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重读经典——英伽登现象学美学视角下的古典芭蕾舞剧《睡美人》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602
王 琸

  (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一、前言

《睡美人》与《天鹅湖》、《胡桃夹子》三部舞剧被并称为芭蕾舞古典时期(1877-1898)的三大经典之作。而《睡美人》又被誉为“俄国古典芭蕾舞剧的中期代表作与‘巅峰之作’”。①从1890 年首演至今,已有将近130 年的历史,在中国演出的场次也不计其数。一部舞剧能在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久不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将站在英伽登现象学美学的视角尝试分析《睡美人》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

二、英伽登及其现象学美学观点概述

英伽登审美价值论从客观角度出发,认为一部艺术作品在被观众所接受之前还不能成为审美对象,但在此时,它依然具有自己存在的意义,这就是它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所应当具备的艺术价值,也即作品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而一旦作品被观众所接受,这部作品就成为了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的审美对象,与此同时,它的审美价值也就应运而生。在英伽登看来,审美主体的情感活动是审美价值形成的必然条件。

  也就是说,一部艺术作品不是由艺术家个人独立完成的,他只是创造了作品的艺术价值,而艺术作品的完成还要靠接受者的经验的具体化。无疑,英伽登的这一理论强调了观众在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英伽登的理论强调了观众及其审美经验在审美价值中的重要性,但在他看来,审美价值并不是主观性的,这是因为它的产生不能脱离艺术作品这一客观性存在。将这一理论运用于舞蹈领域中,为我们欣赏舞蹈作品提供了更加多元的视角。接下来,笔者将运用这一理论对百年不衰的古典芭蕾舞剧《睡美人》进行简要剖析。

三、《睡美人》的艺术价值

《睡美人》无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才能使得观众们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剧场为其喝彩,而这种艺术价值也值得我们去挖掘与探索。本文中,笔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其艺术价值。

(一)从舞段编排而言

一部舞剧作品是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首先是取决于编导者对作品当中舞段的编排,这也是舞蹈的本体。从这方面来说,《睡美人》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艺术价值,主要有以下三点:

  其一,技术技巧是基础。精湛的技术技巧是一部作品能够成为经典的必要条件。欧建平老师曾提出经典作品所必须具备的四大要素,其中技术技巧名列前茅。无论古今中外,皆是如此。回想我国古代舞蹈史中的赵飞燕“轻盈能做掌上舞”,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眺望印度,其古典舞以手势、眼神、脚点技艺、快速旋转等技艺享誉国际舞台,更不用说芭蕾舞,这种作为西方文明结晶的舞种,经过五百多年的发展早已形成自己完整的技术体系。就古典芭蕾舞剧《睡美人》而言,更是如此。《睡美人》当中最令观众期待的舞段之一便是《蓝鸟双人舞》中男子的独舞部分,“在佩蒂帕创作的所有男子独舞中技术难度是最高的,特别是其弹跳力的绝对高度和一口气完成的24 次‘击脚跳’……因此历来是优秀男演员大显身手的良机”。②

  其二,经典舞段不胜枚举。作品《睡美人》经过一个世纪的沉淀与打磨,自然呈现出许多经典舞段。具体来讲,大致有序幕当中由温柔、活泼、慷慨、勇气、无忧五位仙女与紫丁香仙女的《仙女变奏》;第一幕当中16 对手持花环的男女农民与12 对孩子们共同起舞的《花环华尔兹》;第二幕中奥罗拉公主与四位异国王子共舞的《玫瑰慢板》;第三幕中王子德西雷与公主奥罗拉浪漫温馨的《婚礼双人舞》、技术难度极高的《蓝鸟双人舞》、和谐恢弘的《花环圆舞曲》等。这些精彩绝伦的经典舞段体现了《睡美人》极高的艺术价值。

  其三,人海战术气势恢宏。《睡美人》艺术价值的形成与其绝无仅有的剧场舞蹈奇观不无关系,而造成这种奇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编导在这部作品的编排当中所使用的人海战术。回顾2017 年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携经典之作《睡美人》于国家大剧院上演,舞团与乐团人数共多达200 多人,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舞团演出总监尤里·法捷耶夫表示:“应国家大剧院要求,我们首度在中国上演完整版《睡美人》,让大家有机会像100 多年前的观众那样可以最准确、最完整地理解这部作品的奥妙。不太谦虚的说,世界上也只有有实力的舞团才能够带来这样一部完整版《睡美人》,马林斯基这次的演出对于观众来讲可以说是一种极为难得的享受。”(摘自国家大剧院官方网站演出资讯)

(二)从服饰布景而言

除舞蹈本身的编排之外,舞剧作品中编导者对于服饰及舞台布景的设计与运用也是其艺术价值体现的一个方面。《睡美人》当中仅舞者们的服装就多达270 套,而且每一套都做工精良,比如序幕中国王与皇后的华美服饰彰显其尊贵的地位;五位仙女五颜六色的服装显示出其不同的性格特征;紫丁香仙女紫色的芭蕾短裙如梦似幻、华丽高贵;第三幕中蓝鸟与弗洛琳娜公主、大灰狼与小红帽、白猫与长靴猫等童话人物的服装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奥罗拉公主在不同场合身着的不同服装,尤其是其在《婚礼双人舞》中的服装可谓雍容华贵。此外,流光溢彩的舞台布景与装饰也体现出了当时法国宫廷的高贵、典雅与辉煌气派。服饰与布景、道具等因素虽不是舞蹈本身,但在一部作品中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背景等作用,并在某种程度上帮助编导讲述作品的故事情节,这些因素的恰当使用可以为整部作品增色不少。

四、《睡美人》的审美价值

依据上文中英伽登的观点,作品的艺术价值是审美价值的基础,因此说,一部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其艺术价值之上的,没有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一)舞蹈形式给予观众的审美体验

当我们把《睡美人》作为审美对象来进行探讨时,观众的重要作用便不可小觑。从技术技巧来看,它所造成的视觉冲击与精神震撼是一部舞蹈作品能够抓住观众眼球并获得满堂喝彩的最直接的方式;从经典舞段来看,它在某种程度上映射出了观众们的审美喜好;从华丽的服饰与舞台布景来看,它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观众们带入作品的情境之中。因此,在作品的编排当中,观众的重要作用是必须考虑在内的。

  当然,由于观众在一部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代的许多作品都为迎合一些观众的审美而出现了重炫耀技巧而轻情感表达、重形式而轻内容、重感官享受而轻精神内涵等不良现象,这是艺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在此不再赘述,但编导者在创作过程中要把握适度原则,应当尽量避免出现以上问题。

(二)内涵意蕴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相信《睡美人》的童话故事已经为大家所熟知,而舞剧《睡美人》就是取材于这一故事。我们为故事中恶魔仙女卡拉包丝的狠毒报复感到愤怒,也为王子德西雷以神奇的一吻使得公主于百年的长眠之中得以解救感到欣喜,更为王子与公主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皆大欢喜的结局而满足。舞剧中善定胜恶的价值取向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古往今来,凡是被称之为经典的艺术作品都有着符合人类共同审美的价值取向,如由艾尔文·艾利创作的古典现代舞时期的代表作《启示录》被称为“20 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舞蹈”③,这是因为它“贴切地反映出了美国黑人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英伽登现象学美学的理论观点为我们欣赏、分析舞蹈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其理论当中对观众在审美价值的形成中所起到的作用的重视与我们对于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的完整性论述不谋而合。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以英伽登的审美价值论为出发点对被誉为“19 世纪古典芭蕾的百科全书”的舞剧《睡美人》进行了简要分析。

  注释:

  ①②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8.

  ③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