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谈民间舞蹈传统文化的特征及技术特征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6205
邢斌斌

  (黑龙江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

  民间舞蹈,包括各种节令、习俗和风尚无不打上农耕文化的烙印。民间舞蹈社火、秧歌、花灯等形式也都是以农耕文化为核心。从今天的民间舞蹈可以看出,其活动形式、内容、时间以及活动场所等均与农耕生产、岁时节令这一主题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一、显著的祭祀性

民间舞蹈和民间祭祀是相互依附的活动。在原始舞蹈的初级阶段,“巫”的出现,就使得舞蹈具有浓郁的祭祀和神秘色彩。巫、傩、雩、腊祭是上古时期的四种舞蹈祭祀形式,在长期的历史繁衍中流传并发展下来,于是从今天一些民间舞蹈中仍旧可以看到这些祭祀舞蹈的踪迹。

二、影响深远的图腾崇拜

在原始时代,先民们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动物等作为民族共同信仰的神灵。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事物被赋予该民族的宗教、文化、思想等更多方面的内容,并对这些文化形式产生深远影响。龙是中华民族所共同崇拜的图腾,如今有关龙的舞蹈有很多。如秧歌社火表演中的火龙、水龙、布龙、彩龙、草龙、老龙、地龙、板凳龙等,都是各地民间长期表演的有关龙的民间舞蹈。一些动作造型与队形图案也纷纷以龙命名,如“九龙戏珠”“乌龙绞柱”“二龙出水”“龙爪穿云”等,这些民间舞蹈均反映出人们对图腾的崇拜。

三、变化丰富的舞蹈“体态”

由于中国各民族民间舞有着地域、民族、环境的区别,这便形成了它变化丰富的舞蹈体态。以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的民族民间舞蹈为例,这些民族民间舞的体态特征突出表现在形体动静中交叉的、立体的、挺拔的、屈伸的拧、倾、曲、含、仰。由它们构成特定“意味”的、丰富的形体表现符号,以肢体语言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民族精神和情感韵味。民族民间舞蹈不仅在形体上,而且在空间的S 形、O 形,纵横流动的曲线运动、重复的复线运动上,往往以交叉的、多维的体态与动作,在静态空间中形成丰富的变化。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表现方式中,拧、倾、扭、摆、伸、曲、崴等体态最具特点。其体态造型、体态动律多通过人体的腰、髋、膝、踝、肩、胸、颈、臂、足等不同部位的相互配合完成;多以纵向屈伸而非横向外开运动为主;腰与髋是拧倾体态与劲力的支撑点。姿态、动律在动与静、快与慢、强与弱的多种节奏变化中流动运行,构成了以腰为轴,四肢为轮,重心向下,轻重转换的主要静、动态特征。

  中国民间舞的人体空间运用,注重在动、静之间形成舞的幅度、力的速度、步的流动,以实现体内空间最大范围的有机使用。舞蹈动作通过颈与腮、肩与臂、腰髋与膝踝不同部位的组合,在或外旋、或内旋、或交叉拧扭、顺劲或反劲、寸劲或伸劲的大小、强弱协调支配下,完成体外空间最大幅度的重心移动。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蕴含丰富的、性格鲜明的跳、转、翻及道具使用的技术技巧。民间舞从山野田园跨入都市剧场后,技术渲染的表现特点得到发展,通过艺术化的编排追求独特的艺术处理,强烈的艺术效果,展示不同民族的艺术个性与精神内涵。表现形式上更显精致与复杂,这其中的技术技巧的表现类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动作技巧型,如蒙古族舞蹈的“碎抖肩”,朝鲜族舞蹈的“旋帽”技术,属于舞种风格与技巧兼容的类型;另一类是技巧展示型,可分为跳跃、旋转、翻滚等不同的类型,如藏族舞蹈的躺身蹦子、旁腿跳转等。

四、控制自如的舞蹈“劲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动作形态中的“劲力”包含了力量与力量的控制两层含义,是构成舞种动作风格的要素。从基本训练的概念出发,劲力是指以形体作为表现工具的舞蹈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自如地完成动作的跳、转、翻、滚等的专业化的技术技能。在完成或稳定、或快速流动、或腾起、或深蹲等动作时,身体各部位能够协调配合的良好技能,以及实现在三维空间中舞动自如的技术能力等。

  舞蹈动作、动律、动势的形成,依赖于训练有素的形体,以及对“劲力”(俗称“劲儿”)的控制,由此构成了力与律相融合的动作原理。“劲力”的不同运用决定不同的舞蹈动作风格。“劲力”的基本运动原理是构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动作风格性训练的价

五、时空交融的舞蹈“动律”

动律意指动作运动的规律。“动律”构成的因素包括节奏、劲力、空间。不同形式下的“拧、倾、扭、摆、伸、曲、崴”,要求舞者对自身形体的“力”在节奏抑扬顿挫的流动规定下,在空间的点、线、面中,实现民族民间舞传统的程式化的舞蹈动作形式。如“紧收”“突射”中力的不同作用,形成体态在节律的控制下,以力的量化、力的快慢、力的延伸达到劲力与空间、时间的综合运用,以此形成舞蹈动作的特有动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从地面到空中皆为其施展表现的区域空间,其特点自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力与空间、时间构成民族民间舞蹈自在奔放的舞的动律。

  总之,民间舞蹈所具有的审美观念,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及其思想情感的外化,是审美追求、民族理念和情趣的凝聚。可以说,传统的审美意识一直是民间舞蹈发展的一个内在本质。在“天圆地方”的观念下,动作与队形图案始终围绕圆的轨迹;在动作变化中求得身体的曲线美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