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象形文字一直到现今的简体汉字,其中的发展过程可谓是艰难的历程,而在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也随之涌现出不少的书法大家及其代表作品,其中东晋时期王羲之、王献之创造的“二王”书风,堪称少有的书法史上经典,乃至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代巅峰。王羲之、王献之书法技巧娴熟,集前人书法风格于一体并融会貫通,形成风格多样的“二王”书风。在魏晋书体演变的关键时期对其书法的改革与创新起到重要作用,以至于深刻影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创作和理论发展。
关键词: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美学对比研读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2-0021-01
一、书法概况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从仓颉造字一直到近代史上的简体汉字,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发展。从书法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最早的记事方法并非文字,而是结绳记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逐渐出现了以占卜为主要内容的刻画符号,主要的材质是龟背和甲骨,我们称刻在龟背和甲骨上的文字为“甲骨文”。之后陆续出现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文字形式。在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时候,正式把书法一行推向文化发展的高潮,随着时代的继续前进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书法大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进步①。
二、王羲之与王献之的书法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琅琊临沂人士南渡后居会稽山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曾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而其第七子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历任州主簿、秘书郎、司徒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隆安元年(397年),获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宪”。父子二人书法方面成就都极为过人,其父王羲之书法兼善隶书、草书、楷书行各体。对其精研体势,心摹手追,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王献之自幼随父王羲之练习书法,其行书及草书闻名于世,在楷书与隶书之上亦有深厚的功底。与其父王羲之被后人并成为“二王”。并有书法“小圣”之称,还与钟繇、张芝、王羲之并称为“书中四贤”之称,王献之除对书法热爱之外,对水墨画也有一定的造诣。王羲之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道美健秀,用笔细腻结构多变。其作品草书《十七帖》、《初月帖》,行书《兰亭集序》、《何如帖》,楷书《乐毅论》、《曹娥碑》为代表作品之一。而王献之的书法艺术与王羲之有所不同,其文字喜用连笔,笔下草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别具一格,行书《中秋帖》一气呵成,用笔连贯,如同瀑布一泻而下,突破了其父右军单字或双字连贯的现象,张怀瓘《书断》评:“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②。
三、书法美学的对比研读
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二人书法风格各异,即便一个人的书法在不同时期所呈现的书法特点也有所差异,同时一个人的书法,不同书体所产生的美学特征也各有特色③。从书法特点上观察,二人都取道丽丰妍之美,在笔法上丰富多姿,均是代表了行书的最高水平水准,其右军雄壮道美,大令飘逸灵秀;右军笔行中路,多种正堂皇之所容,大令疏朗俊秀,有跌宕奇崛之姿。对王羲之与王献之不同书体的作品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右军整体上高于大令,但绝对地说谁高谁底,其实并非准确,但是在抒发情感和线条连贯性的处理上大令就比右军更为巧妙。在深入挖掘两人的作品更高层次的内涵中,大令的书法风格更适用于当代书法展览的展厅效果,彰显书法的表现力。从而实现当代书法家对书法的创造,更多元素的书法风格发展进行探索,对当代书法家的创作质量有助于提高,对促进书法美学的发展起到帮助,“二王”是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人物,其书法艺术影响了近千年的书法成绩,推动了书法史的发展。简单的比较孰高孰低并无意义,顺清书法发展脉络、学习其各自书法优点才是重要目的。在以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作品、书论等资料为基础,以书法审美的角度对其书法形成的风格进行原因分析。对其用笔、用墨、文字结构、章法,书写技巧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其每个作品的其特色,感受其作品中所表达的意境④。
四、结语
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风格各有特点,即一个人的书法在不同时间所展现的书法风格有所不同,因此将王羲之与王献之的书法代表作品进行对比,从中研究对比两人的书法美学特征,进而深入探讨书法作品中深层次的审美内涵,对于当代书法有益于学习研究创作更多的书法文学作品,从而提升书法作品质量,对其美学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注释:
①杨叶青,封佩姣.王羲之与褚遂良的书法比较研究[J].大众文艺,2016(16).
②张怀瓘.书断[J].书法历代论文选,2010:133.
③付海昌.浅议王羲之行草书法帖选择[J].美与时代(中),2016(03).
④程立斌.从中庸美学管窥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之中和美[J].书画世界,2016(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