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评黄梅戏《不越雷池》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266
张小威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寻常百姓家对官场的贪污腐化是厌恶和憎恨的。在黄梅戏《不越雷池》笔者听到另外一种声音,“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去时清风两袖,回来两袖清风……”的道德节操和“不信浩然正气惧歪风”的浩然正气。

  黄梅戏《不越雷池》中沈镐的“廉政”形象是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得以完成的,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一出戏的灵魂,正所谓“度桥写人”,“桥”即情节、冲突,写“人”(人物形象)才是目的,“立主脑”(思想性)便隐藏在鲜明的人物形象身上。

  黄梅戏《不越雷池》中沈镐的“廉政”形象,便是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体现出来。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果只是“战天斗地”的话,上下一心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还算不得艰难,等多算是“大跃进”,可是“廉政”更多是打破壁垒进行利益的再分配,这可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反贪腐战斗。

  黄梅戏《不越雷池》中的沈镐“廉政”面对正是利益重新分配下的生死搏斗,沈镐为了与民造福、为国争利毅然决定取缔私盐,触痛了当地盐枭的利益和寄生在盐务上贪官污吏。

  所以,盐枭们故技重施,以厚礼行贿沈夫人交厚沈镐,不想被“装疯卖傻”的沈夫人丽娘骂的狗血喷头。盐枭们一招不成再生一计,在沈镐夫妇独子生命垂危之际暗下黑手,竟然已重金“隐去”附近所有医馆郎中,致使沈镐无处求医感叹“知道做清官难,却不知道是这样的难”,即便心如刀割,沈镐也坚定信念“不信浩然正气惧歪风,除私盐要拿着身家性命拼”。十八年后,屏山县“穷乡僻壤变天堂”,沈镐也得到一次回安庆做知府的升迁机会,可是沈镐却因拒绝向钦差缴纳“提点”而未能升官,以至于挡住了别的生财之道,招致儿子被陷害下狱待查。沈镐悲痛万分,明知儿子是中人全套也要大义灭亲,岂料沈夫人丽娘爱子心切,一时糊涂私自放走俊儿,幸赖俊儿相信“天理昭彰,善恶终究难隐藏”及时回头,才不致落入恶势力的奸计。沈镐在屏山县兢兢业业、恪守为官之道,不越雷池一步,不取百姓一针一毫,深受到百姓,最终得到朝廷的认可。清官之路似登山,一山更比一山难,回顾其廉政之路何其艰难,正因其难才能体现出“清正”人格力量的伟大。

  军功章有沈镐的一半,也有她们的一半。

  黄梅戏《不越雷池》中的沈镐的“廉政”及其反贪腐行为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而是一家人的“正气”在同“不正之风”在战斗,最重要的当然是枕边人丽娘。

  丽娘为沈镐营造了一股清凉的“枕边风”。丽娘,作为沈镐的夫人,在《不越雷池》中主要是通过三件事来塑造丽娘有勇有谋、知书达礼、有情有义的女性形象。

  一是“装疯”,为了躲避送礼,知书达礼的丽娘竟然自毁形象,装疯卖傻,斥责送礼之人是“笑脸给人送砒霜、笑里藏刀暗杀人”;

  二是“送礼”,面对钦差大人的“提点”,沈镐犹豫不决左右为难,可是丽娘却说:“打点的世界哪里有真言”,一语点醒梦中人;

  三是“放子”,作为中年得子的丽娘,面对含冤入狱的亲骨肉,真个是“十八层地狱皆能过,实难躲过母子情”,私自放走儿子,虽然是有违刑法,却也是至情之人。

  正是有了沈夫人丽娘这样的枕边人,沈镐才不至于“后院起火”,正应了那句“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的古语。

  以沈母为代表的家训传统,以俊儿为代表的后代力量,是以沈镐待代表的中坚力量的基石。作为意象化存在的沈母,更多的是剧作家用以标志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沈镐赴屏山县上任之前前,沈母千叮万嘱说:“去时清风两袖,回来两袖清风”,又对丽娘说“家有贤妻,不招昏事,枕边风万万吹不得”。沈镐还乡之时,沈母已是九十高龄了,岂非积德才能添寿的福报。

  再说,沈镐的下一代俊儿,含冤入狱,生死未定,本可在母亲的帮助下一走了之,可是清正的家风却使他相信“天理昭彰,善恶终究难隐藏”,毅然回头而使贪腐势力的计谋落空。这一家三代身上所体现的“清”、“正”的风气,正是儒家传统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脉相承”。沈镐身处于这样优良的“清”、“正”家风中,近朱者赤,便拥有了行廉政的良好家庭氛围,这种“家风”在沈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时候能够进行“点醒”。清正家风代代传,修身才能平天下。

  黄梅戏《不越雷池》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当我们为沈镐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心生敬佩的时候,不禁反思“廉政何以艰,清官何以难?”,沈镐为避送礼让夫人装疯卖傻,为病重儿子求医在雪夜驱驰,不行贿在屏山留任十八年,为国法亲索无辜独子,哪一件不让人心生怜惜。

  虽然黄梅戏《不越雷池》所塑造的廉政形象让人钦佩和感动,但却只是一个人和家庭的力量来实行“廉政”,面对积重难返的封建王朝,恐怕这种个人的力量无法左右全局。

  还乡后的沈镐也已七十高龄,即便有朝廷的封赏,恐怕也是日薄西山,又有多少时日供其革除贪腐弊端,又有多少“沈镐”继之来者,这股“廉政”清风又能存在多久呢?

  笔者认为,沈镐更多的是依靠“清正”家风的一脉相传和自我人格的力量,用当代的政治话语来说是“不想腐”,而不是依靠制度的手段来进行反腐行为,要把腐败彻底根除,就必须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让制度成为廉政的尚方宝剑。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