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谈民族舞蹈的创新理念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6678
张溪萍

  (黑龙江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

一、前言

民族民间舞的创作实际上是一个命题作业, 对民族民间舞来说,每个民族都有独一无二的审美风格和文化内涵,使其舞蹈语汇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这种限制归根到底是文化属性的限制。恰恰是这种限制赋予了这个作品不可替代的身份。要做好这种限制中的创新,首先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二是对创与编之间的把握,三要兼顾浓郁的风格和现代的意识。

二、民族舞蹈创新与发展理念

现在很多民族民间舞的创作手法、舞蹈语言、动律音乐和服装设计都很近似,创作中有趋同化现象。有些舞蹈作品更是随意捏来几个似是而非的动作,人为地加工变异、盲目创新,民族民间舞可以借鉴现代舞蹈的理念,但不能只是贴个标签。

  编导应该尊重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和民族感情,“有些编导让演员穿着彝族裙子面对观众撩起裙子露出大腿,跳的完全是康康舞;彝族的银饰帽子越来越高,胸前挂的牌子越来越大,完全挡住了女性的曲线;还有些服饰的背心越来越短、裙子越来越低,变成露脐装,严重违背彝族的审美。”同一个民族不同地区的舞蹈实际也是有区别的,“比如凉山彝族舞蹈和云南彝族舞蹈就有区别,但现在很多演员穿着这个地区的服装完全跳着另外一个地区的舞蹈,这种乱融合也是不对的。”

  民族民间舞需要大胆创新,走到中国舞蹈的前沿位置,同时也要保有自己的分寸。现在创新中出现的问题是很多编导开始受到戏曲的强大影响,作品缺乏舞蹈本身的特点,舞蹈本质应该是经过精神的提练达到写意的层面。

  好的舞蹈,一是要有奇特巧妙的构思,选材上要选常见中的不常见,不要老是结婚系列或妈妈系列;

  二是严谨不俗的立意和紧密的结构、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画面感;

  三是要包容和吸纳,要有大民族的胸怀。

  我们究竟是更鼓励创作,还是更鼓励‘非遗’,中国舞协副主席冯双白表示,实际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的评奖每次都面临着继承和发展的课题,“我们不能把传统东西原封不动地摆在舞台上,也不能任意地去发展。在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当下,我们容许创新,但是创新要有度。我们提醒编导在创作中要注意时代的气息和气质,更特别强调要有民族文化的根基。”

  总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舞蹈已经进入了自我表达的空间了,民族民间舞需要个性,但这种个性一定是基于自己民族的个性表达。

三、深入生活是舞蹈创作之根

在强调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当下,原生态气息无疑是民族民间舞的特色和魅力所在,但目前舞蹈界一些随意加工创作的“伪原生态”作品却在流行。很多人不去深入生活,不去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舞蹈历史,生搬硬套,创作出来的是想象中的原生态。

  要使民间舞的神、形统一,没有别的捷径可寻,必须多学、多练、多演,向生活学,向民间学;只有勤学不懈才能有所收获。这种与深入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有意识培养自己从“形似”到“神似”的训练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非常有助于更准确地体现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律特点。比如汉族舞蹈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特色。古代汉族妇女有“笑不露齿”的美德,这种情感表达上“含而不露”的特征,已成为一种传统的审美和道德标准,同时,这也是汉族女性舞蹈在表情上具有共性的特点。花鼓灯中借用扇子,另外如“三抬头”,三次欲言又止且一次比一次强烈,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就走了。这就是传情达意中的“含蓄”。

  民族民间舞蹈是体现各民族风情、性格、心理和丰富的民俗内涵的舞蹈艺术语言,所以首先要求习舞者在了解民俗风情,感受民族精神风貌和历史上要有较深的体会。如蒙古族舞蹈里“靠”的体态、“横拧”的体态是与他们马背民族的剽悍性格相依相存的;藏族舞蹈里前倾的体态、不断向上的节奏感,是与他们长期居住在高原牧区,特殊的政治环境等因素分不开的。如不能主动认识这些作为其习舞的支柱,那么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就只能是学其“形”而无法会其“神”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舞是在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高度提炼出来的,所以在掌握舞蹈技术的同时,必须要介绍其历史文化传统及民俗背景,还要让观众了解舞蹈是如何经过整理提炼变成今天的样子,原始的采集整理依据什么样的原则。“如果只凭舞蹈作品中的一招一式没有和民俗背景、地域传统、民族文化传统相连接,不能诠释出民间舞蹈的成因和历史依据,就不能更好的体现舞蹈的内涵,知识简单的肢体动作展示,所以说技术传承的属性必然大于文化传承的属性。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