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文化惠民 润化民心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5975
徐广娟

  (山东省郯城县文化馆,山东 郯城276100)

一、前言

在我国经济转型、群众公共文化加速的发展时期,要注重文化惠民工程的开展和推行,基于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深入剖析群众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发展中的问题,探讨切实可行、多样化的文化惠民策略,更好地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服务权益,达到润化民心、启迪民智的文化服务效果,推进社会文化文明程度。

二、文化惠民概述

文化惠民工程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通过推行形式多样、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实现面向大众群体的公共文化活动,极大地改善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供不应求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的特点:

  1.多样化。单调陈腐的文化生活逐渐被取缔,大众更加向往健康、趣味性、前卫、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生活,诸如:舞蹈兴趣活动、声乐演奏小组等。

  2.主动性。文化惠民项目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更多的大众进入到文化惠民项目中来,感知和体验文化,民众融入到自编、自导、自演的活动氛围之中,成为文化表演的主角,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生活品位。

  3.求知性。文化惠民项目不但表现出娱乐性的特点,而且还融入了科技性和知识性的内容,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群众,拓宽了社会民众的视野和思路。

  4.集体性。文化惠民项目有助于人们进行感情交流和沟通,表达出民众的社会公共意识和交流交往愿望,以文化比赛、文化走亲等群体性的活动方式,展示出文化惠民项目的活跃性、生动性和亲民性。

三、文化惠民项目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文化惠民项目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各地的文化惠民项目开展日益丰富和多样化,诸如:民俗文化项目、文化表演、农村电影、文化富民、跨区域联合文化项目等,为社会民众提供丰盛的文化大餐。然而,同时也还存在一些欠缺和不足,具体表现为:

(一)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不同区域间的文化惠民项目受到经济发展、投资力度的局限性,无法得到快速有效的发展,城市和农村地区也存在文化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二)资金支持不足

当前的文化惠民工程项目的开展尚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撑,没有实质性、长效性的财政投入,导致文化惠民相关产业资源分散、集约化程度偏低的状态,无法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缺乏完整、闭合的文化产业链,难以与现代化的文化消费观念相接轨,属于百姓消费的纯耗费模式,缺乏文化惠民项目与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

(三)文化惠民项目单一化

现有的文化惠民项目表现出一定的同质化、重复化的现象,文化项目缺乏创新和特色化的创作,没有充分突显文化惠民项目的文化价值。

(四)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文化惠民项目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缺乏文化创意设计人才、社区文化志愿者、参与者的智力支持,这就使文化惠民项目内容老套陈旧,缺乏推陈出新,难以实现不同文化惠民项目的深入拓展和延伸,成为文化惠民项目发展的短板和制约,不利于引导文化惠民项目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

(五)管理体制问题

当前的文化惠民项目存在多头管理、责任推诿的问题,各部门缺乏细节把握和规范指导,没有在文化惠民项目中进行协调和配合,无法使社会民众享受到利好政策。同时,当前的文化市场尚未繁荣、产业导向及规模化不足,还需有完善的机制和归口部门进行推进和管理。

四、文化惠民项目深入推进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索

为了提高社会民众的文化品位,将优质的文化产品推送给群众,要探索切实可行的文化惠民举措,以更好地润化民心,改善民生,满足社会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注重文化惠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

1.推行以公民文化权利为核心的公共文化建设。要致力于文化惠民项目的环境建设,以公民文化权利为核心,扩大公众的参与度,通过委员会、协会等方式,吸纳非政府组织、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和公民群体,拓宽文化惠民项目的社会参与度,使之向民主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强化政府财政投入保障。文化惠民项目的深入开展离不开资金支持,要加大政府对文化惠民项目的财政支持,可以采用全额支持公益性文化机构运作的方式,也可以将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外包委托给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等,引导企业、个人以捐赠、投资等方式融入到文化惠民项目之中,为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资金支撑。

  3.推行“共同治理”模式。文化惠民项目可以采用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的模式,引入非政府组织或“第三部门”,使之成为文化惠民项目的补充,充分突显文化惠民项目的“公共性”,可以通过税收激励政策、财政补贴、政府购买等方式,吸纳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到文化惠民项目中来。

(二)加强文化惠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指导

1.推进项目的品牌建设。鉴于当前文化惠民项目供给不够均衡的现状,要结合群众需求、地理区位、人口密度等情况,进行文化资源的统筹整合,可以对影剧院、艺术馆进行修缮和改造,突显其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并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均等化分布,使民众能够便利享受文化资源并进行文化消费。同时,可以基于“文化惠民”网站平台,拓展手机客户端、微信平台,融合文化资讯传播、文化产品消费服务,为民众提供快速便捷、全方位的文化服务。以创建“城市文化惠民季”项目为例,打造群众喜爱的公共文化品牌,利用节庆日举办文化大庙会、艺术博览会,建立公共文化品牌项目,点燃群众的文化消费激情。

  2.强化和细化文化惠民制度。要在推进文化惠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强化和细化文化惠民制度,建立多元供给机制,链接社会组织、企业团体、个人,形成多方联动的多元供给机制,使群众享受低价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建立文化需求的先导机制和反馈机制,加强公共文化产品源头供给方的控制,为社会民众提供专业、精准的“订单式”公共文化服务,并通过民意调查、大数据统计等方式,实现文化惠民项目的分类定量、定性分析,提升文化惠民的实效性。

  3.拓宽文化营销渠道。要使文化惠民项目与互联网相融合,拓宽文化惠民项目营销的全覆盖,充分利用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实现文化惠民项目的网络营销。同时,可以建立文化惠民项目营销数据库,进行客户数据的采集、统计、存储和开发,以特定方式唤醒“休眠客户”,使客户进入到活跃状态,并进行预测建模,预测文化惠民项目营销可能出现的结果,更加精准地对群众进行“一对一营销”。

  4.加强资金和人才保障。要拓宽文化惠民项目的资金渠道,采用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方式,鼓励非政府组织、慈善机构、企业、个人进行文化惠民项目的资助,或者采用外包、特许经营的模式进行专业高效的资金管理,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并实施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开放公共文化场馆,打造文化惠民工程的支撑基地,使民众直接进入公共文化场馆,享受到最新的文化动态、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并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开拓新的群众文化产业领域,建立文化惠民信息中心,实现数字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的全覆盖,形成阵地服务、流动服务、远程服务于一体的文化“立交桥”,达成数字文化服务“人人通”。同时,还要吸纳优秀的人才队伍,加强创作型、管理型人才的培训,招聘和吸引不同类型的文化人才,使文化惠民项目成为“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兼具的文化艺术,并通过绩效考评制度、薪酬激励机制培育专业化、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文化惠民项目的人才保障支撑。在进行人才绩效考评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第三方评估机制,由社会公众作为评估主体参与人才评估,允许社会民众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诉求,实现文化惠民项目的亲民化、合理化。

(三)创新文化惠民项目的内容与形式

要转变单调陈旧老套的文化内容,不断创新文化惠民项目的内容和形式,可以采用如下创新举措:

  1.促进群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举办金融服务文化企业沙龙座谈会,链接金融机构、重点文化创意企业,为群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集聚力量,将文化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举办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可以举办类似于动漫博览交易会的国际文化交流项目,集合知名的动漫公司进行合作和交流,推动群众文化惠民项目的发展。

  3.推行面向群众的“文化+”战略。要打造群众文化产业与创意、科技、金融等业态的融合,促进群众文化惠民产业提档升级,形成一体化、开放式、多维度的全新局面,促进文化惠民项目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如“曲艺进社区”大型公益巡演活动,就将文化与生活充分链接,创作出《邻里之间》、《清晨之歌》、《麻辣生活》等节目,弘扬民族艺术和曲艺文化,发挥文化的感召力,传递社会正能量,推动文化惠民服务的发展。又如:发行“文化惠民卡”,使持卡者进入到演出、图书、电影、文化旅游企业中,能够享受消费打折优惠和积分兑换活动,从而为加盟“文化惠民卡”的文化企业带来实惠,点燃民众的文化消费热情,提升社会民众的文化品位。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实现公民文化权利为核心的文化惠民项目引发极大关注,要进行文化惠民项目的顶层设计和机制建设,从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充足的支持和鼓励,进行文化惠民项目的强化和细化设计,拓宽文化惠民项目的营销渠道,丰富和创新文化惠民项目的内容和形式,并注重文化惠民项目与科技、创意的融合,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的创新思维,较好地增强群众文化服务的效能,提升社会民众的文化品位。未来还要不断向微观聚焦,全面深入探讨文化惠民活动开展的具体实施情况、成效和障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