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湖南 永州 425000)
一、引言
高校声乐教学行为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它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一对一单独授课。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压力增大,2000年左右开始出现一对多的小组课形式(以一对二和一对四较为常见),这种教学模式一直延用至今,并且衍生出了一对八、一对十、甚至一对十二的小组课以及大班授课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行为的主导者,教学计划由他制定,教学方式方法由他实施。这种“权威主义”教学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观念意识的变化,已经慢慢显示出自身的弊端,并且对教学效果也受到影响。二、高校声乐教学理念的转变
高校声乐教学主要由发声技巧训练和歌曲演唱处理两个内容构成。这两个内容又可以进行细分,发声技巧训练可以分为纯技巧训练和演唱能力培养,歌曲演唱处理又可以分为歌曲风格处理、歌词正音训练和歌曲情感处理等。传统的西洋美声唱法(或者我国民族唱法)的教学中,对演唱技巧和歌曲处理这两个方面有着近乎刻板的理论约束。学生声音音色的任何变化都显得尤其重要,因为那些变化就会意味着声音有偏离美声唱法固有审美的危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如履薄冰的境地,都表现的小心翼翼。而实际,我们应该持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看待美声唱法的教学。在声乐技巧训练部分,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有的放矢:该把控的把控,可以放手的果断放手。比如,在混声训练中,那就要求学生必须发出混声的音质才罢休,否则其他任何与混声音质相违背的音色都应该摒弃。而在自然声区的训练中,只要学生的声音是松弛的以及搭上呼吸的,我们都不应该急于否定,即便此时学生的声音还不够浑厚和丰满。
在歌曲演唱处理部分,我们应该持一种更为开放的态度,从而让歌曲处理百花齐放。那种固有的、按照谱面去表达或按照特定音乐风格去演唱的要求都应该大胆的提出质疑;这类要求应该纳入音乐考古学的范畴,分支出音乐表演考古研究,在进行音乐表演的考古学研究时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原样重复古人的音乐要求。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发展,人类审美意识的转变都需要我们以一种移动的或者说变化着的观念去看待歌唱表演。那么这种开放的态度就成为歌曲演唱的一种必然结果,势必影响到我们高校的日常教学。
三、后现代主义思想对高校声乐教学的益处
这种开放的、包容的、去权威论(中心论)的观点是后现代主义思潮最为重要的特征。这些观点最终会影响到我们高校的日常声乐教学行为。在我看来,这些影响对声乐教学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一)促使学生获得创造性思维
在声乐教学中无论是技巧训练还是歌曲处理都开始强调一种不确定性 ——技巧标准不确定以及歌曲处理方式不确定。教师在课堂上不再设立具体标准,只把握大的方向;只要学生的声音训练或者歌曲的处理环节不出现原则性的问题,那么教师就应该继续鼓励学生的这种自我创新精神。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也会慢慢建立起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二)充分发挥学生声音的个性美
在声乐课堂上教师要将学生声音的个性美充分发掘出来,避免出现千人一面的教学现象。教师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每一个学生的音色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的智商和对歌唱艺术的领悟力是参差不齐的,他们的嗓音条件以及嗓音的可塑性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计划和目标的设定上就应该将这些差异属性体现出来。我们需要做到“积极关注个人的价值和地位,肯定个人经验的特殊性,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具有独特个性和风格的人。”(三)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后现代教育观里提倡的“去权威论”思想直接导致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本质变化!由传统课堂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变成了学生可以与教师平等的参与到教学中去,由被动接受式教学演变为主动探讨式教学。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不再扮演真理的传播者而是与学生一起去探索真理的同行者。这种转变,必然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声乐教学由此不再被传统的条条框框所束缚,而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什么样的发声能让学生具有舒适感、什么样的歌曲处理才更加打动人、不同的学生适合哪些曲目等等。这样一来,整个声乐教学的氛围就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随之变强。四、高校声乐教学思路的调整
随着后现代教育思想的渗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思路也变得广阔起来,比如:它变得更包容、更大度、教学目标也更丰富、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方法也更多元化等等。(一)歌唱音色的选择更多元化
歌唱的音色训练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声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不同的音色是不同的肌肉作用下产生的,不同的肌肉运动形成不同的唱法;因此,只有恰当的运用某种特定的肌肉运动才能发出特定的音色,从而才能判断歌唱者是在运用何种唱法在演唱。长久以来,以美声唱法为例,声乐课堂上教师牢牢把控住学生的演唱神经,必须促使学生唱出符合美声审美标准的音色,否则绝不罢休。这也是典型的权威式教学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与时代的发展不再和谐。歌唱音色是歌唱技巧的外在表现,这种表现会直接被听众关注到,并进行审美选择。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演进会不断产生新的审美情趣,所以任何固化的教学模式所训练出来的单一的声音音色其生命力都是堪忧的。教学中对学生歌唱音色的选择必须走多元化路线,允许和肯定学生自己的独有音色和特征,这样的技巧训练才具有生命活力。
(二)歌曲处理的方式更多元化
歌曲的处理关系到整个歌手演唱的层次,如果歌曲处理的得当,那就会相得益彰,有些歌唱者的技巧并不出彩,但是却深得观众的喜爱,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歌曲的处理水准补缺了歌唱技巧方面的不足。在声乐教学中,歌曲处理占据核心地位,也是教师调整学生演唱的关键部分。在传统教学中歌曲处理主要遵循两种方式:尊重表情记号和适度二度创作。尊重表情记号指的是服从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演唱者进行原样再现的演唱;适度二度创作指的是允许演唱者对原曲进行适当的、小范围的改动,赋予歌曲新的情感。但是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严谨且慎重的,是有限度的。只要演唱者稍微演唱的自由一些就会被扣上演唱风格出现问题的帽子。但是在多元化文化纵横交织的今天,这种教学思路就显得狭隘和缺乏生命力了。我们应该鼓励更多且更丰富的歌曲处理方式的出现,只有更加灵活的处理才能使歌唱艺术的表现力获得更大的提升。
(三)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多元化
随着高校声乐教学思路的扩宽,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的丰富,随之变化的就应该是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这里牵涉到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后现代主义教育观视域下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高校内传统的声乐教学质量评价是很滞后的,还停留在对教案的撰写、教学计划的审定、教学日历的规划等教学材料准备工作的检查上,再结合听课,认为这些材料准备的充分的,就是教学质量高!此外,还有补充评价条件,那就是教改类课题的结题情况,如果发表的论文多,发表的刊物级别高,那么就能获得教学质量评奖。这些评价体系都没有学生方面的指标,而实际上学生的感受和成长才是检验一位老师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也应该内容更加丰富,涉及面更加宽广。比如:学生对教师的评教意见、学生通过学习后在各类专业比赛中的获奖、学生专业考试成绩的逐年提升、甚至是学生对待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等等都可以纳入评价体系。
五、结语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我国高校声乐专业教学的影响是长远的,它从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内容和手段以及教学氛围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短期内,这种对声乐艺术风格的包容性和对多元化教学思路的接纳将对传统高校声乐教学产生一定的冲击,但是长远来看,这也是激发声乐艺术生命力的一剂强心针。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在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会为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指明一条更加宽广的发展之路!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