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泉州提线木偶戏剧目创作及实践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6614
尤超颖

  (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福建 泉州 362000)

一、引言

泉州提线木偶戏又称悬丝傀儡,起源于秦汉,成立于北齐,兴盛于唐宋,唐末五代已在闽南地区流行,而泉州则是闽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提线木偶戏演出最为兴盛的地区。其中《闽南唐赋》中有一篇唐会昌三年(843年)闽县进士林滋的《木人赋》就有写到“以周穆王时有进斯戏为韵。何伊人兮异常,爰委质以来王。想具体之初,既因于乃雕乃斫,及抱材而至,孰知其为栋为梁。原夫始自攻坚,终资假手”,这足以证明在泉州地区的流行。在2006年6月提线木偶戏成为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古老的剧种,是什么让其从古到今地发展保留了下来,这其中都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又是几经辉煌,几经坎坷,到现在成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根本的还是因其有源源不断的剧目创作,且这些剧目在社会发展中,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剧目的生产对于一个剧种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个剧种的保留和传承,如果没有了得以展现的剧目为依据的话,可能会在大千世界的变革中逐渐消失。提线木偶戏的前辈艺术家们,抱着对这一艺术的热爱和坚持,不断寻求着各种方式,让提线木偶戏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提线木偶戏的剧目创作有着其剧种的特殊性。

二、从表演形式及独特技艺谈剧目创作

提线木偶戏的表演不同于其他剧种的表演,不是只要演员一扮相,穿好戏服,就可以登台亮相进行表演了,他是需要演员们同时操控多条丝线,进而操控木偶进行表演,需要做到准确无误的传神达意。也正是提线木偶戏的特殊的表演方式,在舞台上能够做到,人戏能做到的,木偶也可以做得到,人戏做不到的,木偶还是可以做得到,提线木偶在表演上可以上天入地,可以千变万化,可以腾云驾雾等,所以这精妙绝伦的技艺表演,特别受大众的喜爱和欢迎,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在剧目创作方面,除了考虑剧本主题的标新立异外,在选材方面,还需要考虑到是否合适提线木偶戏的表演发挥,是否有利于提线木偶表演技艺的展现。在写作上,就得寻找可塑性强的,能够发挥提线木偶技艺,从而塑造人和物的形象,而在剧本创作的时候,需运用恰到好处的动作语言丰富人、物形象,让人、物的动作语言的展示,能够做到让观众们耳目一新,出其不意,让人和物的形象生动活泼,灵活逼真。如:大型神话剧《火焰山》中变化莫测的孙悟空,小戏《钟馗醉酒》中钟馗的拔剑、喝酒,《小沙弥》小沙弥的生动活泼,《驯猴》的弹吉他、骑自行车等等。

三、从多种多样的表演舞台谈剧目创作和发展

提线木偶戏的表演舞台,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最早的“八卦棚”式舞台,到50年代初的“阶式平面舞台”,再者70年代后期的“天桥式立体舞台”,再到后来的全开放式的舞台。可以说几代的艺术家们,费劲了心思创新和变革,研究了各式各样的表演方式,除了为了能够更好的展现提线木偶的表演技艺,也是想让一个又一个的剧目能够传承和保留下来。而剧目创作在不同的年代里创作题材不一样,也和表演舞台的变革和创新,也是相辅相成的。

  1.从最早的“八卦棚”说起,它比普通戏棚小,距离地面约1.6—1.7米,面积大约6平方米,基本呈正方形,在距离“八卦棚”前约0.7米的居中位置,横放一道高约1米,宽约1.3米的彩屏。彩屏前面就是提线木偶的表演空间。“八卦棚”是一种充满传统意识的傀儡棚,提线木偶最初的表演经常用于宗教祭祀仪式活动中,如“庆诞贺寿”、“酬神还愿”、“亡魂超度”等礼俗活动中,其中目前还保留的有,请戏神相公爷踏棚的科仪表演《大出苏》。同时大多数的传统戏都是采用了“八卦棚”的演出形式,如:《目连救母》、《李世民游地府》、《吕后斩韩》、《四海贺寿》等,这些传统的剧目通过“八卦棚”的演出形式,可谓是一种以少胜多、以简代繁、以虚代实的表演技法,将提线木偶的细腻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以形传神、逼真地将观众带入戏中,而在那时候的观众们也很满足这样的表演方式,乐此不彼。

  2.随着演出的丰富性和演出经验的积累,“八卦棚”渐渐地衍变到了“阶式平面舞台”。它是一个特制的、可以拆卸的且封闭型的舞台,观众只能看到木偶的表演,无法看到演员的操作。它的大小是“八卦棚”的4倍,大大增加了表演空间,可以扩大表演内容,前辈艺术家们就在那时候创作了和改编整理了许多新的剧目,如《白蛇传》,舞台的变化推进了创作的脚步,那时候创作的新剧目,如:儿童剧《拔萝卜》而后又加工改编成《庆丰收》,还有童话剧《千桃岩》、现代戏《解放—江山岛》、《蒋党的末日》、《东海哨兵》等,剧目的创作也推动表演艺术水平的提升,让整体的艺术水平也有了提高,演出场次与日俱增。

  3.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观众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平面空间表演,同时也在视觉感观也有了提高。因提线木偶戏表演本身存在动作的速度、力度、幅度、角度的局限性,所以在画屏单一的空间里,在表演上也是受阻碍的,所以使得有些剧目在提线木偶戏上难以实现表演。于是前辈艺术家们就开始了“天桥式立体舞台”的设想和制作,他们对舞台进行了大胆地加工改造并实验。而新剧目的创作和实践,对于提线木偶戏的表演是个极大的考验和挑战。

  “天桥式立体舞台”是以提线木偶表演为主,综合多种操弄形式的木偶表演,多层次、立体化的舞台结构形式。而在众多实验的剧目中,最为成功的就是大型神话剧《火焰山》,创下了在20多年里演出超3000场的记录。“天桥式立体舞台”极大地扩大了提线木偶戏的表演空间和内容,让更多的综合艺术和技艺可以在舞台上展现,如:杖头木偶及掌中木偶的表演也能加入其中,这也给剧目创作也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天桥式立体舞台”的出现,使得提线木偶的人物造型上也做出了改革,木偶制作的比例也变大了,丝线也加长到了3.6米,提线木偶不再是小小的小木偶,也是可以演出大型的木偶戏了。就这样,孕育而生并成功上演的剧目有80年代的大型童话剧《馋猫》、神话剧《太极图》《劈山救母》当时演出遍布全国各地,也得到了上级的嘉奖和赞许。而在21世纪初的成功上演的大型讽刺喜剧《钦差大臣》,演出遍布海内外,不仅好评不断,也得到了省市、文化部的诸多奖项,其中2003年获得金狮奖全国木偶皮影比赛金奖、2004年获得文化部第十一届文华奖的文化新剧目奖等,在2004-2005年度和2005-2006年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剧目。还有改编的大型悲剧《赵氏孤儿》、改编传统戏《卢俊义》也是好评不断,也获得了诸多奖项。

  4.而今提线木偶戏的名声远播,经常需要到海外进行各种文化艺术交流。为了方便出行,艺术家们经常地直接带着木偶出行,在各式各样的舞台上敞开表演。这样的表演方式一般多为折子戏、经典传统戏片段。这样的表演,可以说是人偶同台,不仅可以看到木偶美轮美奂的技艺表演,也可以观赏到演员是如何用手中的丝线操控着木偶。如:传统戏《元宵乐》、《若兰行》、《钟馗醉酒》《小沙弥》《青春梦》《狮子舞》等,新创作的《花好月圆》、《中国梦》、《命运的傀儡》等,新表演形式的变化,也带来了剧目创作地创新和实践。

四、结语

纵观提线木偶戏一路走来的剧目创作和发展之路,提线木偶戏的剧目创作构思和实践,都离不开剧种本身艺术特色的发挥。一个成功剧目、好的剧目,都是极大限度地发挥了剧种的特色艺术,同时也推进了其各个方面技艺的再提升。立足剧种艺术特色,创新发展新剧目,与时俱进共同进步,提线木偶戏的剧目创作便可以源源不断、层出不穷。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