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路桥区文化馆,浙江 台州 318000)
一、引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通过确立强化乡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新导向,搭建“农民、乡贤、社会组织”多元参与的文化建设主体格局,构建乡村文化与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体系,以此激活乡村发展因子提升乡村文化的内驱力。二、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
由于农业劳动率的提高以及城乡差距的扩大,乡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成为了大多数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的必然选择。这类群体有对新事物接受的灵活性,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在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力军作用,这一群体的缺失造成乡村文化建设以妇女、老人和儿童为主体。于是,乡村文化朝着空心化趋势发展。“由于传统观念以及各种条件的制约,很多农民难以改变旧有的文化习惯,对乡村文化的认识在观念上存在短视性和偏见。部分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也有农民存在抵触情绪。农民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缺位’迟滞了农村文化建设。”三、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破解路径
(一)提升整体效用,建设有效管用实事工程
任何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融入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近些年,各地建了不少文化设施,但有些设施利用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神文化产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实际作用。浙江省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坚持“建、管、用、育”一体化思路,突出内容为魂、服务为王,着眼运用好各种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有标准。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依然是薄弱环节。之所以弱,很大程度上就弱在缺乏最基本的设施建设。浙江省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把设施建设作为基础,制定“五有三型”(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的标准,推动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建一个成一个。一方面,强化菜单式的“送”,把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匹配起来,推进“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平台建设,明确政府要提供什么、提供多少文化服务,做到全省“一张网”。另一方面,致力自主性的“种”,广泛开展“种”文化活动,支持群众自办文化团体,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农村文化礼堂不但成为承载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的有效载体,而且成为在农民群众中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二)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各类资源统筹整合利用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统筹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培育和弘扬的合力。农村文化礼堂作为一项具有鲜明价值观念导向、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综合性文化工程,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周期性长,需要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加强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工作推进形成一盘棋。浙江省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关键,确保工作可持续推进。浙江省委、省政府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十分重视,省政府连续两年将其列为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专门成立了以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市、县各级都形成了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四、结语
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从古至今都有“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的说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农村发展宏伟蓝图,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原则。文化兴乡村兴,文化强乡村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会第一次会议时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通过文化塑造人、影响人的功能,使乡村逐步形成家风正、民风淳的良好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社会文明的程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