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广播电视集团,辽宁 沈阳 110000)
小品广义是指广泛的文学艺术等作品中与繁复之“大品”相对的描写小的人物、事件、自然风景以及细微个人感物兴怀所成之短小精悍简单的作品。而现今我们经常提到的“小品”,大多数是狭义的“小品”,泛指带有喜剧色彩的,通过形体和语言表现一个比较简单的场面或艺术形象的单人表演或组合表演。小品最初的雏形是艺术院校戏剧表演专业考察学员艺术素质和基本功的面试项目,一般由录取单位老师现场出题,应试者当场表演。考察的评价方式也是基于戏剧对演员要求的基本规律而来的。
自1983年春晚舞台的《阿Q的独白》开始,小品这种表演艺术形式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随后出现的《吃面条》则真正让小品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后来,随着赵丽蓉、宋丹丹、赵本山、黄宏、郭达等一批小品表演明星在春晚当中亮相,不同的演员带来了不同的艺术融合,导致小品这个新的表演形式开始变得空前火爆,所涉猎的题材空前丰富,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表演形式也愈趋多样化。小品成为文艺舞台上不可或缺的独特的文艺节目。
多年来,小品应隶属于曲艺还是戏剧很多人争论不休。当然,艺术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其关从属系也因起源的多样性而成为了争论当中的重点。事实上,小品从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导演风格、表演状态上可以划分为曲艺类小品和戏剧小品两种概念。那么,曲艺小品和戏剧小品各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换句话说,两种类型的小品在表导演过程当的区别又是什么呢?
所谓的曲艺类小品在导演风格上更趋向与生活化与喜剧化。其作品的题材多倾向于生活中的小人物与小事件。而反映的大多也是一个生活当中的简单的小的哲理。于是,无论是舞美还是服化道,都要遵循真实的生活环境,阐述真实简单的生活状态。
例如,《打扑克》(1994)《如此包装》(1996)《心病》(2003)等,就是将生活当中的小片段搬上舞台——列车车厢的一角、演艺公司的办公室、村子里的私人小诊所。这些来自于我们身边的舞美设计灵感寻求一亮相就能将观众立刻带入规定环境当中,演员在这样的规定情境当中,也要遵循着符合真实生活当中的舞台调度,做出真实的反应。也要求导演在编排中追求生活的自然,以求观众快速产生共鸣。
而戏剧小品与之最大区别是,题材更为广泛,表现的手段形式更为多样化。历史剧、幻想剧甚至实验戏剧都可以融入。在戏剧小品当中,生活化、平实化可以不那么重要,时间也不再追求生活当中的某时某刻,而主题性则站在了重要的位置上。戏剧作品当中的抽象性可以完全体现在戏剧小品当中。例如曾荣获CCTV电视小品大赛四项大奖的作品《前面有棵树》,整个舞台只有一棵树,演员围绕着这棵树进行表演活动,简单而明确,并且随着演员服装与化妆的变化,还展现了时光的流逝。于是,观众的观看重点不再生活当中的某一个契合的点,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逐渐相信整部作品设计出来的舞台假定性。舞台假定性可以避免观众过于的沉浸在情节所带来的生活细节当中,而是跳出来更加冷静的、客观的评价该作品所展现的主题、领悟创作者的最终表达和诉求。因此,戏剧小品在舞台美术和舞台调度上应更为精细和讲究,追求博人眼球的创新点。
例如开心麻花的《热带惊雷》,将越战战场搬上了舞台,演员的对手戏建立在了虚无的“地雷”上,踩地雷虽然仅仅使用了声效,可它不仅成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还成为了包袱和笑料产出的重点,更重要的是,观众认可了这一舞台假定性,也为深化反战主题做了铺垫。
曲艺类小品在表演上更趋向于现实主义甚至是自然主义,人物自然必须遵从这一生活当中的真实,或者夸张过后的真实。演员在诠释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当中,还应当深入理解人物的庞大繁复的内心世界,正所谓“越真实越复杂”,有一点偏差,角色就会浮于表面,难以让观众产生共鸣。①好在过去的三十六年,我们的曲艺类小品舞台上涌现了大量不同风格的小品演员,他们诠释的是他们熟悉的任务或者就是他们自己。例如陈佩斯的底层小人物、赵丽蓉的唐山老太太、赵本山的东北农民。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在细节上放大了他们所诠释人物的特点,这个就是夸张后的真实。可以这样说,曲艺类小品创作上就是“人物先行”,为人物服务的。而戏剧类小品则更注重“主题先行”。需要演员为整剧尽好责任。演员作为的整个戏剧作品其中的一环,作用是为了突显最后呈现的主题。
当然,小品艺术从它的诞生开始就进行了多样性的融合,例如曲艺类小品融合折子戏、拉场戏,戏剧小品融合先锋戏剧,到现如今又将影视的手段搬上舞台。小品在不断的融合当中成长,而所谓曲艺类小品和戏剧小品中间的接线也越来越模糊。在不远的将来,也许还有更多的艺术形式融合到小品中来,再将小品推上一个新高度。
注释:
①于海阔.文化土壤与喜剧作品的特点 [J].重庆社会科学,2013(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