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 艺术学院,吉林 延边 133000)
一、奏鸣曲《暴风雨》的创作背景
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之一,同时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集大成者,在维也纳古典乐派中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和地位。其《暴风雨》奏鸣曲作品三十一之二完成于1802年,是最富有诗意和幻想的作品。与此时的贝多芬正饱受着在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但是种种挫折并没有打倒贝多芬,而是更加坚定了他与命运抗争的心。由于莎士比亚晚期的作品大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和丰富的思想矛盾,影响了贝多芬的创作。“英雄”这一主题在《暴风雨》奏鸣曲表现的淋漓尽致,也吸收了浓郁的诗意幻想,使这首作品表达了深厚的悲剧性,强烈的英雄性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二、奏鸣曲《暴风雨》的创作特征
“暴风雨”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为d小调,4/4拍,广板(Largo)、快板(Allegro)、柔版(Adagio)交替的奏鸣曲式,本首作品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其中呈示部(1-90)主要主题是音乐的关键,乐曲由d小调开始这里贝多芬把一个乐句中分别以三种不同速度安排再其中,呈示部作为乐曲的开始,体现了独特的幻想性。展开部(97-146)是呈示部的继续和发展,表现出独具特色的戏剧性。这首曲子的再现部(146-232)的重点在变换了浮夸的连接部,尾声(221-232)调式回到d小调,音乐逐渐消失,结束回到主调,给人留下一种哀怨悲伤的情绪。三、奏鸣曲《暴风雨》的演奏分析
(一)呈示部
音乐的核心表现在呈示部的部分,三种在不同的速度、力量上,让其各自发展,这样就使得呈示部在开始的部分就是表现的华彩性十足。从第2小节开始进入到快板,右手旋律由若干两个音一组的连线构成,上行与下行的交替造成了紧张不安的情绪,在演奏此音型时,力量应放下来,音量增强的同时还要注重手指的颗粒性,左手的伴奏和弦要干净利落,听上去有顿挫感,与广板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力度的安排为pp-p-cresc-sf-decresc-p。第7小节的慢板与引子的演奏方法一样,听上去好像是远处压抑的雷鸣声,充满了沉思、安静的感觉。快板部分是从第8小节开始,下行的小连音演奏时不进要奏出f的性质,并且还要让音轻巧、活跃赋予其弹性,技巧方面“落”与“滚”方式弹奏的二连音逐渐紧密的演奏,突出表现出强烈激动、忐忑不安的情绪。曲子进行到第八小节最后一拍开始直至12小节的二连音“落”与“滚”技法中要弹得干净、连贯,其细节要点是手腕要自然的带动手指进行演奏,二连音的第一个音要实实在在的下键,通过手指的主动连接,第二个音是通过重量自然转移而至,然后手腕放松自然抬起,之后的二连音都是通过以此方法演奏。分手慢速进行弹奏会使其技巧更加熟练,将其分解为三个部分,落键——转移——抬起进行扎实的感悟,控制手腕行动范围使其适当缩小,左手和弦抓住琴键,配合适当加入,在这样系统的训练中,二连音的演奏不仅连贯并且赋予表情,使音乐的表现力更加完美。旋律中忐忑不安的情绪就能很好的呈现出来,力度与情绪得到同一也能为乐曲的表达增资添彩。(二)展开部
展开部是97-146小节开始,展开部是呈示部的发展,戏剧性和色彩性对比呈示部部分愈演愈浓,因此是全乐章的高潮部分。第97小节起,贝多芬用了三个延长记号作为桥梁去连接副部主题,要弹得很轻,使这部分充满了宁静、温柔的色彩,琶音要保持左右手流畅的交替演奏。第103小节起是快板,力度突然为ff,右手还是三连音均匀的走动,表现了一种悲哀的性格,而左手的重音要弹奏的坚强有力。让听者感觉到从宁静的情绪突然进入到深沉的宣泄,情感逐渐上涨。和弦分解式三连音规律进行,音程的进入后,音乐的音响更充分,有张力。在平常训练中要注意遵循三连音的基本弹奏原则——音值要均匀、音的弹奏清晰、音与音之间要保持连贯,适当着重每三个音的第一个音,紧接之后的两个音要自然放松的弹奏。当在演奏三连音第一个音的强调时,手臂自身重量落下使其关键,不可僵硬的弹奏,音乐要自然又张力,充分丰富。乐句中三连音音乐的连贯中一定要照顾到整体三连音群组旋律线条的起伏,谨记不要将三连音构成的旋律线弹奏的过于孤立,干瘪。(三)再现部
再现部是142-228小节,再现部是对呈示部的不完全再现,142小节的六和弦再度引起再现部,这部分的旋律平息了展开部激情的戏剧性。148小节起,再现部的主要主题插入了新的材料,使用了宣叙调将主题歌唱化,平息的激情,节奏比较舒展,根据乐谱上的标记(con espressione e semplice),必须弹奏的丰富的情感色彩,把声音弹到底,手指要控制好触键的音色。演奏时可以模仿肯普夫的弹奏方法,他演奏的此处旋律被拉宽,安静的旋律又柔和了很多,这句充满了悲伤,演奏时要注意把握速度,使此处符合音乐形象。(四)尾声
第176-223小节,与呈示部的演奏方法相同。第224-230小节,在激烈的冲突后,音乐的感情基调突然暗淡。渲染出一种孤独的气氛,左手低音的八分音符非常富有表情,踏板一直保持到230小节,营造出雷声滚滚的气氛,最后结束在d小调三和弦上,乐音渐渐消失,给人留下一种哀怨的印象。四、结语
英雄性、戏剧性是贝多芬鸣奏曲最明显的创作特点,其钢琴奏鸣曲表现透彻至极,作品的矛盾,紧张的内在与戏剧性的冲动。《暴风雨》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中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奏鸣曲中,音乐形象对比,细腻的感情变化,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贝多芬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的创作特征及演奏分析进行研究,更好地诠释《暴风雨第一乐章》的细节,为今后《暴风雨第一乐章》的演奏水平及内涵理解提供借鉴与参考。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