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群众艺术馆,辽宁 葫芦岛125001)
一、了解声韵原理,清晰咬字
声乐老师会在教学中强调“怎么说就怎么唱”,而很多学生并不清楚“说”与“说”的区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声乐教育者尝试从汉语音韵的四呼,五音,十三辙的角度进行讲解。四呼是指汉语音韵学家依据口、唇的形态将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用以指称近现代汉语的介音系统,合称“四呼”。四呼是指发音时不同的口形,实指字音的韵母部分,演唱艺诀“腔变音不变”,即指运腔时须保持一定的口形,字音才可唱准,清晰悦耳。五音即唇、齿、舌、牙、喉五个发音部位,是构成字音的开始部分,传统称为字头(即声母),传统戏曲演唱之所以要求“审五音,正四呼”,是为了正确表达字音所用的方法,演唱艺诀有“出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指吐音准确,演唱才能动人。在四呼五音之后,十三辙在汉语音韵中同样重要。“辙”是北方戏曲、曲艺唱词押韵的韵辙,把汉语韵母中韵腹和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并为一组,称为一辙,总共为十三组,称作十三辙。每首歌曲都有其韵脚,清晰地理解其中规律才能让演唱者明确歌唱要领,正确调整吐字归音之后,歌唱的气息和位置会慢慢带出,其实唱好歌就是先要说好话。因此,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口齿发音的练习,例如“八百标兵奔北坡”、“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等等耳熟能详的绕口令,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吐字归音,也能够增强教学趣味性。
二、介绍音乐属性,构建体系
纠正咬字是科学发声的关键一步,人们的说话习惯已是多年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因此,处于初学阶段的老师具有足够的耐心将注重咬字的观念反复强调给学生。除此之外,对于初学者来说构建完整的音乐概念是非常重要的。音乐属性可概括为以下四种。首先是高低,代表音乐的旋律。人们对音乐的第一印象便在与其旋律的不同,很多时候留在人们脑海的早已不是完整的歌曲,而是最最深入人心的一段旋律。其次是长短,显示音乐的节奏。节奏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音乐旋律及情感表达产生影响,精准的街拍能够让歌者传达出作品更为丰富的内在。第三是强弱,突出音乐情感。以情带声无疑是声乐的至高境界,强弱表达在一首作品中的自由切换也是对歌者演唱能力的要求。最后为音色,既有先天条件的影响,也需要参考后天所选择歌曲的风格。专业的声乐培训需要考虑到作品与学生的嗓音条件是否相符,同时也需要结合作品的表达适当转变音色。比如,沧桑年迈的声音与轻松欢快的作品所呈现与所需音色是不同的。
对音乐属性的构建是展开发声训练的基础,尤其对于先天乐感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形成对音乐的认知是十分必要的,这一环节将在随后的声乐学习中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
三、整合发声概念,实践训练
大众声乐训练存在的问题很多:年龄大,形成歌唱的毛病根深蒂固,挤,卡,勒,压现象常见,也不好改,除了要有耐心还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尤为关键,否则容易造成声带的损伤,建议老师讲明白咬字标准与音乐属性后,再用小音量进行发声训练,尽量不触碰高音区训练,慢慢的改掉多年发声的不良习惯。首先可从“a”、“o”“e”、“i”、“u”五个元音的发声做起,开、齐、合、撮四种方式要做到规范,感受气息与唇齿的碰撞。初学者在发声过程中最常犯的错误便是喉部过于僵硬,而通过“u”元音的练习便能够有效放松咽喉,缓解不适。当学员能够完成简单的音节时,教学过程中便可以加入声音的强弱训练。例如,将音量力度由弱到强进行划分,在训练过程中可建议学员通过不同力度进行发声,加强对声音的控制。金铁霖先生曾提出,声乐学习存在三种阶段。起初,由于前期的科学发声意识未形成,学生会采用不科学的自然发声方法。此后会进入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科学不自然发声阶段。如果这时一味强调气息与发音方法,易使学员陷入对声音质感的追求而忽略如何自然发声,需要更为耐心的引导。在经历过以上两个学习阶段后,学生将会掌握科学的自然唱法,可以理性控制声音,达到声乐作品的呈现效果。
以上三个阶段较为客观地展示了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瓶颈与难点,帮助老师与学生共同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声乐学习的过程与效果原本因人而异,但科学可行的训练方法能够大大提升声乐艺术的普适性。如果声乐教育者能够在训练初期尝试抛开唱法展开教学,将更易于接受,同时也能够从学生的自身条件出发,增强学习兴趣。
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需要更多的文化活动去丰富和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将大大提升人民群众的艺术鉴赏能力,为群众文化的普及贡献力量。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