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博物馆,江苏 盱眙211700)
盱眙县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颇多,全县范围内文化遗存星罗棋布,共315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 处,市县级文保单位46 处。包括“大明王朝的龙脉”明祖陵、“东方庞贝”泗州城遗址、“2011 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大云山汉王陵、“红色基地”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等。近两年来,城北棚户区改造期间,也新发现了一批古遗址和古建筑,盱眙县内的文物资源得到了丰富,同时也对盱眙县内的文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盱眙县文物工作的现状
1.配合棚户区改造,做好城北文物保护。在棚改工作期间,县博物馆展开了对老建筑和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拍照登记、地图标记的工作,绘制了《盱眙县老盱城文保调查分布图》,为盱眙老城区恢复和盱眙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提供相关资料,2018 年,配合国联集团完成部分古宅修复工作,并对部分古建筑安放标志牌,安排工作人员专人巡查,加大民俗老物件和建筑构件收集力度,对其进行集中堆放管理,以便日后古建筑恢复使用。2.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和文物景区,助推文旅融合。(1)全力推动明祖陵4A 景区复牌。聘请浙江古建建筑设计研究院重新编制了《文物保护规划》并报国家文物局审批。聘请东南大学设计院,编制了《景区总体发展规划》,新规划从陵寝规制完善、景区品质提升、丰富旅游项目、完善旅游服务、拓展发展空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科学规划。加强了景区绿化提升管养工作,让绿化美化、景观化,请南京园林设计院编制了《景区绿化提升规划》。水杉林片区景观提升工程正在施工,包括修建游道、休憩平台,对原林木进行修整、补植树木和林下花草,改造、疏浚沟渠、林地整理等。对陈列馆进行重新布展,面积扩增一倍至650m2,将运用模拟场景、多媒体、互动体验等创作方法布展。正拍摄一部反映明祖陵历史文化的高水准专题微电影——《神奇的明祖陵》,游客中心也即将投入使用。品牌战略和标识标牌、景区家具、旅游项目策划设计方案已完成。(2)全面推进大云山汉墓博物馆建设和遗址保护。近年来,大云山汉墓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是县大云山文保所的工作重心。一年来,全面完成了幕墙工程施工,电梯、防火卷帘门、室外消防泵房的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近期,智能化设备也已安装到位,正在开展设备的联动调试工作。即将组织开展土建工程的竣工验收。大云山博物馆陈列展览及装饰装修工作于2018 年8 月初启动,目前布展大纲已编制完成,力争2019 年5 月底博物馆全面对外开放。(3)借助大运河文化带重启泗州城遗址项目。目前,县泗州城文保所已与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沟通协作,正共同编制泗州城遗址保护利用规划。
二、盱眙县文物工作存在的问题
1.常规工作业务量大,人员、经费不足。近年,文物保护要求不断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加之我县开展棚户区改造、农村宅基地复垦、农村虾稻养殖及其他公路、农业、水利等施工建设项目较多,文物保护工作量大增。仅2018 年9 至10 月份,因施工建设涉及文物事项就发生十余次。目前,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岗仅为个位数,同时承担博物馆业务工作和县局部分职能。县财政每年常规文物保护经费预算为12 万,包含征集、维修、保护和免费开放,实际支出远远超过这个数额。2.一些重要文物单位存在进展缓慢、保用脱节等问题。泗州城遗址已发掘多年,仍未完成保护规划编制。大云山汉墓博物馆建设缓慢,遗址区破损较严重,保护工作跟不上。明祖陵、第一山石刻本体保护刻不容缓。各景区游道需调整优化。县博物馆重建或改造一直未能实施。
三、加强盱眙县文物保护利用的建议
1.充分发挥文物资源的潜力,打造城北历史文化街区。合理利用淮河石堤、古城墙及涧沟渡等城北文物遗存,梳理研究盱眙古城文化脉络,充分展示盱眙古城历史风貌。河堤、城墙周边均可打造成一条观景长廊,供游客参观。2.借力大运河文化带,推进泗州城遗址公园建设。以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标准进行规划,编制《遗址考古规划》,重启遗址考古发掘;对已发掘区域内的水体进行保护,保证水质,控制植物、微生物生长,避免生物生长活动对建筑遗迹的破坏;尽快编制保护规划、大遗址规划等总体规划;控制各种损害遗址的建筑、农业活动,改善遗址及周边环境。对已发掘区域安装栅栏等临时保护设施,并合理设置参观路线,铺设临时参观游道。
3.以复牌为抓手,高质量打造明祖陵景区。落实总体发展规划用地的征收和流转。对景区外部河道调整与疏浚,规划与建设道路。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将景区东侧与北侧鱼塘恢复成芦苇荡景观。以《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评定与划分》为指导,对标找差,争取完成复牌验收。
4.尽快改造或重建县博物馆。盱眙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十分丰富,但受场馆限制,一直没有一个体现盱眙历史文化的基本陈列。每年仅能举办一二个专题性的临时展览,服务设施、展陈手段均较落后,建议尽早选址重建博物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