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东北民歌《摇篮曲》的艺术特征浅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6261
郭 健

  (哈尔滨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

  《摇篮曲》是流行于东北的一首汉族小调,歌曲旋律优美,意境悠扬是东北民歌中相当典型的代表。首唱高茹对郑建春老师创作的《摇篮曲》进行二度创作,在唱腔上做了较大调整,大量运用气声和哼鸣(鼻音),较多的运用润腔。高茹老师还特别注重吐字归音,在她演绎的《摇篮曲》中,对字符的前尾音、后尾音以及中间的颤音格外重视。经过高茹老师重新编配、演绎的《摇篮曲》不仅更加符合音乐规律,而且抒发的感情更易于人们接受,成为影响几代人的优秀音乐作品!东北民歌《摇篮曲》也成为高茹老师艺术生涯中的一部经典作品。

一、《摇篮曲》的音乐语言特征

这首歌曲子属于独段体的曲式结构,典型的起承转合的单段体,并有前奏和尾声。全曲共分为四个乐句,每个乐句有四个乐节组成。每个乐句紧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并且前奏和尾声音乐材料相同,相互呼应使作品的结构首尾相连这样使得音乐的每个乐句不可分割形成一个整体。

  此曲结构上采用起承转合的方式,这样使得音乐更加连贯,自然流畅。歌曲旋律为典型的中国民族五声调式徽调式,加上一个偏音“变宫”时的音乐更加悠长柔美。旋律和歌词紧紧地连在一起,这样的旋律使得音乐和语言紧密结合,在演唱中就像平时说话一样亲切自然,整首乐曲的旋律起伏不大,在平稳中向前发展和进行。音与音之间的度数主要以二度和三度为主要发展手法,这样的音乐效果更符合摇篮曲的作用和特点。

  从东北民歌的节奏和节拍上看,整首歌曲的速度比较慢音乐律动悠长绵延,东北民歌的节奏平稳在旋律线条上起伏不大。本首作品使用的拍子为2/4 拍这样的拍子既没有3/4 拍那样使得旋律跳动活波,也没有4/4 拍那样绵长抒情使得气的演唱时气口变得很长。这样的拍子加强了音乐的句式使得更符合《摇篮曲》的风格,既不是音乐发展律动感过强也不会显得拖泥带水。这样的旋律和东北民歌的节奏与母亲哄孩子睡觉的速度相符合,更加贴合实际的效果。

二、《摇篮曲》的词境解析

这首作品是在民间小调的基础上经过整理而成,所以语言既保留了东北方言的风格也具有文学性,是一首比较规整的声乐作品。歌词共三段每段由四句组成,每段歌词对仗工整,非常具有文学性,但从风格上又不失东北语言的特色和审美习惯。歌词简单明了,直白通俗又不失艺术性质,这作品的歌词整理也是通过东北方言传唱整理出来。

  歌词中把一些具体的名词用儿话音处理,显得格外清新动人,符合摇篮曲的风格。同时旋律根据语言的发音习惯进行描写,更加流畅自然,温婉动人。歌词真情流露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护,把一些景物刻画的柔美细腻,例如把月亮写成月儿、风写成风儿、树叶写成树叶儿,这样的儿化音增添了歌的甜美和童话是歌曲变得更加悠扬。每句歌词最后都以拟声词作为结束,增强了语言和歌曲的延续性,这样更好的与下一句歌词连接,歌词在创作上也遵循了首尾相连的原则,使得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歌词不仅带有相当的文学艺术性也不失去民歌本身语言口语化的风格。在最后用一个“哼鸣”的方式结束,更加贴合音乐效果和这种题材歌曲的功能。

三、作品《摇篮曲》的演唱技巧与特点

《摇篮曲》这首作品是通过民间小调整理创作而成,所以作为民族声乐学习研究是者来说,这样的整理歌曲在演唱是不仅不能失去民间音乐本身的艺术美,同时在演唱中也要注意声音和语言的规范性,这样的演唱才能真正把这首歌的艺术气质发挥出来。

  作为哄孩子入睡演唱的歌曲,在演唱中对气息和声音要求更加严格。气息需要很足很连贯但不能过于猛,对于声音的要求也非常考究,因为我们演唱是要塑造一个为孩子入睡的安静环境,声音主要以“半声”为主真假结合,假声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多一些,但又不使整个声音虚掉。这样只有在非常熟练和连贯的气息支撑下运用真假结合的声音技巧演唱,声音必须保持连贯通畅,高音顺畅自然,注意控制音量不能太强。

  歌词是在民间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所以演唱时需要进行一些语言的处理,需要保留一些东北方言的习惯。东北语言风格比较接近普通话,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夸张。所以在演唱中语言必须准确,不能失去俏皮活波的气氛。如“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照窗权”这样的儿化音歌词演唱需要进行一些润腔式的歌词更加甜美俏皮充满童趣。同时吐字咬字必须非常清楚但不能过于咬文嚼字,做到每个字的母音连贯,形成音乐整体连贯。歌曲的发展思路线是在启承转合方式下推动之间进行的,演唱时也需要注意静动结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