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文广旅局,江苏 淮安 223300)
一、引言
游事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成长的重要表现。在现阶段内,旅游业的文化属性日趋显著,表现出了大众化的发展特征。对此,需借助基层公共文化内容,实现旅游业优化。而对于两者的融合发展,应以融合必要性条件为引导,以此保证旅游产业发展的健康状态,体现基层公共文化的优势作用。二、基层公共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必要性
基层公共文化与旅游融合,可以将无形的文化内容,提炼成具体的旅游项目品牌,是加快地方文化传播,补充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①。旅游产业与基层公共文化的融合,也是其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旅游产业活力的基本动因。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按照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和背景,量身打造精神领域充实、文化生活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 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一方面为地方文化产品带来更多的社会关注度;另一方面,也因此可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另外,通过旅游推介将零散的地域精品文化,向更广阔的大众空间进行扩散,可以形成更具影响力、传播力的文化环境,并在与旅游业协同影响下,加速推进基层公共文化的成长与发展。而在旅游业的视角下,也可以保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搭建与不同旅游文化产品的沟通桥梁,进而完成旅游价值与社会经济效益的重构。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执行措施
1.旅游开发中引入基层公共文化思想。理念属于无形的思想内容,但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中,会起到核心的先导作用。所谓旅游景点,是将自然风景、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内容,以更加具象化的内容呈现出来,以此实现文化内容的经济价值开发。在利用基层公共文化思想优化旅游产业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将特色乡村、民俗街区、商务商贸、会展活动、节日庆典等地方特色,作为旅游文化内容,并以此形成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实现文旅融合引导下的价值开发。例如,在开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过程中,将地域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繁荣发展作为基础,通过展览展销等活动,与当地的基层公共文化紧密联系,从而更好地展现“非遗”内容中的历史价值。又如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以红色思想为主线,在深入发掘精神文化内涵的同时,一定要保证整体开发影响的广度与深度,形成立体化景区开发,使红色旅游景点的特色与旅游开发得到和谐统一。同样,这种以思想内容为核心的公共文化展示,也可以将科技、经贸等内容作为主体,并在当地政府灵活政策的推动下,形成极富地域特色的旅游开发景点。
2.旅游产品的基层公共文化内涵体现。旅游产品是具体文化内容的载体,也是体现旅游价值的物化表现。在进行基层公共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通过基层文化属性的挖掘与打造,积极开发旅游产品,使其展现出更加典型的区域文化特征,以此吸引旅游人群,最终实现经济价值的转化与文化内容的扩散。
例如,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可利用显著的民族文化特征,形成以民俗风情为核心的立体化文化体系。如建立民族风情小镇、开展民族节庆活动、开发民族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品牌内容,在此基础上,使游客在旅游活动体验、景区商品消费的同时,深刻体验地域文化特色,进而实现文化内容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目标②。
3.旅游产业营销的公共文化应用条件。旅游产业的营销活动中,需要形成立体化的市场定位,并在与文化融合的构成中,形成完整的产业营销。在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下,不仅要形成具体的旅游线路口碑营销,也要学会借助网络化的开放空间,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使网络化的传播途径,形成吸引游客的更好方式。同时,在营销方法上,也要注意多样化手段的开发,在影视作品、饮食文化、主题活动、节日庆典、体育赛事等文化活动中,都可以与旅游产品构建关联性,使旅游项目的开发与活动,得到更广阔的扩散,从而形成富有生气的立体营销,实现旅游与基层公共文化的融合。
四、结语
综上,旅游业在基层公共文化的引导下,可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目标,无论是在服务水平还是经济体量上,都会以文化为基础,形成新的发展动力。而从基本思想、产品开发、营销调整这三方面出发,可系统地完成旅游业发展,并通过文化开发,形成与基层公共文化的协调关系,维护旅游产业健康成长状态。注释:
①雒树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努力开创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9(01):64-80.
②孙天垚.创新中激活传统文化传承中增强城市动能——以成都文创产业发展为例[J].科技智囊,2018(08):46-67.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