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试论美术馆的公信力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7145
王晓涵

  (南京艺术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电影《达芬奇密码》在开篇不久的一幕中,男主角和警探走在卢浮宫的一条挂满画的长廊里,男主问警探:“这里面有真品吗?”“当然没有”。虽然表面上编剧在这里调侃了一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的确涉及真实性的问题,也是美术馆与公信力的问题。

  过去两百年间,美术馆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巨大的成长。美术馆的存在价值来自于它们能够清楚地阐述并让我们理解为什么艺术品无比重要,为什么它们值得我们注意和尊敬,正是源于美术馆的公信力。

  在美术馆与公信力的问题上,专家学者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强调公信力的中心地位。在大都会美术馆馆长菲利普·德·蒙特贝罗看来,除权威以外,公信力的概念中还应包含“真实性”。毫无疑问,公信力与美术馆的声誉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缺口都会构成双方的违背。因此,格伦·劳瑞指出,没什么会本地恶名更能损害机构的声誉,而且天知道人们的联想会对整个行业造成多大的影响。“正直”便成为了另一个同公信力密切相联的词语,而它的含义应更加宽泛,既包含正直本身,也包括了独立论断。它应当深藏于人们的使命、思考和思维方式里。

  真实性是维持公信力的重要方面。首先,公众期盼在美术馆内寻求的正是其所承诺的真实性。任何复制品或仿造品永远无法替代原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各界人士支持用新材料重建一座被塔利班摧毁的巴米扬大佛立像。并且留下的残片煤油一块大到能作修补之用。这个构想拙劣的项目将对一个已毁的场所带来加倍的亵渎,它并不比主题公园的展示真实多少,这是对真实性极大的背叛。在这里,只有那空荡荡的石刻壁龛才是真实的,赤裸裸地提醒人们造成这一切的行为有多愚蠢。重建计划不会吸引很多游客,因为真实性的缺失将被判公众的信任。公众期待美术馆和考古现场的真实一定远胜于对艺术史信息一知半解的需求。

  观众前来欣赏的作品必须是原作,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复制品永远缺少一个元素,那就是真实性。面对一幅大师的画作,除了对作品至美的领悟之外,观众涌出的无限激情还源于一份坚定的信念和绝对的信心。那就是他面前这幅作品正是由大师亲手绘制、并用其创造才情将颜料转变为画面的奇迹。这种激情来自于他充分相信这件作品不是任何其他的作品,也不是它的复制品。原作的魔力在于那份真实性,是美术官永远不能失去的,因为那正是公众矢志不渝所追求的。

  看到过这样一种说法:美术馆不应该脱离日常体验,而应该尽可能地融入其中。有人认为用这是具有公益精神的:我们应该破除参观美术馆的神秘性。但是,在这个大多数时候平淡无奇而唯物的世界里,人工、虚假的东西占统治地位。只有神秘性和艺术的奇妙是独一无二的,也是观众所寻求的。所以正是把观众从萨特口中“单调无序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开来,才是最好的服务了观众。

  然而正相反,今天的美术馆表现出高度且狂热的活动水平,这些泛滥的项目和展览都源于一个新的工作焦点——旧金山美术馆馆长哈里·帕克将其描述为“从藏品到观众的重心转移”。的确,曾经至高无上的艺术品如今在许多行政部门眼里已经不及观众重要。当占据核心位置的是观众而不是艺术品时,观众所获得的服务不一定会变好,而更可能是变差了。当美术馆努力吸引取悦观众,观众的需求无疑会被满足。为了保证观众前来美术馆,观众的观展体验将不会受到任何挑战,美术馆的各个项目很可能会以观众目前的知识水平去迎接他们。但这并不是美术馆应当向观众提供的那种拓宽和升华了的体验。

  信任观众就是承认众所周知的事实,美术馆若能用一如既往的那份严肃、清晰和敏感来对待作品,那么是最深奥难懂的题材也能找到知音。大都会美术馆就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拜占庭艺术或文艺复兴挂毯一般并不会被期待成为受欢迎的主题。然而它们与其他许多有些晦涩的展览都获得了巨大的欢迎。观众非常明白美术馆仅仅是要诱惑他们去参观,还是真正提供精神食粮——前一种展览平淡无奇,不会挑战观众的知识面,最终会让人讨厌,因为观众知道其创作过程并没有包含足够多的心思,而后一种展览则是抱着严肃的目的和真正的教育动机制作而成的。也只有这样,美术馆才能获得观众长期的忠诚和支持。

  美术馆要赢得并维护公信力,就绝不能轻视公众。只有遵守这份契约,美术馆的使命才能永远保持首要位置,这既是为了美术馆机构,也是为了公众的利益。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