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 临汾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彩云追月》原曲是由我国著名音乐家任光、人民音乐家聂耳在1935年根据民族管弦乐曲,创作的一首用中板演奏的明亮、清新而空灵的乐曲。乐曲的旋律悠扬动听,风格清新淡雅,音色柔美而透明,以其富有诗意且浪漫的抒情旋律,深受人们的喜爱。乐曲用带有民族风味的五声性旋律、简单素雅的和声华美的织体对比来形象地描绘出了令人向往的迷人夜空。《彩月追月》由五声调式写成,音乐的元素和配器的手法都萃取了广东音乐的精华,彰显出了浓郁的中国民族音乐韵味。该乐曲旋律由二胡、笛子、中胡、萧等乐器合奏,阮、秦琴、扬琴则弹拔出动感轻盈的节奏式探戈,其中使用木鱼敲击增加空神秘、空旷的感觉。后来在1975年,王建中先生将其改编成同名钢琴曲,巧妙地把它与钢琴所独特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既保留了原曲的音乐元素和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民族韵味,又将钢琴技巧融入其中,可谓中西合璧。在众多改编曲中脱引而出、并广泛流传、影响深远,经常作为国内外重大钢琴比赛规定的曲目,备受演奏家们最青睐。王建中是江苏江阴人,历任上海音乐学院的副院长职务,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教育家。他的代表作品有民歌作品《浏阳河》、改编古琴曲《梅花三弄》、改编唢呐曲《百鸟朝凤》、说唱音乐《蝶恋花》等。
钢琴曲《彩云追月》是用三段式结构写成,乐曲引子部分和尾声前后呼应,层次严谨,构思巧妙。作曲家恰当的运用了一系列钢琴技法营造出了云月竞相追逐的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似梦非梦的感观享受。
引子由7小节构成。由7小节的引子进入,规整的节奏与散板相互交替出现,探戈式节奏将断未断、似连非连,充满了律动感,好像是彩云追逐月亮的嬉戏画面,在一片静谧灵动的夜空下,展现了云层浮动、银色的月光融融的一幅美景;而紧随其后的15连音,选用双手交替演奏技巧,奏出无比轻巧灵动、婉转悠长的颤音,恰似时隐时现的月亮悄悄在云端披着朦胧的面纱,音色逐渐变地明亮,巧妙而简练地运用了一组和弦描给出一幅优美无比的画面。起始小节模仿管弦民族乐中的弹拔乐器,节奏有张有弛,弹奏出轻巧多变的衬腔。随后小节由一个长琶音和流动的五声音阶与颤音组成,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色彩。第三,第四小节紧随其后与第一、第二小节的上行模进重复。第五小节采用典型的托卡塔式的表现技法,用重复的左手单音五声音阶,右手八度急速交错演奏, 仿佛浩瀚夜空下,月光似水的画面。
呈示部是一个三句式的单乐段,主题乐句的第一、第二小节,从弱音开始按五声音阶展开,巧妙的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的音色,在四拍长音的衬腔中弹出轻盈音色的作为填充,使音乐变得十分丰盈。第二乐句在进入高音的地方加入装饰音,模仿笛子的音色和声上采用了Ⅵ级和弦与Ш级的十和弦伴奏,使音乐更富于民族韵味。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采用下行四度模进。钢琴在演奏时要注意音色上的模拟,并突出其明亮的特点,触键时要求手指贴键弹奏,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而使力度逐步渐强,再配合踏板,使音乐流畅、连贯。在演奏上要注意装饰音要弹奏快速并且清晰,整个旋律要颗粒饱满并且要能够圆润地弹奏出来,使旋律线条其具有清晰流畅。之后两小节的间奏也是要弹出轻盈的衬腔。中段是一个四句式的平行乐段展在高音区出现,和声上主要编配主和弦、属和弦以及后们的七和弦,选用流动的分解和弦伴奏织体,音色所表现出朦胧月色美感,在弹奏时用弱音表现好音乐这一意境。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基础上的变化再现,在音区上低了两个八度,出现在低音区上。与第一、第二乐句造成了和声音区、色彩以及力度上的对比。弹奏时则注意左手的主旋律,右手要控制好音量和音色变化从而轻快且连贯地衬托主旋律。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再现,旋律力度加强,织体加厚,伴奏织体则是采用五声音阶波浪型下行流动。整个中段旋律是呈示段的抒情扩展,乐思自由发展,没有冲突,只有和谐。
再现段是呈示段的变化再现,旋律织体加厚,力度加强,采用11度的形式出现,伴奏织体则是采用五声音阶用五连音的方式出现的,而长音的填充刚好相反,八度音出现在左手,右手则用五声音阶来烘托左手的旋律,就像乐器间在对话,又仿佛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互嬉戏,忽上忽下、怱进怱退,情态逼真。钢琴演奏时八度的弹奏要准确、连贯,手指要紧贴琴键不断向上推进,同时力度要逐渐加强。五连音的弹奏要准确、均匀,力度也要逐渐加强。主题的两次出现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更多地描写了彩月真实的自我感受。
尾声与引子基本相同,钢琴演奏上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在最后两小节上作渐弱、渐慢地处理,最后定格在长琶音上,而长琶音的最高一个音用左手跨过右手弹奏。永不停留,这是彩云的精神所在,高潮过后并没有畏缩退却,勇往直前,永不放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乐曲最后回到委婉的曲调,随风飘逸,与之前的前奏首尾呼应。
两次音色主题的不同出现,作者采用了很多的手法来表述。第一次主题出现非常的抒情,象是在诉说心事,又像是在深深地叹息。第二次主题的出现气势磅礡,汹涌澎湃,好似狂潮,势不可挡,是全曲的高潮所在。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主调和复调上的对比,有音量上的对比,有音厚、薄的对比。
全曲由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构成,A调4/4拍,中板。第一至第七小节为引子部分,乐曲的开始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音阶式的装饰句,再加上清澈的颤音来引出主题,主题具有民间色彩,节奏平稳,旋律加歌,富有诗意。中段的旋律更是令人陶醉神往,流动的琶音伴奏音型,丰富的和声使旋律更加唯美、轻盈。紧接着主题再现部分,旋律采用11度和弦构成,增加了乐曲的氛围。在伴奏地部分运用五连音的琶音加上柱式和弦,增加了乐曲进行的动力,把曲子推向了高潮,属声和引子前后相互呼应,力度减弱,速度渐慢,在流动而悠扬的分解和弦中结束全曲,而音乐仿佛没有停止,使人意犹未尽,引人遐想。
在引子部分的第4小节与第5小节这段乐曲中,曲子刚开始就运用了和弦的指法规律。右手指法为1指、3指、5指,左手相同。紧接着是一个快速琶音,指法是1指、2指、3指、5指,左手是以mi开始的,用四指弹比五指更顺,左、右手交替进行。指法是 4321、1234、4321、123,颤音指法是 132323,要衔接好,不出现裂痕,动作要协调一致,统一在一个气息上的一个力量上,不出重音,就像一只手弹出来的一样,第三、第四小节和第一、第二小节指法一样,接着出现左手单音,指去1254,1254,1254 3,与右手八度的轮奏,由渐快到渐慢,一个手指弹下去后要支撑住,然后马上把力量转移到第二个手指,等第二个手指下键后,前面的手指才能离开。从一个手指到另一个手指不能有缝隙,准备弹得手指要稍抬一下,但不必太高,这样弹出来就更有流水般的感觉。最后一个是琶音,指法是54 321234,总之,正确的指法有助于突出这个音或那个音,也有助于发挥手臂的配合。
钢琴曲《彩云追月》是一首富有南国风韵朗乐曲,是我国早期的一首轻音乐,今天仍是精品之精华。《彩云追月》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出若翰夜空的迷人景色,旋律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充分表现了钢琴音乐的民族神韵,达到了雅俗共享的艺术境地。
钢琴曲《彩云追月》是作者选用广东音乐作为素材,利用钢琴表现无限的特点,表现了一种平静悠闲的意境,和一幅酷月当空,万籁俱寂的画面。它歌唱性的旋律和具有特征的伴奏音型,使乐曲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有用调式、调性的对比、速度的对比、音乐的对比、主调和复调的对比、高低音对比,展现出一个令人醉倒、美不胜收的意境,我们应该细细体会乐曲中旋律的美、结构的美、形象的美以及精神境界的美。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思考、去联想、去体会,使自己变得更加充实。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