展为其他的手绣香包提供了借鉴经验。本文以临沂费县手绣香包为例,探讨香包发展的新思路。
二、临沂费县手绣香包的历史
临沂费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北面山峰重叠,西面与南面也为山岭地环绕,费县三面靠山。著名的沂蒙山就坐落在临沂费县境内,山里人的朴实山里人的朴实也造就了临沂费县人的淳朴,这种淳朴的气质也融入了临沂费县手绣香包里。临沂费县的手绣香包能发展,离不开当地人的消费需求。难得的是,这个地区的手绣香包还在有序的传承下去。
在纵观器物的发展史,器物的演变都脱离不了由简到繁的过程。手绣香包也是如此,香包诞生之时,是一个简单的布料包裹着使用的药料。经过手工艺人的实践和技艺的提升渐渐的精细的香包承载着民俗生活渐渐的演变。
从卞成飞母亲的手绣香包可以看出,早期的手绣香包是以概括性的造型来达到视觉上的冲击。取材上以使用者的功能上确定。如图一香包是婚嫁来用,整体造型围绕着喜字结构来缝制,喜字上方以喜鹊的大体概括性的形状来寓意祝贺之意,喜鹊的翅膀上有简单的绣法。喜字下端配饰一个简单的绣球形状寓意着团团圆圆。在色彩上使用了民间传统的红绿配。在早年的临沂香包,基本上是以概括性的造型和色彩对比强烈为特点。
到了卞成飞这一代传承人,手绣香包从概括性的造型特点上转变成为了富有时尚感和绣面精细的特点,可以说是进一步的发展了临沂费县手绣香包。
作为一名85后的年轻传承人,卞成飞从幼年时就生长在绣制香包的环境中。她的奶奶经常绣制当地传统的绣品。她父辈从她奶奶手中传承下来,开始将五行阴阳学说融入香包的色彩搭配上。到了她这一代将父辈的精华继承下来并且结合自身的美术功底使香包有了新的发展。
除了在题材上继承传统,在外形的形制上也继承着传统的形状,如大小如意形,葫芦形,圆形,方形,鱼形等都是在延续着临沂费县手绣香包的特点。
临沂费县香包到当代依然保持着它的传承,不仅仅是靠传承人家族的继承,还有一方面是当地市场还继续消费香包。
三、臨沂费县手绣香包传承人的自我发展
香包属于绣品类的器物。刺绣的功底决定了香包的质量。过去的刺绣功底决定了一个女人的一生,现在刺绣的功底决定了物品的品质。卞成飞的香包从过去的概括性的绣品逐渐的走进了精细性的绣品。这个品质的提升使临沂费县手绣香包从私有物品转变成了商品。促使香包的商品化。
卞成飞的香包绣面趋于精细,但是还是保留了临沂刺绣的特点。临沂费县手绣香包绣线采用鲁绣的棉线刺绣。苏绣在刺绣之前,有一道工序叫劈线,苏绣的绣面之所以精巧就是刺绣的线必须将一根花线分成若干份,线段细致。临沂费县手绣香包无这道工序,直接穿针走线,所以绣品面相对于苏绣的绣品面粗大。苏绣用色讲究清新文雅,雅艳相宜,用重彩艳而不俗,施淡彩雅而不薄,给人柔和、舒适的美感。卞成飞的手绣香包,色彩上继承了鲁绣的浓烈对比,红色的蝴蝶和绿色的底色对比,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大气的美感。每个香包都是强对比色彩是手绣香包的主要特点。
在临沂费县香包上,既有苏绣的影响,又有鲁绣大气的特点。这两种不同的风格搭配在卞成飞手上恰如其分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香包风格。
人都无法到达的一种思想境界。主动吸收和对外交流能使民俗器物保持着源源不断的生存空间。民俗器物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人开阔的眼界和思想境界。生存空间的繁荣,并不是靠所谓的秘方,而是靠的是生存空间的竞争。
四、结语
临沂费县手绣香包整体发展趋势是向上的趋势。一是传承人在继承自家手艺的时候,打下了坚实的传统基础,二是传承人还是年轻的阶段,她的思想和见解是个开放性的思维,不会固步自封,三是传承人能从现代社会上借鉴元素与世界接轨。
作者简介:刘玮婷,女,广东韶关人,青岛科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史论。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