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教学中声乐风格多样性的演唱模式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719
周 莹

  (私立华联学院,广东 广州510663)

一、引言

声乐教学属于艺术范畴,随着公众艺术审美情趣的提升,对声乐演唱的要求有明显提升,注重的是风格和演唱模式多样化,高校现在的声乐教学显然还达不到这个要求,与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出现脱节,势必会对学生将来就业产生消极作用,也不利于声乐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从目前高校声乐教学现状来看,教学理念未能更新是最大问题,直接导致声乐教学停滞不前,采用单一教学手段,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相互独立的,学生只熟练掌握了一种声乐演唱技能,最终导致风格过于单一,与声乐演唱风格多样化和多元化不能达成一致性,导致高校声乐教学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因此,研究高校声乐教学演唱风格多样性是很有必要的,直接影响着声乐教学未来的发展以及高校声乐人才培养的成就。

二、尊重学生主体性

高校声乐教学形成一种模式后基本上不会改变,很长时间内都会应用这种模式开展教学,声乐教学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出现了过于片面和局限的问题。高校声乐教学必须与教学改革步调一致,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性,将学生发展放在第一位。社会发展对声乐人才要求高,培养学生多种风格演唱能力是关键,声乐教学要从教师讲解和示范中跳出来,唤醒学生主人翁意识,鼓励他们积极探索,而不是将思维固定在教师教唱中。高校声乐教学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教师是引导者,声乐课堂多和学生交流,激发学生艺术思维,促使学生产生灵感,声乐演唱中大胆创新。声乐教学需要打破唱法堡垒,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要结合起来,一首歌曲中融入多样演唱风格,使得学生能将所有的唱法融会贯通。另外,教师要丰富声乐演唱内容,为学生挑选不同风格的歌曲,增强学生音乐的感受,领悟各种音乐风格中渗透的情感和艺术魅力,促进声乐综合素养发展。

三、因势利导

高校声乐教学要正确看待学生差异,千人千面本身就是一个不可逆的事实,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化一面,声乐教学既要满足学生多样化风格演唱能力发展需要,又要关注学生个性,做到因势利导,进而提高声乐教学成果。学生艺术天赋不同,声乐演唱中表现也就会差别,既有某些方面长处又有短板,教师结合学生声乐教学中表现,以及个人的基础声乐基础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确保学生能了解多样化的演唱风格,同时有主攻方向,避免千人一面,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天赋。

四、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声乐教学培养多种风格演唱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创新声乐教学方法,将学生从传统思维禁锢中解放出来,愿意积极主动去学习各种演唱风格,主动探索不同风格融合。教师能传授给学生声乐知识有限,艺术学科对于创新的要求更高,如果一直效仿前人的演唱模式,声乐艺术发展就不会进步。高校声乐教学具有开放性,彻底颠覆传统教学模式,比如组织声乐演唱比赛、创新演唱方式、游戏教学法等,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摸索多种风格演唱技巧。声乐教学形式和层次多样化,学生不仅要掌握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还要具备将两种唱法融合的能力,实现优势互补的目的。

五、一对一为主,做好配套教学辅导

高校声乐教学基本上都是一对一的方式,针对性更强,但是也有局限性,那就是学生无法掌握更多的演唱风格和技巧,基于多样化风格演唱模式构建就必须打破这种传统,声乐教学可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去交流和探讨对作品的看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演唱建议,然后将构思融入到声乐演唱实践中去,使得声乐演唱风格更加多样化。高校邀请声乐专家走进校园,为学生开展讲座,分析多样化风格演唱重要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声乐风格多样性演唱模式要熟悉和掌握各种唱腔,所以学校可邀请戏曲专家、说唱艺术家、民族唱法教授、美声唱法教授等开展讲座或大师班,提高学生对各种唱法和认识,学习多样化的唱腔,然后将其融入到声乐演唱中去,实现声乐风格多样性。

  综上所述,高校声乐风格多样性演唱教学尤为重要,需要突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禁锢,根据社会对声乐人才要求以及学生个人发展需要,打破唱法壁垒,不但要演唱不同风格作品,还要实现演唱风格多样化,提高学生声乐演唱综合素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