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绘画创作的韵律性探索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0217
李朋帮

  (北京102200)

  绘画与音乐这两种艺术形式在表现方面是相通的,无论是音乐中的旋律,还是绘画中的线条、色彩甚至是主题以及组合而成的表现力,都存在着一股能够震慑灵魂的力量。一副触动人心的画作与一段美妙的乐符,同样可以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中外绘画史中也多有类似的探索。

一、传统审美中的“音乐感”及其表现

中国传统的音乐美学,一直以来都是儒、道两种思维的相互交融。孔子认为音乐不仅具有形式美感,老庄则更为崇尚自然,反对儒家所提倡的秩序感。与此同时也认为音乐来自于自然,主张天人合一。

  对于韵律的重视,体现在文人画的创作者的。传为顾闳中所做的《韩熙载夜宴图》,本身表现音乐场面十分成功的作品。全图以表现韩熙载的夜宴情形为主题,神态之中略带深沉,一个士大夫跃然纸上,人物形象鲜活。很多画家不仅熟知音律,还将绘画与音乐结合起来,把自己对于音乐的欣赏与情感抒发融入到自己的绘画活动中去。韵律性在画作中有所对照的第一个体现,首先想到的是线条。线是绘画作品中的第一形式语言,也是人物塑造的依托之所在。无论是创作者本人绘画中的韵律,还是观者在笔墨欣赏中体验到的画面元素的节奏互动,都如同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一样,因此我们将绘画作品视作“无声的乐章”。韵律性的第二个体现,正是体现在画作中的空白部分。通过布白的手法,模糊了空间中虚实的界限。比如在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马远,他在《寒江独钓图》这幅作品中画面中大片的布白,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的情景,则增加了一丝静谧的意象。无笔墨处即空白之处,则恰恰是留人们揣摩回味的地方。一副作品的空白部位处理的是否得当,也关乎整幅作品本身的气韵。就如同一首歌的副歌部分,尽管它只是整体的一个部分,但它十分重要、不可或缺,只有当与整体组合发生碰撞时,才能使一首歌的旋律中引人入胜的部分,最大化的表现出来。

二、康定斯基与绘画创作的“音乐性”

在西方,音乐被叔本华认为是“意志自身的写照”。抽象绘画的理论代表康定斯基在《艺术中的精神》一书中,从艺术的整体层面探讨了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关系,有关音乐性与绘画创作之间的参照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为精神层面的影响,这是相对复杂而抽象的一个层面。它不仅涵盖了人感官上的关联与通感,还用来描述画面中的起伏、跌宕与张力。比如具象化的、描绘现实的艺术形式就偏向于物质层面。而精神化的艺术,则需要通过心灵的激荡,内心所产生共鸣来实现。有人担心抽象绘画这种艺术形式,要如何被一个“看不懂”的人所接受。康定斯基认为,我们应该是通过画作的形式去感受画作的音乐性、韵律性与精神性。

  第二个层面就是线条。艺术家如果要表现内容,就是将点、线、面在他的脑海中加以融合。点被认为是绘画中的基本元素,是最小形式存在的绘画元素,与其直接相关的是线。一种带有音乐性的线条,应该是线与线的组合,就像乐器所创造出的节奏一样。画面效果可以类比音乐,而音乐也可以类比绘画。线条的不同组合使画面的造型变得跳跃而带有运动感。绘画中色彩的点、线、面之间的交错,如同“色彩的大合唱”。在一副绘画作品中,线的长短、粗细、曲直有所不同,所塑造而出的作品形象也会大不相同。作者丰富的情感赋予了线条灵动的生命力,从而使绘画作品具有丰富的韵律感。在音乐创作中,韵律线便是创作的基本元素,与绘画相比二者在形式上略有不同,本质上却存在一定的共通性。

  第三个层面是色彩带来的音乐性体验。色彩是对于人们感官欣赏与愉悦的另一个挑逗元素。欣赏一方面是针对线条所塑造的形体而言,另一方面就是在向人们传递某种情绪的色彩。对于色彩的感知也是建立在内心的和谐基础之上的。它们之间只存在微妙的起伏。观者的精神向着鲜艳的色彩之处颠覆和扭转。色彩就像是拨片,可以轻快的拨动人们心灵中的琴弦。总而言之,画面中的精神、线条、色彩就像是节拍和旋律,随着造型的曲直、色彩的强弱、线条的流畅,犹如一曲跌宕起伏的交响乐,可以表达出微妙的情感和震撼人心的效果。

三、结语

如果说音乐是最能贴近人类灵魂的艺术,那绘画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展示了人的主观意识和内心情感。绘画创作者用画笔将自己脑中思维通过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音乐创作者则使用乐符将内心的情绪加以表达。二者就其根源都是始自作者心灵的创造生发而出。找到这二者的共通之处,对于我们进行艺术创作必定会有所启发。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